浅谈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2018-06-27曾超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因此,写作教学不仅要注重训练和评改,更要基于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写作实际,在写作素材积累上下功夫。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从情感积累、素材积累、技巧积累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写作教学;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素材的积累正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个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情感积累、素材积累、技巧积累三个方面。
一、情感积累
初中语文写作的第一个目标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一篇好文章要有思想,而且表达的思想应该有个性印记。这就要求作者要有思想,有丰富的情感。而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的习作干涩而无味。这是因为文章缺少“情”,学生写不出那份“情”。原因何在?学生缺少情感积累。快节奏的生活让学生静不下心来体会生活;网络游戏、毫无顾忌地聊天让学生没时间感受生活。很多事情在学生眼中无所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心中没有停留,也就无所谓回味与体验,情感积累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情感积累,写不出真情实感。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情感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的生活更健康、更有意义。引领学生远离网络游戏、“无聊”网聊、低级趣味的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关注未来,让学生在健康、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家庭、班级、社会每天会发生一些事情,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表达情感态度,是喜、是怒、是忧还是愤全要表达出来。学生思考、表达的过程就是情感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参加活动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坚持不下去时、活动成功时、活动失败时,是积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的很好契机。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谈心、书写体验等方式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心灵中多停留一会,再多停留一会。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思想就会走向成熟。写作时,唤醒这些情感体验,情感会自然地在字里行间里流淌。
二、素材积累
这里讲的素材积累是指文字素材积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这里的“时”“事”只要发生了即为过往。学生习作也是这样,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往事的叙述或发表看法,更多的是记叙性文章。因此,学生的习作大多是“过往写作”。如果无事可写,写作便无法进行。学生一提写作文就犯难,总觉得无事可写、无景可摹。问题出在没有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自不必说,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没有得到重视。文学来源于生活,写作素材同样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不是淡如水的,只是没有记录和积累。可以从教材和日记入手来加强习作素材的积累。
(一)用好“片段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每单元要进行写作,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一些教读课文后的片段写作素材。这些片段作文素材是根据教材所选课文设计的,与单元作文有一定联系。当学完一篇课文,学生的阅读体验是鲜活的,思维还依然活跃,这时引导学生利用好片段写作素材进行片段写作,效果会很好。同时可以为单元写作起到“提前练笔,积累素材”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没有什么方式比写日记更能有效地记录生活了。学生的生活不是不丰富,也不是不精彩,只是没有记住,没有积累。当打开记忆的大门时,除了断断续续的影像还是断断续续的影像,捡不起来,连不成串,写不成文。日记可以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在日记中记录生活的过往,为写作积累生活的素材。当然写日记贵在坚持,而且刚开始写时不宜给学生要求字数。如果学生能坚持写了,日记的篇幅会越来越长,有的完全就是很优秀的习作。文字素材积累的丰富了,学生“有米下锅”,便可自然成文。
三、技巧积累
积累情感、积累素材是解决“写什么”的問题,而写作技巧积累将解决“如何去写”的问题。在有内容、有情感的基础上要写好一篇作文还应注意写作技巧的运用,比如谋篇布局、词语润色、铺垫伏笔,等等。通过课堂学习、查找资料,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技巧不难,难在运用。写作技巧的运用本领也在于积累,在运用中积累经验。首先学生要多写。“多”不仅指数量上的多,还要注重多种体裁、多种题材、多种写作技巧的训练。只有多写作,多训练,才有更多在习作实践中运用写作技巧的机会,从而积累写作技巧运用的经验。同时,要注重批改。要从传统的教师批改转变为学生自改、互改。自改、互改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遍遍地修改中体会、摸索写作技巧,运用这些规律。而教师适时指导 ,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技巧运用的理解。写得多了,读得多了,改得多了,写作技巧的运用本领在实践中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积累,运用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真实的情感,充实的内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一篇好文章必备的因素。而这些因素要到生活、到写作实践中去积累。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如“渠”“清如许”。
作者简介:曾超,1982年生,山东曲阜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