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把“自主合作”培养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2018-06-27黄银笑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习惯

黄银笑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就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只有把它作为一项教学的必需工作,一项学生的生存习惯来引导和培养,才能真正地以人为本,让学生得到终身的指引与可持续发展,才会让教育走向生命化,听到花开的声音。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象一】四年级有四对孪生儿,同样的父母与家庭,接受相同的教学资源,可是每对孪生儿都有一个生活能力、学习成绩较另一个更好,而且每对中的两人相距都甚远。

【现象二】同一个任课老师担任两班的数学课,同样的教学设计与练习设计,同样的教学时间与同样的学生资源,一段时间下来,两班的学习积极性与成绩相距很大。

【现象三】同学校同年级的两个班,曾经被几次分班、合班、再分班,貌似相同素质的学生最后到六年级时成了两个特点各异的班,其中一个班无论是班风、学风、成绩、能力均优于另一个班,学生对学习、升学、个人前途的思考明显比另一班的学生更为深入与积极争取。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与上面类似的现象,分析这些现象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千丝万缕地牵涉在里面,那它们有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原因吗?这一些共同的原因又会引起怎样的后续发展,从而让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笔者认为上述现象有其中一点共同的原因是较优方比另一方更具有“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强于另一方。因此笔者认为“自主合作”不应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应该是一种终身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2013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单凭个人能力或完全依赖别人生存都是不现实的,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有接受学习,而是应该把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相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海洋的使用者和开发者,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影响学生个体学习的关键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在【现象一】中,笔者分别对四对孪生儿进行了观察对比。例如其中一对小裕与小顺,当他们面对同一道不会的语文练习题,小顺会稍作思考,然后放弃不做,等待同学的答案或教师的评讲;小裕则会进行多种解题尝试,例如画图、假设、举例等,力求找到答案,如果还是不行,小裕会寻求与同学或老师的合作,交流讨论出结果但他绝不是简单地接受别人的方法,他会质疑反思,经常还会探索出一种更优化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得到螺旋上升,真正把學习作为自己的事,享受学习的过程与乐趣。又如在对待没有完成作业的事情上,另一对孪生儿中的小源会一拖再拖,直到老师把他带在身边,他才会补做,而他弟弟小浩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较自觉地补做完成并交给老师,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与后果。其他两对孪生儿也有这样的特点,较优的孩子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个。笔者认为孪生儿在较多相同的环境下也向不同的方向成长,这与自主学习习惯不知不觉的培养形成有关。在幼儿习惯形成的初期,在父母一开始的比较、赞扬、鼓励等因素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中一个会形成比较自主的意识,另一个则较被动,然后在上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主动与被动更被强化,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强度不同的自主学习习惯。孪生儿中具有较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会更主动地进行自己的学习,从各方面调节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习只有产生于内在动机才会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随着成长的历程,两人的自主差距渐渐拉大拉远,就形成了后期的不同发展。所以说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影响学生个体学习的关键。

三、自主合作学习不只是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应是一种学习习惯

在【现象二】中,据数学科任老师说,两个班级在两个学期内数学的整体学习状况差距变大,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距离。他认为原因在于较优班B班中具有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学生人数比A班多,自主乐学成了B班学习数学的主流风气,促进了学风的良性发展。自然界有这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A班和B班的数学学习整体状况,开始时差距不大,甚至A班的堂上效果比B班更好,只是后来B班插进了几位很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再加上班中原来的数学尖子生,他们形成了共生效应。这些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堂下也持续这种习惯,形成了比、学、赶、帮、问的良好学习气氛,从而影响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也让更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而A班因为具有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人并不多,他们无法影响那批被动学习的人,再加上后来插进了几位更被动学习的学生,最后具有好习惯的学生成不了主流,有些更反被那些不具有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人影响了,于是学习只成了课堂上的事,甚至课堂也只成了教师与部分好学生的事。课堂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不同,例如在中午放学后这些空闲时间,B班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完成;在关心测验成绩;在质疑或请教教师方面,B班学生所占的比例均比A班高,而且B班还有部分学生会自己找补充练习,积极向难题挑战;A班学生更倾向于听完课、完成作业就完成学习任务了的想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间一长,数学学习的整体差距就拉开了。所以说,如果自主合作学习只是课堂的学习方式是不够的,它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天生形成的本能,它需要有意识、科学地引导和培养

【现象三】中两个班的不同发展,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们的分化是因为B班班主任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思想和行为上均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记》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尽管后来B班与A班合班、分班,可是因为B班教师的稳定及其对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坚持与整体规划,使得这些外在因素没有影响到B班的整体学风,B班得到良性的发展。而A班则因为多次更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失去了整体的长期习惯培养,最终导致学风、班风的不良发展,造成与B班成绩与能力态度上的差距。以行程问题的学习为例,说说两班的不同。教师布置预习,反馈情况是A班有2人不完成,6人任务式乱做,20人无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线段图的绘画;B班没有不完成,2人是任务式乱做,8人无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线段图的绘画。堂上表现为A班学生只有50%主动举手回答,小组合作交流有效性不高;B班有85%的学生主动举手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高。最后对于教师布置的提高练习,在下课的时候,A班有8人在作独立思考,4人在讨论交流;B班则有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或交流讨论,还有2个小组派来代表询问教师解法的对与错。六年级毕业的时候,A班只有6人参与了选择其他中学的问题探讨,其余的学生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升学安排。B班则有4人参加了选择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有一人考取了重点中学,另有10人选择了不同的中学就读。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体现了B班学生比A班更具有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更加具有自信与积极的态度。所以说,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引导与培养,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有规划的提高指引。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就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只有把它作为一项教学的必需工作,一项学生的生存习惯来引导和培养,才能真正地以人为本,让学生得到终身的指引与可持续发展,才会让教育走向生命化,听到花开的声音。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