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新栏目 开创阅读新天地
2018-06-27郭瑞
郭瑞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围绕“‘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怎么一起读”等问题,本文拟从栏目的实施现状、编排意图及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期达到栏目开展效果。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温儒敏教授强调,课外阅读要提倡“无压力阅读”,一年级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关注起点和基础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开展用意正是强调学生的基础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一、“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一个小板块,容易被忽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有疑惑:“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儿童自己读不可以吗?究竟要怎么实施“和大人一起读”?在读中,大人和孩子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另外,由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是语文课堂的课外延伸部分,需要教師和家长的紧密配合。就目前来看,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实施,家长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配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一起读”,怎样才能做好“一起读”,是当下面临的问题。
二、“和大人一起读”编排意图
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渗透和整合的教科书编排体系,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设置特点具有科学性,将小学语文向课外阅读和语文生活两个方面扩展延伸,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段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作为阅读环境的编排意图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达到优质的阅读效果,在“阅读”中进行“悦读”。温儒敏教授强调,这里的大人可以是泛指,不仅仅指儿童的父母,也可以是老师或者亲友和邻居。大人不限,学习环境不限,儿童的阅读材料也不限。部编本之所以编排“和大人一起读”这样的阅读栏目,其目的是从不同环境中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情感体会。罗杰斯说“只有当我创造出这样的自由气氛时,教育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在他看来,学习的氛围尤为重要,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正是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扮演示范的角色,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将阅读内容示范或渗透给孩子,确保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文化底蕴。
(二)作为阅读材料的编排意图
1.阅读材料设置能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阅读内容的选择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为例,课本中有8个“语文天地”,每个“语文天地”中都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排的8篇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有儿歌、故事、童谣、童话等。阅读题材具有吸引力,如《剪窗花》《春节童谣》能让儿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小松鼠找花生》《谁会飞》《拔萝卜》有利于提高儿童想象力;《猴子捞月亮》《小鸟念书》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并且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特征鲜明,能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曹文轩先生说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做到有意义与有意思两者兼顾。”部编本课外材料设置正是做到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结合,在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还具有教育意义。
2.阅读材料设置能幼小衔接
国标本语文教材编写专家董小玉指出,教材衔接体现的是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内在逻辑结构。新栏目中安排的阅读材料,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一点。材料中有不少儿童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小兔子乖乖》《猴子捞月亮》《拔萝卜》等。这些作品在儿童学习之前就很熟悉,有的甚至还能背诵。儿童具有惊人的语言天赋,在大约三岁开始,儿童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儿童通过自己的感知和积累,基本具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度的口语表达能力。部编本教材在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前提下,将儿童熟悉的语言素材编排进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口语经验储备,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前提下,通过大人的“读一读”,儿童在听过之后自己读一读,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地将字音和字形联系起来。在新课标中也指出,儿童的阅读需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生字和词语,并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在“和大人一起读”材料中,不仅能通过儿童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经验,还能根据插图来了解,在图像的帮助下,通过形象思维刺激感官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3.阅读材料设置便于儿童的语言学习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还体现了低年级学段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具备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的特点,有利于儿童理解。儿歌《剪窗花》《谁会飞》整体格式变化不大,有助于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学习发展。材料中字节和句式的相似,有利于低学段儿童将关注点放在每一段字词的变化,学习积累生字生词,促使儿童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情景图和语境歌中学好拼音,而后快乐地识字写字,流畅地美读美诵,自然地面对人际交往。
三、“和大人一起读”实施建议
(一)“读”的整体规划
1.制定操作规则
在一年级学生开学报名当天,给每个家长分发宣传单页并开展家长会,动员家长陪伴孩子进行“和家长一起读”活动。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制定阅读方式规划。
2.搭建展示平台
在班主任的宣传带领下,由语文老师为总负责人,设立“和大人一起读”班级微信群,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记录方式,由家长和教师在群里讨论,逐渐完善阅读计划,定期在群中反馈。老师根据反馈,将信息进行整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提出表扬。在学校的支持下,可以进行讲故事、背诵儿歌童谣比赛,让儿童多展示,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其阅读兴趣。每间隔一段时间,由家长集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遇到的难题,家长和老师面对面沟通,共同解决难题。
(二)“读”的多种方式
1.从读到唱
在“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按照材料的文本性质,帮助儿童正确地理解材料内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一定需要用心感悟用心读。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喜欢热闹地进行欢唱,那就配上音乐。例如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课本中,《谁会飞》是一篇儿歌,儿歌的语言特点是轻松活泼,朗朗上口。大人可以下载相应题材的音乐进行辅助阅读,并且根据这篇儿歌的文本特点,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儿童一起阅读。并且记录回答的次数,加强兒童记忆。在多次反复阅读之后,大人可以和儿童一起编制一首题材相似的儿歌,读一读,唱一唱,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加强了儿童的写作能力。让儿童感受到儿歌的魅力,体会儿歌、童谣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从读到讲
新课标对小学低学段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却不敢讲故事,通过大人和孩子互讲的方法,加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孩子不害怕讲故事。在童话故事《拔萝卜》中,故事最后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小狗喊小猫来帮忙……”看到这句话,大人结合上面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大胆地猜测:“这次萝卜拔出来了吗?”“如果没有拔出来,小猫会喊谁来帮忙呢?”通过问题设置,引领孩子学习串讲故事内容,形成孩子的逻辑思维,并配置相对应的图片,图片制作由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儿童抓住关键要素根据插图讲故事。
3.从读到演
“和大人一起读”要求大人整合多种“读”的方式,观察孩子的阅读情况,将阅读的时间变成家庭汇演,人数越多越好,可以由儿童分配角色,并转换角色多次表演。阅读本身就是多元的、立体的,在“演一演”中,提升孩子的角色意识和感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小兔子乖乖》中,角色有小兔子、兔子妈妈和大灰狼。通过转换角色,体会每个角色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并且在表演中,收获快乐,提升想象力,最终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对人物形象重新认知。
(三)“读”的反馈记录
如何才能保证儿童阅读兴趣的持久发展呢?如何才能检测儿童的阅读能力呢?需要对“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进行记录跟踪,对孩子的阅读状态做出评价,日积月累,才能使得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要求大人做到及时的记录、评价,针对不同的文本,记录的内容可以稍作改变。当然在记录中,可以将双方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记录表格由孩子和大人共同完成,要保证双方的高度参与。记录的内容不仅是阅读感悟,还是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录。
四、结语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正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写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陪伴孩子,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要和孩子一起用好阅读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