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语文素养

2018-06-27李颖陶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优化方法教育理念语文素养

李颖陶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在新观念、新目标、新方法的大旗下,有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点无所适从,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语文教育与现行的新理念进行比较与思考,进行判断与选择。我们要采取吸收和借鉴正确的态度,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使语文教育健康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育理念;优化方法;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日常语文教育。在新观念、新目标、新方法的大旗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冷静思索。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喧闹热烈的课堂、奇特的教学设计已然成为课改中公开课的不成文追求,面对这样的狂热,更有人无所适从,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语文教育与现行的新理念进行比较与思考,进行判断与选择。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不要“读、写、听、说”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等的融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的形成必须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五环节中进行。学生通过这五环节的学习,吸收文化知识,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要使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即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是围绕学生的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进行培养的,这四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人类得以交流的基本能力。虽说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却不能脱离基本能力而孤立存在,不能凌駕于基本能力之上,而必须以基本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仍要多读、多写、多听、多说。这其实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能力培养,最终提高语文素养。但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提高课效是重点,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指点学习方法,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收获尽可能大的成果。如背诵是积累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好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得法,不能死记硬背。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文道统一”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此外,语文课程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语文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以人为本”,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同时,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以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通过语文课程的长期熏陶感染而达到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收到教育的效果。每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表达方式各异,思想是内容,语言是形式。思想与语言、内容与形式均紧密相连,这就符合“文道统一”的要求。同时,我们倡导人文主义,但不能离开学科教育,不能淡化语文教育中的文本教育,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与“道”亦随之变化,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便是对“文道合一”的继承与发展。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离不开教师的“法”

自主学习就是指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是一种有自觉意识的学习方式,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是“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以及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在群体中为共同任务的完成而有明确分工的学习,是互相配合与协作,也是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的学习,其本质在于增进创造才能。新课程积极倡导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但与此同时,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讲,教师仍要讲,但是要“精讲”,并不是能“少讲”则“少讲”,甚或“不讲”,多媒体、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始终不能代替教师的适当讲解。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许多知识不可能无师自通,当他们多番考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总结,则此时的“讲”必更印象深刻,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吸引学生积极投身在学习教程中。

崔峦同志指出:“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众多的语文教育家,他们有许多真知灼见。这些见解先于‘课改提出,且完全符合‘课改精神。我们要善于梳理,为自己所用。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研究传统语文教学,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因此,对于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要采取吸收和借鉴的正确态度,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使语文教育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优化方法教育理念语文素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