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YP“教学工厂”理念在《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运用

2018-06-27吴星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创新性

摘 要:本文通过对NYP“教学工厂”理念,对其内涵中的“4C”文化(即“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和校企合作”)进行分析, 阐述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NYP 教学工厂 品牌标识 创新性

“NVP”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的简称。它创建于1992年,至今已有20余年,現成为一所办学实力雄厚、师资力量过硬、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内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先进、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

“NYP”的成功源于它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著称。它突出表现在“4C”:组织文化“CULTURE”、创新理念“CONCEPT”、能力开发“CAPABILITY”和校企合作“COLLABORATION”。其中以独具一格的“教学工厂”(工程系)办学理念最为出色。这是学院创办者、院长兼总裁林靖东先生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学院、培训中心和企业“三元合一”提出的先进办学理念,即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在学校内建起环境逼真、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教学工厂”。[1]

“教学工厂”既在教育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通过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不只是一个专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办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它能把学校内部各成功要素的潜在综合成效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采用在实践的企业环境之中,将教学与企业完全融合在一起。以实践性和操作性现场项目教学、项目设计、制作、检验、生产的过程完全与企业相同,在企业环境下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是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适应多元学科发展的需要,采用的创新教学理念所在。

一、实践内容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针对《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性质,对VI品牌标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尤其强调在课程整体设计和每个单元设计方面,使每个单元既有重点又有内容,而且还有实践项目和教学评价效果。而教师根据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单元设计及教学目标设计,是每次VI品牌标识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其方案包括教学目的与对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应用等诸方面。《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科学合理的方案可以保证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现有工作室“项目化”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单一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采用NYP“教学工厂”的创新教学理念,整合式教学、反复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渐进式教学等方式,促进在课堂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同时,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参与全部《VI品牌标识》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既了解总体学习过程,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

2.“项目化”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

结合《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体系特点、行业标准、就业行情的制定与推广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与完善“教学工厂”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和大纲。围绕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设计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的原则上,以企业项目为例引入NYP“教学工厂”理念课堂教学上,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把《平面三大构成》、《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课程为先导课程,通过此先导课程为《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后续课程《包装设计》、《营销与策略》、《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等教学课程体系,此是本项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预期目标是制定出系列课程群的整体课堂教学方案一套。同时也能为其它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式作用。[2]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

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关键是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通过我院与浙江灵动广告有限公司成立的品牌标识设计院的合作,按照“学校搭台、专业唱戏”的校企工作发展思路。采用NYP”“教学工厂”理念中的“校企联动、多维并举”的人才培养手段。同时,在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实习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积极聘请浙江灵动广告有限公司的“专才”和“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混编师资团队”。通过专业与企业的“联动”,实行“多维并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傅”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对《VI品牌标识》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实习实训等展开系列研讨。[3]

二、实践意义

1.锤炼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通过创新理念,将“学校的教学”和“工厂的需求”两反面地结合起来,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配超前、环境真实的现代化“教学工厂”,通过项目管理使师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未来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又具有企业真实环境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在《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上运用NYP“教学工厂”理念下的系列改革措施和不断地实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用企业项目锻炼学生对《VI品牌标识》的设计操作流程的理解。

2.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完善了“教、学、做”一体化

NYP“教学工厂”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整合式教学、反复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渐进式教学,使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将完整的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技能,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项目,既是工作任务也是一个课程单元、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起到监督与咨询指导,共同性问题进行集中教学或共同研究,个别问题给予辅导。在课时分配与安排上灵活让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交替穿插,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变要学生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完善“教、学、做”一体化。

3.促进各系课堂教学无界化管理和团队建设

NYP“教学工厂”理念中的积极提倡在项目之间实行“组 织 无 界化(BORDERLESS ORGANIZATION)是 指在新的项目开发方面鼓励各系部、各专业之间团结合作、通力协作,发挥1+1﹥2的最佳合力与最佳效果。NYP鼓励系与系、人与人、部门与部门、组与组之间为了完成学院内部、企业或社会某个项目开发可以打破原有的格局而重新整合,大家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各自专业特长和企业人力资源来共同努力、共同研发,发挥团队力量。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应用技术创新的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增加强了学院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应变能力。最终,使学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而我艺术设计学院可以通过与NYP“教学工厂”先进理念具体结合,把我校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进行有机的“无缝连接”,创造性的展开课堂教学与项目指导工作。

4.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实现“双赢”

NVP“教学工厂”理念是把企业带进学校而不是把工厂带进学校。因此,在NYP“教學工厂”中积极提倡和实行项目源于企业用于企业,学校与企业间展开多元化、多层次、有战略性和多赢的校企合作。NYP“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了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而设立的。以“教学工厂”为平台,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之中,将教学与企业完全融合在一起。采用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项目教学、项目设计、制作、检验、生产的过程完全与企相同。在企业环境下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NYP适应多元化学科发展的需求。[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探索,我校艺术设计学院《VI品牌标识》课堂教学采用了NYP“教学工厂”理念,在课堂上运用“整合式教学”、“反复式教”、“启发式教学”和“渐进式教学”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互换等。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参与全部课堂教学过程从VI信息的收集、VI计划的制定、VI方案的选择、VI目标的实施、VI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学生从《VI品牌标识》课堂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VI品牌标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厌学”、“逃学”、“怕学”到“要学”、“抢学”、“好学”,从而构建完善的NYP“教学工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出“校即是企,企即是校,校企共生,一体发展,互惠共赢”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南洋理工学院,面向未来,[M],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2000。

[2]赵世友,NYP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借鉴与思考,[J]《教育科研》2010。

[3]章利国著.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02

[4]王彬、尤熙,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及其启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吴星辉(1979— ),汉,男,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创新性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基于NPY“教学工厂”理念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厂”实习模式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启示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报告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