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故而知新

2018-06-27杨兴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梯形评析平行四边形

杨兴芳

整理与复习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主动建构,沟通联系、形成系统,强化重点、化解难点,针对训练、打牢基础,温故知新、拓展思维,领悟方法、提升素养。

一、前置学习,有备而来

1.写出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用学具演示所学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什么样的特殊梯形?

3.计算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图略)

评析:课前设计了三个前置学习任务,人人都能完成,都能带着成果、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让学生有备而来是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二、展示交流、温故知新

(呈现如下导学问题,小组内交流)

1.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学具介绍所学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想一想:根据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你能把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3.议一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可以看成特殊梯形,你知道特殊在哪里吗?

评析:讲出来是最好的学习。“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三个任务驱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重组,纵横联系。人人有机会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兵教兵、兵强兵,互相补充、互相释疑,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班级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形成如下结构图,并在图形下面写出相应的字母公式。)

师:其他几种图形的面积都是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人们形象地说长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面积的根。也有人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万能公式,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当梯形的上下底一样长时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当梯形的上底变成0时,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学生交流后教师动画演示变化过程。)

师:请你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厘米)

(学生用各自的面积公式计算教师又让学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感悟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

评析:复习重在“理”,让学生自己理,使所学知识“竖成线”“横成片”“结成网”。班级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面积公式、演示推导过程,根据推导过程排列图形的顺序,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说””“演”“算”等多种活动中感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关系,感悟梯形公式的神奇。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建构中得到了新提升,这才是复习的价值。

三、分层练习,发展思维

1.选择合适的条件计算图形的面积。(图略)

2.判断。

3.你有几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中习題)

4.不计算,你能知道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为什么?如果要使它们的面积一样大,你想怎么样?

5.请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想一想,可以画多少个梯形?

评析:复习有“理”和“练”两大功能。“理”即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练”即多项练习,迁移类化。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灵活性。举一反三,“跳一跳,人人都能摘到桃子”,既巩固知识,又提炼方法;既夯实基础,又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整理小结,拓展提升

1.这节复习课你“温故”了什么知识?“知新”的知识又是什么呢?

2.如果再推导一种新图形面积计算,你会怎么做?

3.你还有什么疑问?

评析:小结犹如一节课的眼睛,画龙点睛。本节课的小结让人耳目一新,以“温故了什么?”、“知新了什么?”引导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加深记忆;以“如果让你再推导一种新图形的面积,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以致用;以“你还有什么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

总评:

整理与复习经常出现“炒剩饭”、“题海战”等现象,师生都不喜欢。《多边形面积》单元内容多、容量大,本节课采用“课前整理型”复习模式,以“独立整理,初步建构——小组交流,完善建构——班级展示,系统建构——分层练习,巩固提升——小结反思,深化拓展”五大模块组织教学,将“关注生命”、“关注发展”、“关注个体”的生本理念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沟通了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学生主体得到凸现,思维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地落实。生本性、生动性、生长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学得津津乐道,教师教得轻松自如。真可谓用新理念、新视角创设新情境把复习课上出了新意,沟通了知识间的新联系,实现了新生长!

猜你喜欢

梯形评析平行四边形
玩转梯形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