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6-27顾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部门对于教育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强化,教育的信息化是初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文章通过对现如今在实施初中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积极想出解决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使教育信息化管理更加完善,推动初中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初中 教育信息化 管理

一、初中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队伍落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教育队伍的建设尚不完善,许多中学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这严重阻碍了中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大部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老师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和技能专业化的程度,不能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指导,如有些中学教师只能对计算机进行类似打字、排版的简单操作,对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1]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信息化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信息化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形大于实,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对于它的重大意义和培养目标,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深入透彻地了解,其中也包括老师、家长。做好信息化教育,既要围绕教学中心,服务教学大局,又要面向学生,服务学生。[2]

二、推进初中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增加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教育设备和教师队伍是组成信息化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足够完善的教育设施,也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改善落后陈旧的教育设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购置计算机等硬件器材,搭建校园局域网,创建足够多的节点,连接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实验楼等主要教学区域,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老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料,供同学们下载学习,同学间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以慧雅教学理念构建的学校云平台,并借助了区教育网中的“易加”平台,使其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名列前茅,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2.提高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信息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借鉴别的地区已经有成效的先进信息化教育成果,并创造性地与本地教育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信息化教育之路。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教育观念要从本质上转变,时代在变,信息化教育是时代之于教育的新要求,对信息化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完善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二是学校方面要对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知识大力宣传,使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不再陌生,开设一些有趣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增加相关信息化教育课程在学生学业当中的比重。三是树立身边先进典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出身边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和事,给予大力的宣传,运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予以引导,影响力和感染力将大大增强。

3.教学方式要创新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推行成果的优劣与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设备,但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使这些高科技的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最终形同虚设。

第一,在信息化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当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多元化的,信息的多元化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信息化这个背景下,初中教育应该具备多元的教学方式,要坚决抛弃过去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重视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是动手实践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三,教学方式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向都有差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信息化教育的一个内在要求。[3]

2.4需要创新的新课程内容

新课程的内容在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并且有着统一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这样,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优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另一方面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之受陷于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窘境。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结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像任何科学发展一样,需要秉承存真求实的研究态度,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需要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问题的真谛,而这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没有内在的持久动力,要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研究,有所得、有所获,是非常困难的。从事一项实践,当实践者有兴趣去做,并且能在做中进一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的成就的时候,这项实践就很有可能会得以持续,也很有可能会有新的突破。这样的变化趋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学均.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叶金玲.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云南城乡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差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龚苑媛.“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顾峰、男、江苏省苏州市、所在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科室:总务处、职务:主任、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工业园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未基于未来教室环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担任课题组组长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初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