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原因与教学对策的探究

2018-06-27郑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成绩分化对策

郑娟

摘 要:本文认为“语文学习成绩=(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学生自觉性)×(学生智力+老师水平)”。通过分析这五方面因素,发现农村小学学困生自觉性不足、得到的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帮扶有限,进而引发农村小学语文成绩的严重分化。尝试通过培育信心、改善课堂教学等教学手段,结合家校互动,来充分提高学困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关键词:语文 成绩 分化 原因 对策

一、现状与隐忧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呈“橄榄状”分布,存在优劣差异本是正常现象。但事实上,农村小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语文成绩,因知识连贯性强、外延性广,学困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数十年来都违背了这一统计学铁律。其隐忧不容忽视,往小里说,小学生语文成绩跟不上,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语文学习,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打击了儿童求学上进的信心,最终影响到升学考试成绩乃至一生的命运;往大里说,语文教育事业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其失衡、失败都必然极大地影响国家战略的实现。

二、原因分析

据有关研究,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本人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表面上看大致相同,但能维持较高注意力的时间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这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外部的监督;学生不自觉、走神严重,学习时间再长也是无效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家长的监督引导和老师的监督帮扶。这一关系可简化为一条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有效时间=学生自觉性+外部监督=学生自觉性+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同理,学习效率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固然可能是学生自我摸索,但小学生年纪小、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简化为一条等式就是:“学习效率=学生智力+学习方法=学生智力+老师水平”。因此,应用于语文学习则为:“语文学习成绩=(学生自觉性+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学生智力+老师水平)”。

这一等式是语文学习成绩的解释模型,主要存在五个变量,也是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的五个因素。

1.学生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性的根本来源。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往往是成绩优秀者,他们从中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语文成绩较差的人得到的更多是失败与失落,长此以往则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学困生。不同成绩的反作用下,学习兴趣出现差异,影响了学生自觉性,进而引起有效学习时间的差异。[1]

2.家长监督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总是跟智力生活的局限交织在一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也是第一责任人。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引导不足:有的是迫于生活压力,较少时间监督子女;有的是缺乏经济实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沉埋麻将、酒桌,受读书无用论影响,不但难以对子女的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而且教育方式大多简单粗暴,重结果而轻过程,只会打击孩子自信,使其畏惧学习、丧失学习兴趣乃至厌学,起了负面影响。

与此相反,成绩较好小学生得到更多的期望和帮扶,个别还得到家族、村镇的鼓励和资源倾斜,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孩子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可见,农村家长监督引导力度明显分化,导致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得更早、更严重。

3.老师监督帮扶

由于当前教学考核制度问题,学生难以得到老师均衡的监督帮助。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能为班级争分数、拿奖项,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与监督帮扶;反之,学困生往往因拖后脚而容易被老师忽略,乃至放弃。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成绩的进一步分化。

4.老师水平

農村小学教师现在大都进行专业化管理,水平上已不存在重大问题,对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的两极分化影响不大。

5.学生智力

学生的智力相对来说是稳定的。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难度和负担较小,学习时间还比较充裕,因此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还不明显,局限了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智力因素虽是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但对分化的扩大化影响有限。

综上,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更多是因为有效学习时间的差异,是学生、家长和老师自身的观念问题、态度问题,而不是学生智力与老师水平问题。

三、教学对策

解决语文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困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让学困生赶上学习进度,将“尾巴”割掉,两极分化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沟通、辅导、树信心

对待学困生,片面批评、鞭策、督促是没效果的,还会发展为问题学生,必须辅以充分的沟通和辅导手段,先打开心结,再想方设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和鼓励,开展理想教育、赞美教育,多给他们笑容和问候,让他们感受到爱心。只有打通了心结,消除学生距离感,才能了解他们学习的真正困难所在,进而对症下药。在辅导中,我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困生勇敢地表达意见,充分体会自己的长处、优点和自身的价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在融洽互动中选择高效的辅导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辅导,培育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在,有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早已实行分层教学,以充分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社会活动等各种不同需要,效果很好。我们现行体制中的高中阶段也分成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初中的学困生大都上了高职,学到了一技之长,效果也不错。小学教学强调教育公平,为避免歧视,不编快慢班,考试不排名次。这样,照顾学困生的教学就只能依靠教师的监督帮扶。

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因材施教、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备课时,多考虑学困生语文知识难点和易错误的问题;上课时,多与学困生互动,不让学困生低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原因与教学对策的探究

郑 娟

(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摘 要:本文认为“语文学习成绩=(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学生自觉性)×(学生智力+老师水平)”。通过分析这五方面因素,发现农村小学学困生自觉性不足、得到的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帮扶有限,进而引发农村小学语文成绩的严重分化。尝试通过培育信心、改善课堂教学等教学手段,结合家校互动,来充分提高学困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关键词:语文 成绩 分化 原因 对策

一、现状与隐忧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呈“橄榄状”分布,存在优劣差异本是正常现象。但事实上,农村小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语文成绩,因知识连贯性强、外延性广,学困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数十年来都违背了这一统计学铁律。其隐忧不容忽视,往小里说,小学生语文成绩跟不上,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语文学习,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打击了儿童求学上进的信心,最终影响到升学考试成绩乃至一生的命运;往大里说,语文教育事业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其失衡、失败都必然极大地影响国家战略的实现。

二、原因分析

据有关研究,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本人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表面上看大致相同,但能维持较高注意力的时间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这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外部的监督;学生不自觉、走神严重,学习时间再长也是无效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家长的监督引导和老师的监督帮扶。这一关系可简化为一条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有效时间=学生自觉性+外部监督=学生自觉性+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同理,学习效率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固然可能是学生自我摸索,但小学生年纪小、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简化为一条等式就是:“学习效率=学生智力+学习方法=学生智力+老师水平”。因此,应用于语文学习则为:“语文学习成绩=(学生自觉性+家长监督引导+老师监督帮扶)×(学生智力+老师水平)”。

这一等式是语文学习成绩的解释模型,主要存在五个变量,也是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的五个因素。

1.学生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性的根本来源。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往往是成绩优秀者,他们从中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语文成绩较差的人得到的更多是失败与失落,长此以往则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学困生。不同成绩的反作用下,学习兴趣出现差异,影响了学生自觉性,进而引起有效学习时间的差异。[1]

2.家长监督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总是跟智力生活的局限交织在一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也是第一责任人。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引导不足:有的是迫于生活压力,较少时间监督子女;有的是缺乏经济实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沉埋麻将、酒桌,受读书无用论影响,不但难以对子女的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而且教育方式大多简单粗暴,重结果而轻过程,只会打击孩子自信,使其畏惧学习、丧失学习兴趣乃至厌学,起了负面影响。

与此相反,成绩较好小学生得到更多的期望和帮扶,个别还得到家族、村镇的鼓励和资源倾斜,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孩子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可见,农村家长监督引导力度明显分化,导致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分化得更早、更严重。

3.老师监督帮扶

由于当前教学考核制度问题,学生难以得到老师均衡的监督帮助。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能为班级争分数、拿奖项,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与监督帮扶;反之,学困生往往因拖后脚而容易被老师忽略,乃至放弃。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成绩的进一步分化。

4.老师水平

农村小学教师现在大都进行专业化管理,水平上已不存在重大问题,对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的两极分化影响不大。

5.学生智力

学生的智力相对来说是稳定的。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难度和负担较小,学习时间还比较充裕,因此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还不明显,局限了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智力因素虽是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但对分化的扩大化影响有限。

综上,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更多是因为有效学习时间的差异,是学生、家长和老师自身的观念问题、态度问题,而不是学生智力与老师水平问题。

三、教学对策

解决语文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困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让学困生赶上学习进度,将“尾巴”割掉,两极分化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沟通、辅导、树信心

对待学困生,片面批评、鞭策、督促是没效果的,还会发展为问题学生,必须辅以充分的沟通和辅导手段,先打开心结,再想方设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和鼓励,开展理想教育、赞美教育,多给他们笑容和问候,让他们感受到爱心。只有打通了心结,消除学生距离感,才能了解他们学习的真正困难所在,进而对症下药。在辅导中,我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困生勇敢地表达意见,充分体会自己的长处、优点和自身的价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習心态,在融洽互动中选择高效的辅导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辅导,培育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在,有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早已实行分层教学,以充分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社会活动等各种不同需要,效果很好。我们现行体制中的高中阶段也分成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初中的学困生大都上了高职,学到了一技之长,效果也不错。小学教学强调教育公平,为避免歧视,不编快慢班,考试不排名次。这样,照顾学困生的教学就只能依靠教师的监督帮扶。

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因材施教、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备课时,多考虑学困生语文知识难点和易错误的问题;上课时,多与学困生互动,不让学困生低效、无聊地度过课堂时间,而是通过互动集中学困生注意力,使学困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吃小灶”,先设置了一定量的他们力所能及的习题,让他们完成起来不吃力、不费劲,再逐步提高难度;批改作业时,不是简单的判断对与错,而是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围绕作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尝到独立完成或改正错误的成就感。

3.抓课堂教学,提质量

教师最重要的舞台就是课堂教学,也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我非常重视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

(1)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困生往往觉得语文知识枯燥、学习时容易走神。我就多举行竞赛、抢答性质的活动,辅以一定的奖励手段,刺激学困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对于学困生取得的小成绩、小突破,一方面及时肯定,树立正面典型;另一方面加强家校互动,及时向家长报喜,改善学困生在其家长的固有印象,以得到家庭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形成多方协力,多维度提高有效学习时间,促进持续进步。

(2)以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学困生往往难以理解、把握不准文章的重点而缺乏阅读兴趣。我则以课文阅读为本,辅以知识性、趣味性的课外阅读,用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微课教学手段突出重点,让学困生对阅读重点有直观感受;然后倒推分析,让学困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技巧等重点难点内容,逐步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进而引导他们学习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描述表达的方式方法。

(3)多写作促提高。学困生往往十分惧怕作文,觉得无物可写,表达拙劣。我主要从三方面着力改善:一是组织一定的课堂和户外活动,在活动后再要求写作,使得学困生直接获得写作的素材,这比教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要直观、容易得多;二是选择突破口,耐心輔导他们写好、修改好一两篇作文,既可以在修改过程中反复锤炼表达技巧,也可以在改好作文后,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在学困生取得切实进步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举行专项练习竞赛(如写一段话描述妈妈炒青菜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针对性强的专项练习迫使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如何生动表达,实现从学困生到一般生、再到优秀生的转化。

总之,要解决好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我们老师处于指导性地位,尤其需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大胆创新,强化家校互动,转变家长观念,切实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时间,才能逐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96条《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猜你喜欢

成绩分化对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诊错因 知对策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