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重构

2018-06-26张蓓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

摘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加强高校教务管理,提高教务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论文探讨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剖析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管理体系的重构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体系重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也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变革。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务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提高学校教务管理能力和教务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更应该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和担当者。构建教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新时代高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未来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事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实现教务管理“智能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高素质人才汇聚的场所。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在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中,高校教务管理无疑应该成为信息化的前沿阵地,代表着未来高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其次,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加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任务艰巨、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手段,日常教务管理可能不仅耗时耗力,还很容易出现各种差错,也就难以有效保障学校教学秩序,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科学和事务管理。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各种数据可以按需处理,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数据快速查询,教务管理将会更加便捷、精准。因此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基础。

再次,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高校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办学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学分制”在更大程度上的推广、实施,高校教务管理内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以手工为主的传统教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管理的要求,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将会有效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实现教务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群体。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是信息化时代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实现教务管理智能化的必然选择。但从教务管理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务管理理念滞后,学校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精减机构、提高教务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简化教学管理各项繁重任务,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但在实践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致使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标准不统一。突出表现为设施设备老化、死机现象和病毒侵扰现象频繁。此外,一些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缺乏维护,致使系统稳定性差,甚至存在安全漏洞,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是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管理队伍信息素养亟待提高。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来源看,大多是委托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设计的,尽管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有专业优势,但却缺乏教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影响了管理软件与学科特征、办学特征之间的匹配,有的管理功能缺失,有的页面窗口过多,影响使用质量。此外,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需要管理队伍和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过硬。一些教务管理人员年龄较大,信息素养相对欠缺,难以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也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教务管理系统缺乏活力,教务服务质量亟待改进。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客观上要求构建一个灵活有效、可扩充性强、高度开放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不同高校甚至高校内部不同院校之间,都存在信息采集不规范、不完整,进而影响影响了教务信息的兼容与共享。同时,建设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这就要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但在实践中,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过于强调系统的功能建设,而忽视教学、科研资源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

三、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思路

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有效运转最重要的环节。教务管理效率的高低,教务服务质量的优劣,事关高校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结合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信息化时代重构高校教务管理体系,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教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持续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加规范。提高认识,重视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要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更要加大财力的投入:作为教务信息的枢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无论是系统开发还是后续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作为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专员,负责学校教务系统的更新维护、安全管理,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构建防火墙,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攻击或非法侵扰,以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教务服务质量。

其次要优化信息系统设计,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优化信息系统设计,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是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高校要结合教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出适合自身需要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可以委托专业的软件公司,但应该有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学校信息技术专员的参与,并根据后续使用需要,对系统加以优化设计。在优化信息系统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务管理队伍和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建设,主要是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系统的培训,帮助相关人员做好数据收集、整理、运用与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

最后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拓宽信息系统服务功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以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为目的。加强对教务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目的也是要实现教务管理系统资源在校际、校内之间的兼容与共享,提高学校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完整性,从而增强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广泛收集、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所功能,包括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便利,等等。只有让广大师生感受到教务管理系统的便捷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促进学校教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明婧.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3(35):41-42;

[1] 戴云龙. 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探索,2011(10):116-117;

[3] 舒忠梅,屈瓊斐.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 (12):49-53.

[4] 祝智庭,沈德梅.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121-124.

[5] 周湘林.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0):77-79.

[6]邓文俊,曹阳波,刘英君,程建钢.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03-105.

作者简介:

张蓓,女,1983年12月生,湖南湘潭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研究实习员,行政、教务干事。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