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三)
2018-06-26刘进闫晓敏
刘进 闫晓敏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机制尚未明确建立。基于这一背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课题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马来西亚大学教育学院费查仓·加尼·穆罕默德(Faizal Bin A. Ghani Muhammad)教授进行了访谈。经过对访谈内容的提炼,了解到:马来西亚教育管理机构发展完善,多所大学在国际大学排行榜上有良好表现,高等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东南亚国家的前列。文章基于访谈内容,总结马来西亚教育发展经验,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马来西亚
一、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部门与机构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MOHE)成立于2004年3月27日,是负责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政府机构,负责监督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公立机构和私立机构)、社区学院、理工学院和其他相关机构,如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资历认证机构(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MQA)、东姑阿都拉曼基金会(Tunku Abdul Rahman Scholarship)等[1]。MOHE下设公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管辖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和私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管辖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以“不断提高”为目标,持续推进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发展。
2017年,QS公布亚洲大学排名,马来西亚有5所大学位列前100名,分别是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第27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第49名)、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第51名)、马来亚大学(第55名)、马来西亚科学大学(第63名)。同时,两所私立大学分别位列亚洲前200名——马来西亚石油大学(第127名)和泰莱大学(第179名)。[2]
目前,马来西亚有20所公立大学、43所私立大学、10所大学学院,3所私立院校,6所国外大学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分校)[3][4]。
(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法制化
具体来说,1996年,马来西亚颁布《教育法(第550号法)》(The Education Act 1996(Act 550)),其内容涵盖国家教育体系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的相关事项,也包含一些高等教育部门建立理工学院和社区学院的相关规定。《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Privat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ct 1996)和《2009年宪法(修正案)》(Act 2009(Amendment))管理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规定设立私立大学、外国大学分校,将现有的民办学院升级为大学的一系列程序。1996年,马来西亚的《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法》(The National Council on Higher Education Act, 1996)成立相关机构,统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1996年大学和学院(修正)法》(The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s(Amendment)Act 1996)旨在将公立大学的管理和行政工作企业化,以得到更多的行政和財务自主权,制定学术卓越所需的课程。《1997年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公司法》(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Fund Corporation Act 1997)旨在设立一个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提供学习贷款的基金。该法律还提出制定储蓄计划,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使他们未来能够负担自己的高等教育费用。2007年,《马来西亚资格认证机构法》(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 Act, 2007)取代1996年的《国家认可委员会法》(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Act 1996),为马来西亚资格认证机构的设立铺平道路。同年,《马来西亚资历认证法》颁布,并通过了“马来西亚资历框架”(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MQF),把整个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体系分为8个资历等级。随后,教育部成立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资历认证机构,并授权其为法定的资历框架实施机构[5],包括课程质量保证和高等教育机构职能的认证,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
(三)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规划与评估体系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的重点工作领域。马来西亚高校积极在别国设立分校,大力宣传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计划在2020年前拥有20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卓越研究中心。到2020年,国家每10万名劳动力中将有100名研究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此外,到2020年,马来西亚高校要拥有6万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学术人员,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促进科研和创新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首个评级系统——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机构评级系统(SETARA)于2009年开始实施,用于衡量马来西亚大学的本科教学情况。SETARA使用六级标准来测量教学结果,第一级为“差”,第六级为“优秀”。2011年,马来西亚推出了另一种评级制度——马来西亚私立大学质量评估系统“My QUEST”,用于评估马来西亚私立大学的学生质量、教学计划、毕业生情况和其他资源管理。My QUEST评级将受评机构分为优秀、良好、差3个等级,并以1星(差)到6星(优秀)进行评分。上述两个评分系统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中国逐渐成为马来西亚学生热门留学目的国
马来西亚学生往往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作为首选留学目的地国家。但近年这一趋势发生改变。马来西亚政府选择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东欧一些国家开展海外办学,相对而言,这些国家的学费较为低廉,学生的经济负担较小。
近1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较高,留学费用可承受,设有医学、工程、商业研究、法律等专业引入英语教学课程,在国际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留学生进修的热门国家[6]。马来西亚于2011年4月与中国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增加了赴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数量,未来这一趋势将不断加深。
(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2013年,马来西亚政府邀请中国教育部在马来西亚成立大学分校。作为第一所在马来西亚成立的中国大学分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Xiamen University Malaysia,XMUM)于2016年2月成立,首批招收了200名马来西亚学生。XMUM为马来西亚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制定了与马来西亚课程接轨的学位课程和学期安排。例如,申请国际商务课程的学生在统一考试中至少需要达到5门科目均为B级,或在加拿大大学预科(CPU)中有6门相关科目平均要取得70%的分数,亦或两门最低通过率的科目需达到A级及其他同等入学要求。对于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公民,高校要在中国高考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案和省份的分数线为参照择优录取。2016年,XMUM向来自中国14个省份的学生开放500个名额,约30%为来自福建省的申请者。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和文化的多元化,XMUM在教师招聘上面临一些挑战。XMUM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经验。例如,提供经济奖励鼓励教师承担为时4个月的马来西亚教学服务,并将该4个月的教学服务等同于1年的国际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吸引海外教师赴XMUM任教。XMUM正在寻找具有跨文化能力、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鼓励教师使用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估方式来监督和评估学生成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跨文化环境对英语水平和互动性教学方式的要求,限制了从中国高校招聘合适教师。来自中国或其他一些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教师也可能因马来西亚的相关认证要求而受到阻碍,这些要求包括马来西亚相异的文化观念、不同的教学模式、马来西亚入境签证和居留条例等。未来,XMUM需要有效协调跨文化环境下的各个方面,不断克服存在的障碍,使校园得到长足、稳定、更好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马高等教育发展
学生流动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马来西亚努力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国内外生源。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在其《2013-2025年教育蓝图》(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中列出了“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回顾当前的表现和进展;第二阶段是将高等教育系统提升到新的水平;第三阶段是蓝图的定稿和规划的实施。当前,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确定了成为世界一流教育中心目标的五个关键途径:培养创业精神,将职业技术培训视为正规的学术教育,关注教育投入的产出,给予教育机构一定的自主权,促进共同承担高等教育资源责任。
在2013-2025年的蓝图中,马来西亚高校希望成为国际学生留学的首选国家。意在促进学生交流,加强其国际地位的马来西亚对本地和海外大学进行投资,先后建立了雷丁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莫纳什大学和荷兰海事技术学院等外国分校。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出国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是一个重要的人才输送市场。2005年,有近4.74万名马来西亚留学生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2015年,出国人数已扩大到6.5万名。其中大约有1/6的留学生选择英国、澳大利亚、美国。
2017年4月17日,馬来西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论坛在吉隆坡成功举办,马来西亚留学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刘国庆表示: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深入探索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机制、新模式,增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互知互信、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携手推动国际教育发展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7]。2016-2017年,我国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学生流动与教育国际化会议,会上也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的常态化将促进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Wikipedia.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stry_of_Higher_Education_(Malaysia),2018-01-05.
[2]QS Top University[EB/OL].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2018-01-05.
[3]Career Guide. Study Malaysia[EB/OL].http://studymalaysia.com/career-guide/,2018-01-05.
[4]外国高等学校名单-马来西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EB/OL]. http://www.jsj.edu.cn/n1/12027.shtml,2018-01-05.
[5]评估简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EB/OL]. www.pgzx.edu.cn/modules/gongzuojianbao_ d.jsp?id=3101,2018-01-05.
[6]OECD. Top Host Countries of All International Studies Worldwide[EB/OL].https://data.oecd.org/, 2018-01-05.
[7]马来西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论坛成功举办[EB/OL].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KL9D52F0512BI1N.html,2018-01-05.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