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在国企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与作用
2018-06-26吴爱武
吴爱武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2
摘 要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一个基本单位,在其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国有企业也如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和作用,就是帮助企业把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即使灾害发生后,也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小的成本防范最大风险效果,促使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责任
一、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内容,就是要认识有那些风险,风险程度有多大,如何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对国有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种风险,国家、上级公司和企业内部都比较重视。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8项准备金,就是国家防范财务风险的实际措施。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对下属企业下发《内部控制体系》、《内控检查评价考核办法》文件,不定期审查内控执行情况,并经常通报风险案例,警示各企业。中南地勘局除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外,还规定了集体决策、民主(重大风险预警)管理、加强监督等具体措施,内部审计遵循“无盲点、无特区”的原则。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来说,相关的审计制度能够起到控制内部审计行为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较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是需要以标准规范的审计制度为支撑的,如果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科学性较强的审计制度,企业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将缺乏管理、没有工作导向,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甚至部分制度本身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不必要的风险。
(二)管理体系的风险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按照管理体系进行工作的,管理体系的确立能够给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工作依据,并且可以使得管理人员按照相关的体系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现有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突出管理监督的必要性,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管理。适当调整管理体系是现有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需求,在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体系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导致风险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风险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但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不能够胜任当前的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具有着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但是却不了解其他经营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非常的不合理,从而使得审计人员无法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政策,对于企业的管理流程也不是非常的了解,无法准确的实现内部控制。
三、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内部审计通常是应用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监督及管控,通过对管理过程的评价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帮助相关机构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的定义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戰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认识、估测、评价,准确把握各种不确定性,采取恰当的内部方法,以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安全保障,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职能和责任”章节,阐明各管理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并指出首席风险官、首席财务官、内部审计及其他人员通常承担关键的支持性责任。这明确表明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责任是帮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监督、检查、评估、报告、建议全面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以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开展对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一)对经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责任
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原有的已识别的经营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也即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另一方面也要找出未被风险管理系统识别的经营风险。
(二)评价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的责任
内部审计人员从企业生产的物资准备、设备采购、生产及运储的安全、健康、环境方面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查找生产风险管理漏洞,为管理者提出建议。
(三)审查财务风险的控制、防范的责任。
内部审计人员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负债状况、资产使用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评价企业是否根据风险的成因、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防范风险,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管理过程。
(四)评价机构的治理、运营及信息系统方面风险因素的责任
主要是评价财务与运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单位运营的效率与效果,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情况,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责任制管理及合同的履约情况等。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任就是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再监督。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的原则,监督的重点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及这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效果。通过和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达到协调增效的目的。
五、內部审计在国企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使国企的工作更加规范化
内总审计贯穿生产的全过程,内审部门根据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有目的进行规划,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重大合同审计、项目审计、绩效考核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等,检查企业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从而改善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督促企业合法经营,减少损失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是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重要体现。通过审计,突出反映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干部考核和留任提供依据,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业,为企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开展管理审计,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内部审计新定义中,已明确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内部审计从过去的纠错防弊、扮演"警察"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参谋、耳目、助手"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通过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内控评价等工作手段,及时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通过重大融资、重大物资采购、债务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工程项目、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等重大事项的审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重要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管理制度
对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及时揭示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大缺陷,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避免风险出现或进一步恶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风险的有效防控,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对防控风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者,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学习,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剑标.论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国企风险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216+218.
[2] 刘虹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南方论刊,2016(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