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之探究
2018-06-26刘北辰
刘北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文学教学越来越普及和受到重视,但是却没有太大的改进,特别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还仅仅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在某些方面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探讨,以提供给业内有关人士一些启发性的指导,致力于为国内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丝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英语文学教学;小说批判性阅读教学;开放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103-02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从而,适应未来该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们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院校都忽视了英语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的安排,导致英语教学的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在文学发展早期,著名教育学家就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号召大众要将这一项客观性思维模式更多地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创新精神。在21世纪初,国外教育学家就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给予了具体的定义,具体涵盖了理解、交流和运用这几个方面,同时还结合当时的实际背景做出综合阐述。
在之前的阐述当中,我们了解到英语文学素质类选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但是这门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并对此类学科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参与英语文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知道,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基本前提,保证更优的课堂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知识水平。在整个过程当中,批判性思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英语文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英语文学著作时,需要学生们在翻译的基础之上解释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内容,而且解释的过程又无形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具体来讲,英语文学教学具有很高的不可预见性,正是这一特征加大了教师英语文学教学的难度系数。另一方面,国外英语文学著作不论是从其语言结构,还是文章意思层面来看,都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相较于国内著作,其具有较高的教学意义。
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地给学生们强化了某种错误的英语学习观念,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让他们过度关注于试卷表面结果,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是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对于学生们的综合性需求。相反的,英语语言在结构和意思理解层面都与汉语存在较大的出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国内各个院校一定要加大对英语文学素质拓展课程安排的重视力度,安排具有更高教育意义以及更强审美性的英语文学著作供学生们阅读和理解。然而,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当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将批判性思维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心中,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篇文章则主要通过教授学生们如何阅读、理解和评价国外英语文学著作,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一方面选择具有批判性意义的阅读文章,另一方面,要启用开放度和灵活性更高的问题来进行课堂导入,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通过小说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小说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下:第一步是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来对小说文学的字面意思进行初步地理解分析,第二步是老師们在听取学生们意思表达的基础之上,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加以详细的解释,第三步是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点评进行批判性阅读,第四步就是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运用创造性思维再对文章进行新的探讨。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学著作的阅读兴趣较弱,不愿意深入探究文章之中的深刻内涵,仅仅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积累、背诵和理解方面。事实上,这种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因此,老师们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更新,剔除掉传统教学当中的弊端,实现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要求教师要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该门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教学体系之间的差距。首先,为了解决教学过程当中的阻碍,现如今教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一定要将学生们的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让课堂导入的问题尽量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消化能力。
其次,就是要在课间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其运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问题,逐渐探讨出一套观察问题的模型,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们以自己的理解对社会热点进行点评,在理论当中获得有关经验,长此以往不断提高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课堂效果更加理想化。其实,在对英语文本进行分析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内容所反应的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从作者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对语言结构、内容层次以及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二)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们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开放性问题导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剔除掉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各项弊端,启用开放度更高的教学模式,尽最大的可能去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有效的设置问题也成为整个课程教学当中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采用这种问题导向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旧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例如,问题的设置不新颖,无法激发学生们参与的学习热情;另外,问题内容无法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性不强,不能够培养学生们观察实际问题以及自我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当中,老师们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引用正面和反面教材引导学生理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逐步深入交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增强学生们参与体验的意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阐述,相信大家对于英语批判性思维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对于在英语文学教育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该项能力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当代英语教学当中,学生们所具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好英语这一门学科的根本保证,而如何有效地将这一项思维普遍应用在英语教学当中也成为当今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发改委员会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各个学校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从而,适应该门学科的未来发展需求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需求。
参考文献:
[1]常俊跃.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学科内容组织模式多元化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5,(2).
[2]范晴.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生存之道:立足英语文学——由国内英语文学课程边缘化和剑桥大学纯文学课程设置反差引发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3).
[3]严梦娜.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调查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