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分银行制的探究

2018-06-26李雪峰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模式理论

李雪峰

摘 要:学分银行是借鉴储蓄银行当中的储蓄功能,促使学生能够自主、自愿、自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其了解和运用的人不多。但是,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国学分银行制作为探究主题,通过对其相关概念、主要理念进行分析,归类我国学分银行制的主要模式等内容,对学分银行制展开初步探究。希望以此,有助于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与成熟,促进终身学习习惯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学分银行;制度;理论;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35-02

一、学分银行相关理论概述

对学分银行制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有助于理解其真正的内涵,便于后续工作的全面铺开,能够较好地使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本文首先从学分银行的含义、制度特点、基本理念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阐述如下:

(一)学分银行的含义

当前学术界对学分银行的含义界定仍处于百家争鸣,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其一,学分银行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对储蓄银行的模拟或者借鉴,让学生得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实践、地点、内容,和储蓄银行类似,有着“存储”和“汇兑”等功能。

其二,学分银行虽然借鉴了储蓄银行的有关功能和特点,但是与储蓄银行又有着不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区别主要体现在储蓄和兑换对象的不同,即储蓄银行储蓄的是货币,学分银行储蓄的是学分;储蓄银行兑换货币而学分银行兑换资格证书或者学历。

其三,学分银行是一种管理方式,当学生们在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大学等地学习完某一门课程、通过考试等得到学分,并且将其储蓄到自己的学分管理账户中,当分数积累到某种程度或者数量时,便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

其四,学分银行是学分制的高级形态,又可细分为标准、有效、一般三种学分,其中标准学分是指由一般学分比例换算所得。

其五,学分银行的定义又可以分为狭义、广义,广义上来说学分银行包括课程、评价、转换等制度在内的学习,狭义上的则是学籍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及功能,其含义可概括为:专门管理机构、授权机构、学习成果认证等机构所需要的多种规范规则、标准的总和,重点在于学习分数的积累以及转换、成果的认证。

(二)学分银行制的特点

其一,是一类总体,具有一定的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授权、学习认证、组织等机构,是它们的集合,需要共同发挥作用;其二,具有一整套标准、规定、制度;其三,计量单位为学分,以学分为单位进行储蓄、兑换,从而促使不同学习成果之间实现等价转换;其四,需要平台,在平台上对学分进行记录、认证、兑换、共享等。

(三)学分银行制的基本理论

作为一种制度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种理论立足,而是需要多种理论支撑,學分银行制的基本理论包括终身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成果导向等。本文主要介绍以上三种基本理论,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终身学习理论。该理论将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包括在内,认为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名终身学习的人,认为传统观念将人类的一生界定为学习、工作、养老这三个阶段已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因为学习应当从始至终都在人的生命和生活中存在。在这一理论中,将社会诸多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整合调动,优于其他资源配置给人们,从而形成有利于人们学习的社会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方式、场合开展任意一种学习活动。在此理论中,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学校还是其他教育机构都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促使人们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第二,学习者为中心理论。这一理论将人看作教育中的核心。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个人学习模式中,都以人为本,即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变化、学习需求等,随时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

第三,学习成果导向理论。该理论主要是将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当中的关注学习期限、学校,转变为关心学习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或者是学习成果。通过学习成果来判断教育效果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也促进了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使得学分银行制度成为更为开放的系统。

二、我国学分银行制的模式

基于各国国情,各国的学分银行制模式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学分银行制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国家资格框架下的模式,另一种是非国家资格框架下的模式。而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基于两者之间,不同于任何一种,具体论述如下:

(一)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制模式

简单地说,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制模式就是将教育资格培训、职业教育资格培训等进行整合,并且整合到国家资格框架之下。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都比较透明和集中,国家能够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并且通过立法进行保障。

(二)非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制模式

非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制模式仍然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确保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有法可依。虽然没有框架,但是其具备较为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并且这些资格证书受到绝大部分教育机构和社会成员的认可,可以实现转移、积累、转换等。另外,还依赖于比较完善的课程学习体系,以及学分、认证制度。

(三)我国的学分银行制模式

基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一方面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无论是在教育体制还是学习观念上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人们对终身学习的不适应、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调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教育实质的关注程度低于对教育所带来的金钱等其他物质性收入的关注度,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地位失衡,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并不是单纯地选取了其中某一种制度,而是综合权衡,具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介于两者之间的学分银行制。具体来说,我国的学分银行制是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制度,并且借助于类似学习成果框架来明确学习成果的等级、范围、领域,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进一步地展开和描述,使得各个层级之间的学习成果能够有效衔接与沟通,并且鼓励多种教育机构之间进行交流、签订协议,促进学分的积累与转换。

学分银行制最早源自于西方国家,在我国是由上海首次引入,毫无疑问这对于我国教育界而言是一次涉及面十分广并且内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但就当前推广的形势而言并不乐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需要克服较多的实际困难,包括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实践过程信息不足等。尤其是政府机关和各级政府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给予更大的支持,并号召市民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制度的开展和建立标志着世界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进步,也是日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想我国的教育融入世界,超越前人就应当突破自我,积极推动学分银行制的发展。希望本文有助于此,能够为完善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献上绵薄之力。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终身学习渠道的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6190。

参考文献:

[1]王贺元,乐传永.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 [J].教育学术月刊,2010,(6).

[2]杨黎明.关于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

[3]覃兵,胡蓉.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12).

[4]丁鹏.学分银行: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基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5]宋东浩.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中的应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6]郝克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R].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组,2006.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模式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