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童谣文本特征与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
——以《天乌乌》为例

2018-06-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押韵闽南目的论

(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一、引语

童谣是儿童的口头文学,也是一地区的文化组成部分,特色包括口耳相传,随着群体与时代不断创作变异,且与生活相结合[1]。闽南童谣是童谣里的珍贵资产之一,融合闽南方言独特的语调与地域音乐色彩,具有用语丰富、内容生动,且诙谐风趣等特色[2]。

闽南童谣历史久远,起源于唐朝,发展于明朝[2]。例如闽南童谣《月光光》就有地方典籍记载自唐朝开始流传,至今仅有文字稍加变化。明中叶以后,闽南童谣也在台湾与南洋等地散播创新,之后许多又传回福建闽南。辗转流传的过程使得闽南童谣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迷人,也成为两岸同胞共通的一条文化纽带[3]。

童谣研究与搜集曾在在五四运动时期达到顶峰,之后童谣研究与搜集又逐渐淡出视线[1]。在当代虽有许多文学作品进行英译或汉译,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对于中国地方文学,尤其是地方童谣的翻译研究相对较少。作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资源之一[4],闽南童谣拥有独特的文本特征,且翻译时之共通准则尚未明确,因此本文作者期望通过对闽南童谣的翻译参考原则进行研究,让更多的人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甚至走向世界。因此本文作者将研究问题设定为:“基于文本特性,闽南童谣在翻译时的参考原则有哪些?”

二、童谣的文本特征分析

童谣采用韵语创作的口头短歌形式[5],其内容多半是简单通俗、朗朗上口,以适合儿童之心理年龄。先前文献已将闽南童谣的文本特征归纳于节奏、句型规则、讲究押韵、和题材丰富四方面[4],本文作者进一步整理出八项更完整之文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一)节奏轻快响亮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说“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闻有韵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6]。”闽南语发音较为短促响亮,使得童谣普遍富有节奏美感,让人容易朗朗上口[4]。以闽南方言地区熟悉的《月光光》来说(见例1),三字句居多,且以两三短句组成一小句,方便儿童诵读。最后以七字句结尾,表现出抑扬顿挫与轻快的节奏感。

例 1:《月光光》[7]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三堂。

三堂官,官真浮,触着牛。(浮:轻浮。触:碍到)

牛喂喂,触着鸡。鸡血流,触着猴。

猴放屁,叫汝买猪肝,汝去买猪肺。

叫汝分人食,汝家己巴囵做一喙。(家己:自己。一喙:一口)

(二)句型简短工整

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和先民集体智慧结晶,与闽南地区流传的“念四句”有密切的关系[8],其在句型上常具有工整的特征[4]。例2是针对儿童玩丢沙包,创造出来的一首游戏童谣。句型简单工整,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容易记忆传唱。

例 2:《一放鸡》[9]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

五拍胸,六拍手,七纺纱,八摸鼻。

九咬耳,十拾起,十一坐着金交椅。

(三)音韵和谐,讲究押韵

闽南童谣常有押韵[4]。以例3《天乌乌》来说,该童谣讲述人们走在水路旁时,发现鲫鱼娶亲的一个场景。这首童谣句尾词就有押韵的特征,如“雨”、“路”、“某”、“鼓”、“吐”、“肚”都落在“o”的韵脚上(闽南语发音),使歌曲富有韵律感,更易流传。

例 3:《天乌乌》[9]

天乌乌,卜落雨。攑锄头,巡水路。(攑:举)

巡着一尾鲫仔鱼要娶某。(娶某:娶老婆)

鲤鱼做媒人,涂鯋坐查某。(涂鯋:鲶鱼。查某:女的,指当新娘)

龟□箫,鳖敲鼓。(□:吹)

火萤担灯来照路。水鸡扛轿目吐吐。(火萤:萤火虫。水鸡:青蛙)

田蛤仔唱歌大腹肚,鱼仔虾仔走无路。(田蛤仔:小青蛙。走无路:走投无路)

(四)语言活泼,用词简单

由于童谣主要使用者是儿童,因此必须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童谣用词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心理年龄,才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因此童谣的语言活泼、用词简单、并多用拟声词与叠词等[10]。例4是闽南童谣的经典之一,描写长辈怀抱婴儿入睡的场景。篇幅短,只有两小句,却充分表达了长辈期盼孩子好好睡觉,快快长大的愿景。其中“捂捂”这一叠词,简单却形象地还原了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让人倍感温馨。

例 4:《摇囝歌》[7]

捂捂睏,一暝大一寸;

捂捂惜,一年大一尺。

(五)题材广泛,主题丰富

闽南童谣依题材可分五类:(1)由儿童爱玩天性来创作的游戏童谣,如《一放鸡》等;(2)依据儿童求知欲望编写的叙事童谣,如《田蛤仔》等;(3)自由想像而创作的幻想童谣《白鹭丝》等(见例5);(4)哄孩子入睡的摇篮童谣《一暝大一寸》等;还有(5)满足好奇心的猜谜童谣[9]。另外还有宣扬传统美德或反映生活的主题,如《请外婆》、《文明歌》等,因此闽南童谣主题与内容相当广泛丰富。

例 5:《白鹭丝》[7]

白鹭丝,担粪箕,担到海仔墘;

跋一倒,拾一圆,买饼送大姨……

(六)充满童真童趣

闽南童谣虽然题材广泛、类型丰富,但不管哪种类型的题材,字里行间常具有一种诙谐幽默的童真童趣。如例6是不同版本的”天黑黑”的一部份,虽然内容在写两老争吵,但是童谣依旧用诙谐风格来呈现。这种文本特征可能反映出,闽南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乐观开朗的性格思维。

例 6:《天黑黑》变化版[3]

……阿公要煮咸,阿嬷要煮淡,两人相打弄破鼎。一阿黑罗,弄东七东呛。

(七)反映传统民俗文化

传统习俗与文化活动常在童谣中体现出来,有助于在年轻世代中传承。例7这首童谣描写除夕夜的场景,其乐融融,氛围温馨。可以由此看到闽南民间过新年的景象。在学唱童谣时儿童可以同时接触学习传统文化习俗,寓教于乐。

例 7:《二九暝》[9]

二九暝,好天时,(二九暝:除夕夜)

规家坐圆圆,围炉来过年。(规家:全家人)

酒菜排甲满桌是,有鸡、有肉、也有鱼,(排甲满桌是:摆满桌)

一盘珠蚶好滋味,一碗金针煮木耳。

阿公阿妈欢喜喜,红包互孙过新年,囝孙笑甲喙裂裂。

(阿公阿妈:爷爷奶奶互孙:给孙子囝孙笑甲喙

裂裂:子孙笑得裂开嘴)

祝公妈,食百二;(食百二:活到120岁)

祝全家,平安无代志。(无代志:平安无事)

(八)沿袭闽南方言独特语法

闽南语系复杂且发音系统独特。即使是闽南语或童谣的使用者,也未必能容易地将其内容写出来。这点可以从本节中所附的童谣范例1、3、7得到证明—在把口语童谣写成中文文字时,许多词语需要用括号进一步”翻译”,才能让其他地区的中文读者理解。这样的文本特证,在翻译时除了译者需要有闽南语相关知识外,有时后可能需要进行”两段式”翻译,即先翻成通用中文,然后再翻成英文,这是与许多其他方言童谣不同之处。

三、翻译目的论及应用

本文作者考虑其特性,认为翻译目的论可有助于整理出翻译闽南童谣的参考原则,因此使用该理论来分析推导研究发现。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和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认为翻译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之后在90年代,克里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拓展该理论,提出三项原则[10]:目的原则(skopos rule),即翻译工作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情境和文化,尽可能使译文读者获得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理解和作用。其他两项原则必须优先服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即译文对其目标读者具有可读性和易接受性,并在其文化和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含意应尽量接近,即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于原文或信实。基于翻译目的论与闽南童谣文本特征,本文作者于第四节整理出翻译闽南童谣时的五项参考原则。

四、闽南童谣在翻译中的注意事项

依据翻译目的论,闽南童谣在翻译时,需要尽量保留童谣基本功能。因此本文作者将童谣文本特征逐一对应到目的论的三项原则,并推论出闽南童谣在翻译时的五项参考原则(如图一)。并将其内容说明如后。

图一 闽南童谣文本特性、翻译目的论与翻译参考原则

(一)避免节奏感与押韵的丧失

押韵和节奏感是闽南童谣的特色,并在字里行间保有童趣。翻译时若不能保存这种特性,则明显的失去童谣的特质。考虑到英语与汉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既要保持押韵与节奏感,又要达成忠实原则,有时必须加以取舍。

翻译目的论中表明,翻译时应该首要遵从目的原则,即达到原文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节奏感与押韵,在此条件下再来考虑尽量忠实于原文。

(二)注意句长与句型的规整

由于闽南童谣在句型上具有工整简洁、结构简单的特点,但可能因语言差异,导致译文的部份句子较长,让儿童在唱诵的过程中没有喘息的机会,或是各句长短差异较大,无法保持一致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句子长度,力求各句长度接近,或是在适当处断句,以维持适当的句长与句型间的规整。

(三)从目标读者的视角来翻译

儿童可通过吟唱闽南童谣来认识新的事物,并熟记于心,这是因为童谣的用词简单,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用语习惯。然而不少童谣译者都是成年人,也许未能完全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使得翻译作品中有些词语难度较高,导致儿童不易理解内容。因此,在翻译童谣时,译者应考虑到译文的读者也是不同地区的儿童,一方面维持儿童的词语水平,一方面运用连贯原则,尽量使用简单的字词,让读者都能够理解含义。

(四)反映主题与文化特质

闽南童谣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数量与题材都十分丰富,因此儿童不容易因为内容单调而失去兴趣。同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保持题材多样性与词汇的丰富性,而不局限于某一类型,则更能够表达完整而多彩多姿的文化内涵。词汇选择的丰富性可避免一些词过多地出现而造成诵读的索然无味。闽南童谣所包含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等需要尽量保留,让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思想内容与精神情感。至于因文化差异而不易顺利转化的部份,则可经由注释等方式来解释,以期用英语将闽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保留童真童趣特色

根据文本特征分析,闽南童谣的特色之一就是开朗诙谐的童真童趣,并充盈在字里行间。翻译时译者应追求将此一特色保留在译文中,才能比较深层的达成翻译的目的。要把童真童趣表达出来,就是要把童谣里面的味道表现出来,通过对原文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与翻译,让童真童趣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呈现给其他文化的读者。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童谣翻译原则,本文作者以闽南经典童谣《天乌乌》为例进行翻译,译文一是按常用翻译习惯所得的初稿,译文二是依据童谣翻译参考原则修改后的结果,原文与译文条列如后。

童谣原文:《天乌乌》[9]

天乌乌,卜落雨。攑锄头,巡水路。(攑:举。)

巡着一尾鲫仔鱼要娶某。(娶某:娶老婆)

鲤鱼做媒人,涂鯋坐查某(涂鯋:鲶鱼。查某:女的,指当新娘)

龟□箫,鳖敲鼓,(□:吹)

火萤担灯来照路。水鸡扛轿目吐吐。(火萤:萤火虫。水鸡:青蛙)

田蛤仔唱歌大腹肚,鱼仔虾仔走无路。(田蛤仔:小青蛙。走无路:走投无路)

译文一:The Cloudy Day

The sky is getting dark and cloudy,and it seems going to rain soon.

A man is patrolling along the trench with a hoe,and

Witnessing a wedding of a crucian.

A carp acts as the matchmaker,and a catfish is the bride.

Turtles play the vertical flutes,and tortoises play the drums.

Fireflies light up the wayand frogs lift up thebridal sedan with bulging eyes.

A toad sings with a huge belly,as fish and shrimp cannot run away.

译文二:The Cloudy Day

Black cloudy day,going to be rained.

A hoe in hand,and walk on road.

Seeing a wedding is hold.

A crucian is just married.

The matchmaker,a carp is acted.

A catfish,to be the bride.

Turtles make flutes sound,

Tortoises hit drums loud.

Fireflies are lighting around.

A bridal sedan is shifted,

By the frogs bulging-eyed.

Hummingfrom a wide-belly toad,

Fish and shrimp get nowhere to hide.

童谣原文描述了某位农夫走在路上,看到了鲫鱼娶亲的热闹场景,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与事物,融合传统文化,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因此能广为流传。“天乌乌,卜落雨”描述了整个童谣的环境背景,其中的“乌乌”是形容词,在译文二中译成“black cloudy”,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脑海中浮现出乌云密布的天空,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译文一根据常用的习惯翻译,但由于缺乏明显的节奏感与押韵,比较难表达出原文朗朗上口的特色、响亮的音节与动感。译文二则融入目的论与本文所发现的翻译参考原则(一)与(二),在押韵、句子长度与结构方面强化,相较于译文一,明显增强童谣所不可或缺的节奏感。例如由译文一的“A man is patrolling along the trench with a hoe”改成译文二的“A hoe in hand,and walk on road”。

此外原文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使得整首童谣长短不一,所以在英译的过程中遵循本文提出之翻译参考原则(二),修饰句子长度而得到译文二,让每一句的词数最多控制在10个字之内。相比之下,译文一显得冗长、较为书面化,儿童不容易朗朗上口,译文二则音节较响亮易读,且用字遣词更加简单活泼,符合本文所提出的翻译参考原则(三)。在“龟?箫,鳖敲鼓”一句中的“鳖”,依照忠实原则应该译成“triony xsinensis”或“soft-shelled turtle”,然而考虑到应从儿童的视角来翻译(参考原则三),提高读者的可接受性与可理解性(连贯原则),并为了保持原文中多种动物出场的热闹趣味氛围(目的原则与参考原则五),所以把”龟”译成“turtle”,而“鳖”译成“tortoise”。

此外两版译文都保持原文拟人的手法,并带出中国传统婚嫁场景,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水鸡扛轿目吐吐”中的“轿”,翻译成“a bridal sedan”(新娘花轿),符合古代八抬大轿娶亲的婚嫁习俗,达成保留题材与文化特质的目的(参考原则四)。此外如“鲤鱼做媒人,涂鯋做查某”中的“媒人”,在中国婚姻中担任介绍配对的角色,所以英文翻译成“matchmaker”;“查某”在英文中原意为“woman”,但由于前面说是要娶亲,因此译成新娘,符合目的论与参考原则四的精神。

六、结语

闽南童谣历史悠久,成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资源之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文本特点,且目前较少文献针对其翻译准则加以研究,因此本文作者期望通过对闽南童谣的翻译研究,对此领域提供助益,并使得更多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能透过本研究的发现而更加了解与喜爱闽南童谣、习俗与文化,进一步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首先根据先前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了闽南童谣的文本特性八项,并逐一举例说明。这些特性包括:节奏轻快响亮;句型简短工整;音韵和谐,讲究押韵;语言活泼,用词简单;题材广泛,主题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反映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沿袭闽南方言独特语法。这些文本特性,加上目标读者群年龄層与使用目的不同,使得翻译工作具备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未必相同的追求。接着,作者将文本特性透过与翻译目的论三大元素相结合--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并进一步推导出闽南童谣翻译时,可以协助翻译者自我检视翻译成效与品质的五项参考原则:避免节奏感与押韵的丧失;注意句长与句型规整;从目标读者的视角来翻译;反映主题与文化特质与保留童真童趣特色。并以《天乌乌》为例,分析比较了如何运用此五项参考原则得到更好的翻译成果,让全世界的读者更容易地欣赏到闽南童谣之美。

猜你喜欢

押韵闽南目的论
押韵押出韵味儿
闽南文化传承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我给小鸡起名字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Watch Out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