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沿革与发展现状

2018-06-26王梦琦王鹏翔范婕怡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体质大学生

□ 王梦琦 王鹏翔 范婕怡(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 长沙410000)

1、前言

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对高校体育课程近几三十年的发展和课程目标的演进进行观察。以其分析结果来探讨高校体育课程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个人的看法与浅薄的意见,期能针对大陆体育课程问题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2、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

为了了解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情况,许多学者对我国近三十年高等教育的体育教育史和高校体育课程做出了分析。1992-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确立“育人”宗旨和“增强体质”思想。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发现,学生体质下滑,视力上升成为普遍现象。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教师在保障学生习得技能的同时,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3、全国高校各地区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根据高校分布的地理位置,我们将其分为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四个地区。从地域分布上分析体育课程的类别的差别与共性,在开课频数上了解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从表1统计结果可知,全国高校以球类项目为主。东北地区不仅依靠独有的地域优势开设滑雪、滑冰等冬季项目。西南地区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主要偏向体能类项目。西北地方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强调传统体育特色。东南地区经济水准高,体育课程中引进的新兴娱乐休闲项目。为了体现了“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求。各大高校纷纷利用资源优势和场地优势开设了对于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要求较高的项目。但课程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相反的造成了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尤其是娱乐休闲类课程和民族传统类课程。其原因如下:首先,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受到该大学地域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和该大学综合实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次,多元化体育课程种类中,一些项目对学生体能上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因此这些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合理性不足。

表1 全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开课频率统计表

4、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现状及面临之问题

1980年至今,大陆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即:课程改革初步发展阶段、课程改革快速发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以及全面发展阶段。(见表2)

由表2得知,体育课程改革中心是学生,强调学生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对高校体育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体育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表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4.1、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现况分析

大陆高校体育课程是在改革中发展。1991-2001年课程改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改革的重要标志。应试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沉重负担,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伴随着“一考定终生”思想的出现,家长、教师过渡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体育成绩。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出严格要求。因此,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学业上,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了教育部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根据历年来教育部或国家教委颁布的《指导纲要》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表3)。

表3

由表3得知,1979-1992年高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以突出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体育教育成为一种提高民族地位的手段。2002-2014年,课程目标以全方面全面发展学生为重点。

4.2、高校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体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有氧耐力等素质下滑明显,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大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再加上3C产品科技与长时间的久坐生活的影响。将近74%的学生长时间都是处在一个久坐的状态,这种坐式生活更凸显出现代大学生视力下降,肥胖率和心血管疾病增加的趋势。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中唯一为学生提供学习运动的机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课程发展的内在关联,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在大学教育有着不容取代的地位。

4.3、体育课程内容、模式和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连贯一体的育人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模式和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连贯一体的育人体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新的课程指导纲要虽然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许多新的理念,但在旧的教育思想的因袭下,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都存在内容失当、方法失新、评价失真的弊端,。存在不衔接、不协调的现象。体育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有待加强。顾名思义,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课程在项目设置上和教材上不断丰富,但体育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有待加强。一些热门项目还未大范围地进入高校课堂。原本一些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内容被砍掉,如:体操、武术等。

5、高校体育课程未来发展之策略

5.1、各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因时因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根据地区的地理位子的优势,可以弥补体育课程内容的不足。例如:东北地区开发冰雪项目,沿海地区利用水上资源引进开发水上体育项目,西北地方依山地资源改进或开发新项目。

5.2、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体育课在时间上的限制,打通体育教学在课内和课外的障碍,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效果与课外大学生体育活动实现对接。这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参与、运动习惯的养成,着力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5.3、体育课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由于学生水准“参差不齐”而造成“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目标,使得学生更轻松的学到运动技能。

5.4、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资源,坚持场馆对学生开放,并且增加开放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空间。也可以通过将各种体育活动的器材合理布局来保持运动场的多样性,改善运动场地单一的问题。

5.5、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准

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品质,并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师教育更注重竞技技能,因此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体育理论方面都有所欠缺。实际上,更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准。

6、未來研究方向

高校体育课程的种类日益丰富,教学目标向素质教育发展。要面临的就是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贯彻落实的问题。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兴趣,纷纷引进新的运动项目,导致传统的、基本的体育项目没有的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设,学生有氧耐力体质下降。

兴趣与体质健康提升相结合是 《纲要》所提出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尤其是有氧耐力素质是高校体育课程未来的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采取落实措施的相关高校数量较少,改善学生体质的作用不大。体育教育的根基是体育文化,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承将是未来体育教育关注的重点。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2]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2014.

[3]温杰,葛青.新纲要颁布以來“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06).

[4]徐强,毛爱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演进的逻辑脉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

[5]朱海涛,杨帆,程亮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3).

[6]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体质大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