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2018-06-26罗玉英段占祺张子武张雪莉杨珣郭小林韩旭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甘孜州阿坝州医疗卫生

罗玉英, 段占祺, 张子武, 张雪莉, 杨珣, 郭小林, 韩旭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6.1%,主要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然而,由于民族地区自然、交通、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卫生发展面临诸多问题[1-2],致使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与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卫生人力资源作为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财力、卫生物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3],为此,本研究开展了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差异性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依据,切实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四川省卫生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获得四川省21个市(州)以及所辖183个县(市、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数据。

1.2 研究对象

本文对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民族地区、四川省认定的民族地区以及四川省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共67个县。主要从卫生人力资源现状(总量和配置、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机构分布)以及差异性两大方面研究其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分析法和数理论证法。描述分析法主要分析2014年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和配置、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卫生人才分布。数理论证法主要针对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差异性分析。本文采用人力资源密度指数(HRDI)模型,该模型是以每千人卫生人力资源和每平方公里卫生人力资源的几何平均数为基础,以千分之一人口密度之幂作为校正系数,对千人资源量进行校正。通过校正,HRDI可用于衡量卫生人力资源地理分布和人口分布的综合水平,反映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面积上的均衡分布,更能反映其民族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实际情况,便于与其他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公平的比较。模型如下[4]:

2 结果

2.1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及配置情况

2.1.1卫生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201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人员共76 166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12.14%。卫生技术人员50 5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 810人,占37.20%;注册护士17 837人,占35.27%。见表1。

2.1.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201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6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3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28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1。

民族地区内部,阿坝州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最高,甘孜州其次,凉山州第三,民族待遇县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相对最低。见表1。

2.1.3医生与护士之比 2014年,民族地区医护比为1∶0.95,其中,凉山州和民族待遇县医护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1.04和1∶0.94,超过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见表1。

2.2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

2.2.1医生学历构成情况 2014年,民族地区医生学历普遍偏低,呈偏态分布状。约3/4的医生学历为专科和中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2.44%,较全省平均值低15.65%。民族地区内部各地区,医生学历结构也与整体保持一致。其中,甘孜州专科和中专学历占比尤其高,达87.02%,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1.93%。凉山州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生占比相对最高,占25.33%,但中专学历医生占比也接近30%。见表2。

2.2.2护士学历构成情况 研究数据显示,90%以上的护士学历为专科和中专,其中专科学历的护士占比超过或接近50%,中专学历的护士占比接近4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极低,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大。见表2。

表1 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及配置情况 n

表2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2.3 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

2.3.1医生职称构成情况 2014年,民族地区医生职称呈金字塔形。初级职称占58.03%,中级职称占21.85%,高级职称占8.09%。民族地区内部各地区医生职称依然以初级为主。其中,阿坝州和凉山州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高于甘孜州和民族待遇县,凉山州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高于全省均值。见表3。

2.3.2护士职称构成情况 民族地区70%以上的护士为初级职称,待聘人员占比超过10%。中高级职称护士占比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内部,除民族待遇县以外,其他几个民族地区中高级职称占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阿坝州中高级职称护士占比最高,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10%。见表3。

2.4 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2.4.1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2014年,民族地区40.11%的卫生人员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0%的卫生人员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州)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仅占9.45%,较全省卫生人员分布集中。这与民族地区市(州)级医疗卫生机构少不无关系。民族地区内部各地区卫生人员也集中分布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次之,市(州)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最低。见表4。

2.4.2执业(助理)医师分布情况 2014年,民族地区接近50%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布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较全省均值高11.91%;10.38%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布于市(州)医疗卫生机构,较全省均值低7.36%。民族地区内部,阿坝州和甘孜州分布更为集中,约60%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布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见表4。

2.4.3注册护士分布 民族地区57.72%的注册护士分布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6.45%的分布于乡镇级卫生院,15.82%的分布于市(州)级医疗卫生机构。民族地区内部,注册护士也集中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其中,民族待遇县和阿坝州超过60%的注册护士集中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见表4。

表3 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情况%

表4 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2.5 差异性分析结果

2.5.1民族地区与全省人力资源配置差异性 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民族地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阿坝州增长趋势最快,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其他几个民族地区增长趋势则小于全省增长趋势。就具体指标看,阿坝州2010—2014年每千人口卫生人员配置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逐渐拉大。甘孜州2010—2013年每千人口卫生人员配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凉山州与民族待遇县5年每千人口卫生人员配置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卫生人力指标,4个民族地区配置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民族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5年间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配置依然相对不足。

2.5.2民族地区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差异性 民族地区内部,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差异较大。总体来看,阿坝州与甘孜州的每千人口人力资源配置较高,凉山州与民族待遇县每千人口人力资源配置较低。2010年甘孜州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是民族待遇县的1.8倍,到2014年前者仍然是后者的1.58倍;阿坝州每千人口卫生人员配置一直维持在民族待遇县的1.7倍。其他卫生人力指标,阿坝州和甘孜州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凉山州和民族待遇县,尽管5年间差距有所缩小,但截止2014年,民族地区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差异依然较大。

2.5.3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 为更好地分析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综合考虑民族地区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本文对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进行了HRDI模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2010-2014年5年间,全省四个民族地区HRDI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民族待遇县增长幅度大于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民族地区HRDI历年均远低于前者,表明民族地区在卫生人力资源可及性上,远低于全省平均值。其中,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三地HRDI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到2014年,三个州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比2010年大。表明四川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与全省平均水平的确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有拉大趋势。见表6。

民族地区内部,凉山州和民族待遇县HRDI高于阿坝州和甘孜州,分析结果与表5相反,究其原因,是因为四川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模式基本上是以人口配置的传统模式,卫生资源与人口分布高度一致,与地理面积分布高度不均衡[5],导致高人口密度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低人口密度地区卫生人力资源要克服地理服务压力则相对缺乏。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稀疏,因此,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则低于后者,卫生人力资源的可及性较低。

表5 2010—201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变化

表6 2010—201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各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变化

3 讨论

3.1 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整体水平较低,且其内部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性

就民族地区整体看,四川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广、密度低、服务范围大,因此,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总量依然相对不足,且整体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低;医生、护士学历偏低,以专科、中专学历为主;医护比例结构失调,注册护士配备不足;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形,以初级为主,高级职称人员严重不足,技术骨干力量缺乏;卫生人力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少。因此提高卫生人力素质是民族地区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民族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整体低于全省平均值。2010-2014年5年间,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虽有所发展,但除个别地区个别卫生人力指标外,与全省平均水平之间差距没有明显改善,且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小于全省发展趋势。如果不及时加大对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投入,则民族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方面的差距将持续拉大。

就民族地区内部看,四个地区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从绝对值上看,阿坝州和甘孜州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于凉山州和民族待遇县,但后者卫生资源密度指数高于前者。此外,在医护比、学历、职称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布上,四个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缩小民族地区内部差异性也是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亟需解决的问题。

3.2 建议及对策

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种种不足,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是卫生行业的核心和卫生兴旺之本[6],因此,要提高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提高卫生人员质量 首先,应重视人才培养和

引进。加大内生性卫生人力资源的开掘[7],重视本地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当地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级卫生人才,改善当地卫生技术人员质量偏低现状,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水平[8]。其次,要加强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对现有民族地区卫生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构建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让民族地区卫生人员方便、廉价地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建立健全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制度,明确进修内容和考核办法。开展规范化系统培训,加强实用性操作技能的培训,真正提高卫生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3.2.2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结构 首先,要加强临床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转变“重医轻护”观念,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力度[9],逐步缩小正式在编与编外招聘护士的收入差距,以提高护理队伍人员稳定性。其次,完善岗位设置。科学设置岗位结构,适当减少初级职称岗位比例,增加高级职称岗位比例,逐步过渡到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卫生人员比例设置为1∶3∶1。结合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减少“身兼多职”人员,从而使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化。

3.2.3降低人员分布失衡,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适当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和部分特殊紧缺专业招聘标准,使公开招聘能招到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紧缺人才。改善基层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层卫生人员收入,吸引优秀人才和大学生到基层来,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10]。

猜你喜欢

甘孜州阿坝州医疗卫生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盛夏的夜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