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党课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8-06-25于涛周瑜琨汪泽洋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二级学院

于涛 周瑜琨 汪泽洋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本文基于对党校课程建设的新认识,依托江西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党课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进一步强化党课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中的教育引领作用,并助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修养、知识获取能力和开创进取精神。

关键词:二级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 校外体验式党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93-02

新时代党的建设离不开大批优秀年轻大学生党员参与,而党课教育对于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宗旨意识,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1]高校二级学院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课教育是党赋予高校基层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2]目前,高校大学生党校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转型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3]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基本现状

(1)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亲和力。

当前,我国高校党课教育普遍采用“我讲我的,你听你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交流贫乏,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引起学员们在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更无法使党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政治素养与理想信念。培训形式单一生硬,党课教育容易流于形式。[4]

(2)授课内容僵化,缺乏吸引力。

各地方高校党课教育的授课内容千篇一律,往往局限于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资料以《党章》《党课教材》为主,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不够。由于师资匮乏,党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因长期得不到培训再提高,使得教学内容缺少前沿性与深度,很多时候党课培训的授课内容都是在“炒剩饭”。另外,党课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缺乏鲜活的事例分析,使得教学过程失去了趣味性与生动性,也无法激发学员们的兴趣点与求知欲。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提升授课内容的吸引力还需要积极探索。

(3)教学效果甚微,缺乏生命力。党课教育旨在通过运用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目前高校的党课教育存在着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程体系与学生需求不一致等特点。由于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加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形成的巨大冲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与厌烦。教学过程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党课教育培训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创新模式路径

(1)深入调研高校党课教育模式。高校党课教育模式调研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调研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需求,重点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个人素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群体里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布情况,为创新党课教育模式打下思想基础。二是调研二级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模式的建立情况,充分掌握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党课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党课教育所采用的一些新方式或新手段,为创新党课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三是调研高校校外党课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深入考察校外体验式党课在党课培训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评估校外体验式党课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为创新党课教育模式做好实践支撑。[5]

(2)积极完善校内党课教育机制。

在新形势下,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如何应对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为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后备力量是入党积极分子校内党课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校内党课教学内容以阐述党的基本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加强学生党性为主,同时,将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引进课堂,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实时将党的最新指示与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提高校内党课的教育质量。

二是要以学生感受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开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党课课程。[6]在入党积极分子校内党课中,引入典型教育、入党动机教育,通过开展主题座谈会等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党员权利义务的了解。

三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学生自我监督。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学习、研究、生活中要起到模范帶头作用,向上要学习党员同志的优良作风,向下要以身作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防微杜渐。

(3)创新校外体验式党课教育模式。

校内党课与校外党课应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校外体验式党课作为党课教育的新形式、新手段,在强化党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中的教育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前述调研情况,制订适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的校外体验式党课实施方案。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向纪念馆挂牌,将其建设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平台;同时组织学生党员参观纪念馆或陈列馆,追忆伟人事迹,感受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

二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革命先烈们工作过的场所作为开展党校授课的新阵地,创新党课教育形式,丰富党课学习内涵;在参观学习过程中跟随伟人足迹,赋予校外党课教育以时代感和穿透力,达到校内课堂党课无法达到的效果。三是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师生进行互动式讨论,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邀请学员分享心得体会,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同时增进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感悟。

三、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创新模式特点

(1)教学资源多元化。

充分运用江西省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和学科专业背景,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落脚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上。

(2)内容形式多样化。

突破课堂教学的桎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开展体验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增进学员感悟,提升学习效果。相比传统的党课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僵化,校外体验式党课更为“接地气”,也更容易“走心”。在授课过程中,上课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讲解给学员们带去了心灵的触动,极大地提高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有效地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3)校外党课制度化。

将校外党课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逐步改进,将党员教育与时俱进,将党课学习推陈出新。

(4)学习教育平台化。

向纪念馆或陈列馆挂牌,将其建设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平台。

校外体验式党课通过认真细致的筹备、精心稳妥的组织实施、全面系统的总结、大张旗鼓的正面宣传,受到了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得校外党课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深入人心,在校内外引发强烈反响,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也为今后党课教育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晋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党课吸引力[J].现代商贸工业,2016 (8): 188-189.

[2]蔡健.“两学一做”教育实践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活动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 2017 (9): 27.

[3]李昆裕,杨萍.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 124-128.

[4]施莎莎.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课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 2009 (28): 40-41.

[5]王新营.大学生党课教育状况分析——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5 (6): 68-70.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二级学院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浅探
基于绩效机制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效益评价研究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现状及培养策略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