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18-06-25李航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航

摘要:情感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从情感教育内涵出发,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等身心发展特点,探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74-02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情绪化体验,是人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谓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依据特定的教育规范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大学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政治品质,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实效的活动。因此,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 情感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情感新问题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了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影响。由于他们自身认知水平和能力、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在接受这些多元社会思潮和社会新变化的同时,辨别能力较弱,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紧跟时代潮流。

(二)情感教育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知识传授,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封闭期,自我意识较强,若教师单向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体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加以引导,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其教育效果将会明显提高。

(三)情感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不断进行反思的基本前提

“慎独”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能够提高人的修养和自我约束力的道德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大量情感活动的参与和配合。大学生在认知教育内容的同时,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发展要求,如果符合,就会产生乐观、自信等积极情绪,反之,则会产生痛苦、伤感等消极情绪,在这些情绪体验的影响下,会不断优化自身的道德认知结构,有利于培养他们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感以及积极应对生活的品质。

(四)情感教育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尺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一定的包括集体感、责任感、道德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公正感在内的高级情感。这些高级情感具有制约一般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方向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要引导他们从一般情感向高级情感发展,形成稳定的集体感、责任感、道德感、公正感。同时,高级情感可以减少大学生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与社会的和谐度,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情感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大多采用“灌输式”教育,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与受教育者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结构,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情感,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以多种方式建立情感沟通平台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新浪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媒介的号召力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实在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护,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二)更好地发挥教育者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传授者,在教育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一,教育者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首先,为人师表,教育者要注意自身的仪表风度。良好的外在形象、睿智幽默的谈吐等,能够使教育者更平易近人,对于了解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大有裨益。其次,品德高尚。教育者高尚的人格能够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最后,教育者要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育者真诚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育者关爱学生不仅单纯地体现在学习方面,还应表现在对他們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帮助。其次,教育者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教育者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特点,教育者应多进行换位思考,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指导,化解困惑,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以各种活动打造健康完美人格

教育者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平等、宽容、互助、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喜爱的活动来增强自信、磨炼意志、完善人格,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读书交流会、体育竞赛等活动;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国家重大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最终培育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人;要善于利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真实的道德案例、感人的典型事迹,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要利用现实中具体的生活情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获得真实的体验感,感同身受,激发他们的认同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总是以其自身独特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1]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人们就认识到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典故。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高校具有先进、完备的教育设施,这些物质环境能使大学生更方便、全面、快捷地接受教育,具有充沛的精力与教育者进行课堂互动,并处于一种自由轻松、形象生动的教育气氛中,能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更丰富的情绪体验。

同样,精神环境的建设也有重要作用。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制度与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使每个学校独有的精神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校园制度则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校园规范,生活在规则之中的大学生形成的规范意识,使他们走出校园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之间减少矛盾和冲突,互帮互助,促进彼此的发展。“只有创设有利于道德教育的良好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的价值目标,更易于实现。”[2]教育者要依据大学生所处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在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毕明生.试论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高校德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仇静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