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现状研究

2018-06-25汪睿杨正玲谢雨欣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综合素质

汪睿 杨正玲 谢雨欣

摘要:高校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保证第二课堂开展效果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调查分析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为优化社团活动质量与第二课堂开展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第二课堂 社团活动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22-02

一、引言

随着当下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高校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而社团作为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活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安徽财经大学的社团发展日益壮大,从2015年年初的仅有40余家社团到2017年年末的101家社团,类型则包含学术科研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竞技类、实践促进类、理论学习类、公益志愿类以及地域文化类。与此同时,社团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仅在2016年举办的活动就有338场,其中数量最多的一个月达到85场活动;而去年社团活动总数明显增长,达到了598场,数量最多的一个月则高达154场,其中还有13周的活动数量达到了20场以上。

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的社团及其活动发展迅速,且已具有较大规模,但随着社团及活动数量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创新不足,直接影响了第二课堂的预期效果。因此我们选择对学校社团活动现状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优化我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

二、研究现状

为了解安徽财经大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对在校生及社团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问卷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

(一)基于活动参与者视角

在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团体联合会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获得了16125份有效问卷,该问卷共有6131名男生和9994名女生填写,填写者涉及各个年级,具体人数与占比如下表:

1.活动数量与形式

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社团活动的数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有超过35%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数量很多,由此可知学校的社团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日常需要;在活动的形式方面,有75%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形式较为丰富且能够基本满足在校生日常参与活动的需要。因此学校社团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在保持目前活动数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的形式。

2.活动参与频率

在关于活动参与频率方面,我们年级与其进行了交叉表分析,结果发现,高年级同学参与活动次数较少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同学,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年级低的同学对于大学生活与社团活动有较高的新鲜感,因此更愿意参与社团活动,高年级的同学则因为对社团活动新鲜感降低,且在专业学习、考研、毕业论文等任务上承受的压力更大,致使参与活动的时间较少,积极性较低。

3.参与活动的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娱乐类与志愿服务类的社团活动更受大学生青睐,说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放松,丰富课余生活与奉献自我;其次是学术科技类的活动较受欢迎,说明大学生希望在参与活动时希望能够提升自我知识素养,表现了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欲。

在将性别与参与活动类型进行交叉表分析的结果中发现,男生明显比女生更偏爱体育竞技类活动,而女生则更倾向于参与文化娱乐类与志愿服务类活动,这与我们平常对男生更热爱运动,女生相对更文静与更具爱心的性别特点认知相符合。

4.了解活动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有7945%的同学会通过摆台宣传了解活动,5695%的同学能通过各组织的公众号宣传知晓活动,此外,有40%以上的同学会通过同学或老师或海报得以知晓;由此可知,大学生获取活动的途径主要是来源于线下社团工作人员的介绍与线上宣传,说明社团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下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趋势。

5活动质量

在活动质量方面,706%的同学认为活动质量很高,约35%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质量较高,而接近50%的同学认为我校社团活动质量一般,整体来看,虽然已有不少同学认为我校社团活动质量较高,但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6参与活动的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超半数的同学认为参与活动能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有机会展示自我,而接近50%的同学赞成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说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有重要意义。

7.活动的吸引点

在问及社团活动的吸引点时,有757%的同学选择了活动学分,占比最高,其原因应当归结于校方将第二课堂的活动学分与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成绩以及能否顺利毕业等挂钩,也说明校方此举较为有效地督促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其次有6704%的同学将兴趣作为选择的重要原因,表明同学们在选择社团活动时仍然遵循自己的爱好,并非只為了一些客观因素;另有接近50%的同学认为新颖的活动形式对自己有着吸引作用,也说明社团在举办活动时应当能够适时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前往参与。

8.活动满意度

整体来看,接近90%的同学对于校园的社团活动满意度在一般水平或以上,其中有约9%的同学对活动很满意,而超过35%的同学对于社团活动比较满意,此外约有11%的同学对社团活动很不满意。总的来看,学校的社团活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引入性别变量分析后发现,男生对于社团活动的不满意人数比例要大于女生;而在将年级与满意度进行交叉表分析后的结果则表明大一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满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原因可能是非大一学生接触的活动更多,所了解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等也更多,因此对社团活动的要求较大一学生高。

9.活动存在问题

从表中可以明显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社团活动存在活动形式创新不足,另有超过40%的同学认为主题活动主题不明确,举办意义不大以及前期宣传不到位,说明社团在举办活动时應当仔细思考,积极创新,让活动能够为同学们真正带来收获。

(二)基于活动举办者视角

在谈及申办活动的相关事宜时,超半数社团负责人表示在举办活动前向校团委申办活动的流程稍有复杂且活动形式与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关于社团举办活动的原因,社团负责人表示主要是为了社团自身价值的实现,其次是因为社团评级的需要,此结果说明社团举办活动的初衷是积极向上的;在活动物资、经费保障等方面,70%的受访对象表示能够得到满足,其中有8%的受访者表示物资与经费保障十分充足,但仍有3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物资经费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保障不够;而关于对自己社团举办活动效果的评价中,约有17%的社团负责人表示不太满意,原因涉及宣传不到位、活动前期准备不足等。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总结出社团在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包括申请流程较为复杂,活动内容与形式受到部分限制,物资与经费方面有时无法得到充足保障。

三、合理化建议

对于社团活动目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在问卷中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超过70%的同学认为需要深化活动意义,减少活动的形式化;其次有45%以上的同学认为应当提高活动效率与有序性;接近40%的同学认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了解到各项活动,才能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此外也有2584%的同学认为应当提高活动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活动中为参与同学提供有效指导与帮助,此外也有不少同学提出希望能够合理协调各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尽量避免时间冲突。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安徽财经大学的社团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赋予活动内涵,深化活动意义

不论大学生参与活动是出于丰富课余生活还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等初衷,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自己带来实际收获和心灵满足的活动,因此,在保证活动数量足以满足在校学生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深化活动开展的意义,力求让同学们在参与每项活动中实现能力的拓展,起到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提高活动效率,加强社团建设

社团在举办活动前应当做好活动策划与应急预案等,保证活动高效有序开展,为参与同学提供良好的参与体验。而加强社团建设包括社团干部建设与社团内部组织建设两方面。社团干部建设,社团干部是社团运行的骨干,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是社团建设的重点,提高社团干部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以及开拓创新等能力,为高效开展高质量的活动奠定人员基础;社团内部组织建设则主要是各个社团要具有自己独特的社团文化,营造特色社团氛围,形成社团的核心价值观,而这些都是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把握社团发展方向,提高社团内部人员的凝聚力以及确立社团举办活动的主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也应当针对每次的活动对工作人员进行前期的专门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在活动中能够呈现饱满的热情并给予同学们问题专业准确的回答,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三)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避免活动同质化

固定的活动形式与内容是阻碍社团发展与活动举办的一大因素,大学生是年轻一代,具有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如果出现大量活动同质化的现象,则同学们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社团应当积极思考,发扬创新精神,在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寻求活动形式与内容等方面新的突破。社团也可通过增加与其他院校的类似社团的交流频率,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之处,结合学校与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创新点。

(四)完善社团监管体制,提高双方办公效率

在社团的管理组织与社团之间应当进一步优化沟通交流机制,使管理组织能够及时得到社团对相关问题的反馈并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同时也及时向社团发布相关通知,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在保证申办活动必要内容的基础上,对申请流程进行简化,提高社团活动申办效率;对社团申请内容进行切实审核,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确保活动的物资与经费在每个活动中能够得到保障但不浪费。

参考文献:

[1]李相阳,苑婧娴.浅谈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2015(1):78-81.

[2]李凤威,胡移山,范林海,高维权,李志强.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2(3):102-105.

[3]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84-86.

[4]石国亮,万磊.试析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12-15.

责任编辑:于 蕾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