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2018-06-25曲佳
曲佳
摘要:对“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总体状况较好,心理应激反应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学习成绩、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应激反应存在显著负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355%)。因此,对“95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可通过提升积极心理资本有效控制其心理应激反应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资本 心理应激反应 “95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27-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2013级大一新生入学,“95后”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主体,也是未来国家劳动者的中坚力量。
本研究将积极心理资本从组织环境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心理应激反应作为一个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考察“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大学阶段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应对“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状态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3所高校的2015—2017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40份,其中有效问卷518份,有效利用率9593%,男生327份、女生191份,分别占6313%、3687%。
研究工具方面,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测量采用姜乾金等人编制的《压力反应问卷》[1],本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在该问卷上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33,信度优良。对心理资本的测量采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2],本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在该问卷上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42,信度优良。
三、结果统计
(一)“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状况统计
1.“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统计
(1)总体水平
调查显示,“95后”大学生压力反应总均分(6587)、情绪反应均分(2783)、躯体反应均分(1948)和行为反应均分(1445),均在常模范围之内(总分=5367±1899,情绪反应=2049±951,躯体反应=1667±681,行为反应=1320±547),符合正常常模水平。
(2)不同学习成绩组的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差异
根据“95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组,作为分类变量,以“95后”大学生应激反应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检验变量,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总分(F=5102,P<0005)、情绪反应因子(F=5172,P<0005)、躯体反应因子(F=3718,P<0005)和行为反应因子(F=4389,P<0005)在学习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学习成绩偏下组的应激总分、情绪反应因子得分、行为反应因子得分和躯体反应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等组。此外,在性别、年级、家庭收入等方面“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2 “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统计
(1)总体水平
为了解“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对参加本次调查的“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65,处于略高于理论中值4的中等程度范围。其得分结果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乐观(M=492)>希望(M=479)>自我效能(M=463)>韧性(M=431)。
(2)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对“95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进行考察,数据结果表明,“95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t=2125,p<005)和自我效能分数(t=3116,p<005)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分(467)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均分(453),同时,男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分(470)显著高于女大学生(444)。
(3)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
根据“95后”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将其分为富裕家庭组、一般家庭组和贫困家庭组,以“95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检验变量,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95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F=59974,P<0001)、自我效能(F=32003,P<0001)、韧性(F=50594,P<0001)、希望(F=32417,P<0001)和乐观(F=25692,P<0001)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检验显示,一般家庭学生的自我效能得分(465)显著高于贫困家庭(435);贫困家庭(433)和一般家庭(427)學生的韧性得分显著高于富裕家庭(394),贫困家庭(464)和一般家庭(479)学生的希望得分显著高于富裕家庭(448),一般家庭(492)学生的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富裕家庭(449)。
(4)不同学习成绩的差异
根据“95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将其分为三组,以“95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检验变量,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习成绩的“95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F=35226,P<0001)、自我效能(F=28742,P<0001)、韧性(F=17325,P<0001)、希望(F=25765,P<0001)和乐观(F=14244,P<0001)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学习成绩偏上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均分(491)、自我效能感均分(517)和希望均分(508),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等组(=456,=450,=469)和偏下组(=412,=411,=401),即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也较高。
(二)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分析
“95后”大学生心理應激反应水平与积极心理资本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中的各维度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即积极心理资本得分越高,其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就越低。
(三)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应激反应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以心理应激反应水平为因变量,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得出标准化回归方程为: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0267*韧性-0269*乐观-0199*自我效能感-174*希望。可见,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均对心理应激反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F=4439),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变异联合解释率达到355%,这说明积极心理资本对“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联合预测力达到355%,且其中乐观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其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也为最大。
四、结果讨论
(一)“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和积极心理资本的状况分析
在心理应激反应水平的调查中,“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均在常模范围内,整体发展水平较好。可见,我们应科学客观地看待和评价“95后”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状况,不能以“95后”大学生发生的个别特殊案例而给“95后”大学生整体贴上“高危人群”的标签。
在积极心理资本的调查中,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的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表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整体较好,这一结果与付立菲、张阔[4]、李林英、肖雯[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中乐观因子和希望因子得分最高,这表明“95后”大学生多数拥有阳光心态,能够积极归因,乐观地处理各种压力事件,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够使自己处于一种轻松愉快、自信开朗的情绪状态之中,乐观与充满希望成为“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鲜明特点。因此,对“95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低估学生自身处理压力的能力,而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掘其自身的积极资本,培养“95后”大学生积极的抗压品质。
在不同群体的心理应激反应水平和积极心理资本状况调查中,心理应激反应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学习成绩、家庭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育。尤其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学习成绩偏下群体,其应激反应总分和应激各维度分数均高于其他组,同时这一群体的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较之其他组也是发展最低的。可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加强其心理资本建设,进而提高其心理应激反应能力。
(二)提升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有效控制“95后”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
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知,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应激反应有重要的影响,即个体具备的积极心理资本越多对压力反应就越良好,心理承受力就越高,会更不容易处在心理应激状态,相应的心理问题就会越少。
结合本研究结果,在对“95后”大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和发挥“95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不同维度的优势,来应对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韧性资本和乐观资本的培育。由于在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韧性维度得分最低,说明“95后”大学生在物质充裕的时代,能够储备充足的知识资本,但缺乏在逆运中成长的经验,韧性资本不足,这就需要心理教育时帮助“95后”大学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做到心理韧性意识化,创设压力情境磨炼抗压性,总结积极应对策略增强恢复力;同时,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回归方程中,乐观资本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最大,乐观资本的得分也是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最高的,说明“95后”大学生在顺境中较易习得希望、乐观、自我效能的心理资本,这成为“95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鲜明特点,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将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灵深处不断保持、增强、发展,学会将好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坏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情境性的原因,在遇到心理应激事件时从而免受抑郁和焦虑的侵袭,并最终获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梁瑞涛.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3-5.
[2]钟霞,姜乾金,钱丽菊等.医务人员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70-72.
[3]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3):58-64.
[4]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9.
[5]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48-15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