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2018-06-25松潘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62332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节片类动物转圈

松潘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623320

脑包虫病系因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牦牛脑部而引起,俗称牦牛脑包虫病。犬科类动物是该种寄生虫的宿主,也是主要传染源。1~3岁左右的牦牛多发,严重时可致死亡。

1 病原体及发病特点

脑包虫又名脑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小如豌豆大如鸡蛋。其囊内内膜上大概有100~250个左右的原头蚴。成虫为多头绦虫,成虫体长50~100cm,全身由200~500个节片组成,成熟的节片呈长方形。犬类是脑包虫的最终宿主。当脑包虫发育成熟后,其节片会自由脱落,并随着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形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该种疾病主要侵害1~3岁的牦牛,特别是1岁左右的幼龄牦牛。

2 临床症状

牦牛感染此病,首先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现象。在放牧过程中,患病牦牛会出现向前冲撞、转圈、摇头等症状[1]。脑包虫病急性发作表现为发热、呼吸加速、出现亢奋、原地转圈等。几日后转化为脑炎,继而死亡。部分抗病性好的牦牛则会向慢性病程转变。在慢性型病程中,因脑包虫囊泡寄生于脑部,并没有对脑部周围的神经产生压迫,因此,这部分牦牛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囊泡数量的不断增加,囊泡对脑神经、脊神经进行压迫,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性症状。

3 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牦牛的患病症状是由脑包虫寄生的位置决定的,因此,在对患病牦牛进行手术治疗前,必须确定脑包虫寄生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牦牛出现双眼失明,直线行走,那么脑包虫应该是寄生在牦牛脑部的前侧靠中线的位置。牦牛遇到障碍物时头部最先偏向的一侧,就是寄生虫寄生的方位。如果牦牛视力正常,但原地转圈,那么转圈的方向就是寄生虫寄生的方向。牦牛一侧失明,原地转圈,如果转圈方向与眼睛失明方向相同,那么其转圈方向的反向位置就是寄生虫寄生的位置。

找准牦牛头骨软化点,以此为中心画“十”字型,灭菌消毒后用圆头电钻钻大约2cm左右的圆孔,然后取下头骨片放入预先准备的生理盐水中。对裸露的脑膜进行“十”字型处理,剪开后,由于颅内压力较大,包囊会自动突出体外,此时只需要轻轻将其拉出即可。一般情况下,包囊被拉出2/3时会出现卡顿现象,这时候用口径为20mL的注射器,对包囊进行穿刺,抽空其内的液体然后拉出[2]。接着用95%浓度的酒精对术口冲洗2~3次,并在患处涂抹碘酒消毒,进行缝合后用纱布覆盖伤口予以包扎。

(2)药物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时,一般每7天口服一次吡喹酮片。首次剂量为12g,7天后剂量增加至14g,连续口服3~4个疗程,辅以500mL 5%葡萄糖、100mL10%磺胺嘧啶钠、50mL维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加以240万IU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一般经过1个月的治疗病情会得到有效缓解,5~6周基本痊愈。

4 预防措施

(1)个体养殖户要特别注意牦牛的饮食卫生,严禁将含有脑包虫的内脏、器官抛食给犬类动物。同时,还要加强对区域内犬类动物的管理。在牦牛养殖区域内,最好不要养殖家犬。如果已经养殖,那么必须对犬类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有效处理。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为犬类动物实施驱虫,一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药物驱虫。如果病情严重,需要适当增加驱虫次数。

(2)加强对脑包虫病的宣传,增强养殖户对此病的预防意识。结合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各部门应当大幅度提升对脑包虫病的防治意识和重视程度,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内兽医防疫平台的联网机制,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兽医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升脑包虫病防治的效率。当前,在脑包虫病发病期由于中间宿主的差异,加之各地之间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对于脑包虫病的防控措施并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防治。

[1]魏廷俊.牦牛脑包虫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6(9):72-73.

[2]成来达杰.牦牛脑包虫病的流行及防控[J].兽医导刊,2017(8):70-70.

猜你喜欢

节片类动物转圈
自恋与自信
自恋与自信
六足防爆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首个基因修饰有袋类动物培育成功
走夜路 易转圈
响尾蛇尾巴为什么会响?
为何有袋类动物多出现在澳洲
为何有袋类动物多出现在澳洲
节片式柔性导引设计与仿真
鸡绦虫病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