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24例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06-25秦二伟崔冠一王建刚
秦二伟,崔冠一,王建刚
人类所获取的外界信息大约90%来源于眼睛收集到的视觉信息,因此视觉功能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重大意义。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1],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计划”中重点关注、预防和治疗的眼科疾病[2-3]。视觉功能从出生起就在外界刺激中不断地发育和成熟,而3~6岁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刻,任何不良刺激均能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4]。因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是儿童保健的必需项目,可及时发现儿童屈光不正等视力相关疾病,并尽早实施干预。本研究对1 52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了解屈光不正发病率及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分布,并探讨了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屈光状态检测的1 524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9%(700/1 524),女54.1%(824/1 524);年龄(4.76±1.32)岁,最大年龄7岁,最小年龄2岁,其中2~3岁24.7%(376/1 524),3~5岁44.2%(673/1 524),5~7岁31.2%(475/1 524)。根据检查结果将儿童分为屈光不正组198例和屈光正常组1 326例。
1.2方法1 524例学龄前儿童均用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在半暗室条件下由同一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双眼屈光检测,取连续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查结果。屈光状态评定标准:0.00~+0.25 D为正视,>+0.50 D为远视,≥-0.25 D为近视,≥0.50 D为散光。
1.3观察指标统计分析屈光不正学龄前儿童性别、年龄、种类所占比率;比较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父母屈光不正、母乳喂养、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向前逐步回归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0.05为纳入标准,0.10为排除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现状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12.99%(198/1 524),其中近视3.07%(10/326),远视18.71%(61/326),散光55.83%(182/326),远视合并散光22.39%(61/326)。男性(43.43%)少于女性(56.57%),大多集中于3~5岁年龄段[48.48%(96/198)];326只眼屈光不正,其中散光占比最大[55.83%(182/326)],见表1。
表1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构成分布
2.2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单因素分析两组学龄前儿童在性别、年龄、父母屈光不正、母乳喂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例(%)
续表
项 目赋值屈光不正组(n=198)屈光正常组(n=1 326)χ2P父母屈光不正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母乳喂养出生时吸氧户外活动时间/h母亲吸烟史1=是37(18.69)247(18.63)0=否161(81.31)1 079(81.37)1=是27(13.64)76(5.73)0=否171(86.36)1 250(94.27)1=有22(11.11)69(5.20)0=无176(88.89)1 257(94.80)1=是155(78.28)1 016(76.62)0=否43(21.71)310(23.28)1=有16(8.08)46(3.47)0=无182(91.92)1 280(96.53)1=﹤236(18.18)134(10.11)0﹥2162(81.82)1 192(89.89)1=是17(8.59)52(3.92)0=否181(91.41)1 274(96.08)0.000﹥0.0517.082﹤0.0510.708﹤0.050.267﹥0.059.388﹤0.0511.338﹤0.058.671﹤0.05
2.3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多因素分析结果以有无屈光不正为因变量(有屈光不正=1,无屈光不正=0),以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向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3种类型,视力不良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由于3~6岁是机体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临床上十分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视觉筛查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将屈光不正列为学龄前儿童重点预防和治疗的眼科疾病,我国众多基层医院也将视力检查作为体检的必需项目。本研究中,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为12.99%,与国内学者研究报道[5-6]相似,远低于谭军伟等[7]报道的21.59%,究其原因可能与样本的选择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散光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与孙丽丽[8]、位建勋[9]等以远视为主的报道不同。由此可证明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疾病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10]。除对学龄前屈光不正进行统计分析外,本研究还就影响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11]。
韦乐强[12]的研究报道称,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均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由于视网膜的发育和成熟从子宫内胎儿发育即开始进行,因而早产儿缺乏足够的成熟时间,导致视网膜发育不完全影响视力正常发育。也有研究指出[13],低体质量新生儿存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缺陷,严重影响视网膜的正常生长,加之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眼球异常发育的可能性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远期视力的发展。此外,由于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影响,必须予以吸氧治疗时,视网膜血管正常情况下向周围延伸也受到干扰,视网膜缺乏足够营养供应而导致发育缺陷,进而影响视觉功能。因而临床上应从孕早期即重视保健护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早产儿和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出生,并尽可能减少出生后吸氧时间。本研究认为,母亲有吸烟史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周一龙等[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学者认为母亲吸烟一定程度上危害胎儿健康,也可能导致神经发育迟缓进而影响远期视力发育。此外,每天户外活动<2 h也是造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足够的室外活动,一方面能够减少室内用眼时间和强度,另一方面室外自然光线也能对视网膜成熟有良性刺激,因而家长应多鼓励学龄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保护视力[15]。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率较高,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等因素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率,临床上应注重孕期保健,并鼓励学龄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以预防屈光不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江靓.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屈光状态分布特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7):14-16.
[2] 卢黎蓉,艇志伟,伍海建,等.学龄前儿童弱视就诊情况及行为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1):70-75.
[3] Peter Ackland,石磊.关于“视觉2020”防盲计划的研究[J].实用防盲技术,2011,6(4):139-140.
[4] 张颖,王丽,许霁.顺德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9(2):67-69.
[5] 凡特,石惠卿,王健,等.上海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8):809-812.
[6] 冯欣,吴吟涓,李婕,等.深圳市福永街道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甘肃医药,2017,36(1):10-12.
[7] 谭军伟,乔丽萍,何玲,等.天津市东丽区1459例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66-369.
[8] 孙丽丽,齐丽丽,季拓,等.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582-584.
[9] 位建勋,张新立,林兰,等.新乡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3):2459-2460.
[10]苏艳兰,车伟坤,欧小燕.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现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92-294.
[11]叶燕,姚建生,王玉邦.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及其危险因素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19-122.
[12]韦乐强.早产与足月产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差异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6,36(4):371-373.
[13]郭志丽,蒋丽君,张勤梅,等.嘉兴市小学一年级学生屈光异常及近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89-1391.
[14]周一龙,杨卫华,沈雪芬,等.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759-2762.
[15]蔡传兰,沈萍,舒玲,等.7岁以下儿童日常生活状况与屈光不正的关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867-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