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延续护理
2018-06-25陈丽君李妹英韦丹丹
雷 奕,陈丽君*,李妹英,韦丹丹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肺癌类疾病,在现代临床上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包含:咳嗽发热与气促胸痛等,有效性治疗方法是化疗,国内近些年将病发率显著提升,并在确诊之时基本为晚期,已经丧失了手术治愈的最佳时机,很多患者在出院后一般会选取分子靶向药物进行口服治疗,而实施延续护理能够将服药依从性提升,将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增强总体疗效[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8.4±3.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8.2±3.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具体实施为:患者在出院之时需要对护理者讲述的口服药物方法和饮食以及康复等有关知识认真听讲,且于出院后的1周护理者实施以电话形式的首次随访,掌握患者在病情及服药方面的状况,且对患者所遇至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解答。在此之后,电话随访应2周1次,于患者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施家庭随访。对有关临床之时不定期实施普及,对疑问进行解答,提供短信提示的服务[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生存质量(包含:社会机能、生理机能)及遵医行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
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n,%)
2.2 生存质量
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出院1个月 出院3个月 出院6个月社会机能 生理机能 社会机能 生理机能 社会机能 生理机能观察组 34 28.35±1.19 35.01±2.07 31.74±2.01 44.36±2.49 33.28±2.28 45.34±2.78对照组 34 27.70±1.17 32.82±2.14 28.00±1.87 37.18±2.22 27.94±2.16 37.91±3.12 t 2.2711 4.2890 7.9434 12.5500 9.9141 10.367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现代医学中,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有较长的病程,通常受病痛很长时间的折磨,极易产生不佳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实施延续护理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医院护理工作,本临床患者在出院之后,掌握病情、普及有关知识、对用药做出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令患者处在相对监督的一个环境中治疗,可以将配合程度提高,将生活质量提升,将治疗效果改善的更为理想化[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完全依从29例,部分依从4例,不依从1例,依从率为97.06%;在出院的1个月、3个月、6个月社会机能与生理机能明显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和黄旭芳,吴丽仙,应希慧等[4]文献具有一致的报道。
综上所述,对出院后持续服用分子靶向药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将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显著提升,于临床可开展推广工作。
[1] 付路易,程棣群,张翠萍,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分
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33-435.[2] 郭红香.延续护理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舒适度的
影响[J].医学信息,2015,(10):140-140.
[3] 何陆英.延续护理在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舒适度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83-84.
[4] 黄旭芳,吴丽仙,应希慧,等.延续护理对分子靶向药物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6,15(4):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