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特征及其防控的研究
2018-06-25张凤琴马晓敏
张凤琴 马晓敏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院感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因此前往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数量和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医院作为各类疾病患者的汇集地,较易出现各类感染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或矛盾[1]。故本文就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特征及其防控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全程在我院就诊并进行住院治疗;(2)均被告之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2)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患者及其家属拒绝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6个月~76岁,平均年龄(46.8±6.5)岁;呼吸系统疾病31例,泌尿系统疾病19例,外科创伤28例,肿瘤科10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6个月~77岁,平均年龄(46.6±6.3)岁;呼吸系统疾病33例,泌尿系统疾病17例,外科创伤29例,肿瘤科10例,消化系统疾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就诊科室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和专家论证,制定和颁布《医院防感染风险管理办法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成立以各科室护士长为组员、大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并通过培训和考核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均能够熟练掌握风险管理相关事宜。
1.2.2 接待患者并进行风险分级 各科室在接待住院患者时,严格按照《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分级,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烧伤、创伤以及传染性疾病患者做好专人专护工作。
1.2.3 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通过发放免费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排斥和抗拒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
1.2.4 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和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齐心协力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如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整洁、加强病房的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进行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并上报感染事件。
1.2.5 加强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 定期对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汇总和上报,尤其对出现感染事件的科室进行重点督察,追根溯源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对管理优秀的科室进行适当奖励并积极推广相关经验;对屡次出现感染事件的科室进行批评和整改,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人。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导致感染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无菌操作不严格、病房环境微生物超标等风险因素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3.讨论
风险管理将传统医院感染的防范主体从以疾病为中心更改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增强预防感染的意识,不断更新流程化操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医疗机构不断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本研究表结果通过对住院患者感染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为以下几项:年龄超过60岁(7例,占比7.00%),住院时间为春秋季节(7例,占比7.00%),无菌操作不严格(7例,占比7.00%),病房环境微生物超标(6例,占比6.00%),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4例,占比4.00%)。分析如下[3]: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尤其是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导致患者容易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病房门窗的长期关闭以及患者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等,也助长了医院内细菌和耐药菌的生长与繁殖。
由此可见本研究中首先通过建立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小组,将医院根据病区特点、患者分布特点等进行综合考量,并提出适合本院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从而使本院医护人员能够有章可循,按章行事;其次根据医院风险管理的特点,我们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得患者能够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最后也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主体意识,通过培训和考核,使得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规避其他易感风险因素[5];使得本院的风险管理获得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谭莉,谭昆,熊薇,等.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35-4237.
[2]郭兰.护理风险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8):1121-1122.
[3]崔秀军.高原地区急诊ICU医院感染与控制体会[J].人民军医,2013,56(1):38-39.
[4]徐艳,杨怀,牟霞,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与运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824-2826.
[5]王娜.护理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3):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