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性分析
2018-06-25董郭平童林
董郭平 童林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 201805)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7年,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285株大肠埃希菌,分别来自胆汁、胸腹水、血液、中段尿、呼吸道标本、脓液等,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要求接种和分离菌株。
1.2 实验方法
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和ESBLs确证实验,补充药敏实验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制片扩散(K-B)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CLSI2016版标准执行。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1.4 数据分析
用Whonet5.6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标本分布
28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的标本分布为胆汁、血标本和尿标本;其它依次为腹水、脓液、痰、穿刺液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85株大肠埃希菌在各标本中的分布
2.2 医院病区分布
2017年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分布在医院不同科室,主要分布在肝外科,胆道科,综合内科,具体见表2。
表2 2017年大肠埃希菌在各科室分布
2.3 285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分析285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小于10%,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3.1 大肠埃希菌是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也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我院以肝胆外科为主,该菌在我院以肝外科、胆道科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9.3%(55/285)和14.4%(41/285),检出的标本类型主要为胆汁30.5%(87/285)和血液21.8%(62/285)。肝脏外科的感染往往同时涉及胆道系统。胆道系统感染致病菌菌种除与原发病有关,还与其解剖学位置有重要关系。胆总管与消化道相连,胆总管的梗阻致胆汁排泄不畅,肠道细菌逆行至胆总管中滞留繁殖,引起炎症。而炎症又加重了梗阻,从而造成恶性循环[2]。
3.2 从表3药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3.2%,这是因为氨苄西林对大肠埃希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与舒巴坦联合可获得协同抗菌作用,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47.4%,耐药率降低了35.8%。大肠埃希菌对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61.5%,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是59.6%和31.9%,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1.4%。这和201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相符合[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63.5%和58.6%均大于50%其耐药机制主要为: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孔蛋白缺失造成外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的主动外排机制和质粒qnr编码的蛋白质对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的保护[4]。氨基糖苷类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主要体现在:(1)细胞壁(或膜)渗透性改变及减少药物摄入;(2)氨基糖苷类敦化酶的产生;(3)细菌作用靶位的改变[4]。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41.4%,妥布霉素耐药率为18.9%,而阿米卡星耐药率仅为4.9%,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为2.5%可能是因为其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然而该类药物用于治疗产ESBLSs菌株所致感染的可靠性并未被证实。因碳青酶烯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和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特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4%,因此加强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阻遏耐药菌的传播有积极作用。
表3 285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分析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89-691.
[2]杨小青,360份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07-508.
[3]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201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17(5):481-191.
[4]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8-310,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