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效果
2018-06-25李红燕冯旭文李文建
李红燕 冯旭文 李文建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药剂科 新疆 伊宁 83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行业的要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抗菌药物作为医院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药物,若出现给药不合理的情况,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药源性疾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1]。本次研究了400例抗菌药物处方,分析了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400例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采用药剂科加强管理的200例处方作为实验组,采用加强管理前的200例处方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监督体系;实验组采用加强管理体系:(1)定期对药剂师与职业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考核与培训,只有通过培训并考核成功后才能够上岗;此外,还是需要定期对药剂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针对药物的处方进行评价,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2)采用分级管理方式,将抗菌药物使用分为特殊使用、限制使用以及非限制使用三个等级,针对特殊使用的药物,需要经过专家会诊之后采用选择使用;(3)健康药师查验制度,在各个科室中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进行明确,明确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4)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手册,向各个科室发放抗菌药物使用手册,手册中主要包含了药物使用途径、使用时间、配伍禁忌、用药使用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的出错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选用χ2作为检验方法,P<0.05表示两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采用药剂科加强管理后,其抗菌药物使用的出错率为6.50%;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的出错率为15.50%;由此可见,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的出错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出错率对比[n(%)]
3.讨论
现阶段,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且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常见;而抗菌药物若是使用不够合理,不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药剂科作为与抗菌药物有着直接关联的科室,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2];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于药剂科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药剂科加强管理后,200例处方中共出现了13例给药不合理情况;其中6例为药物选择不当、5例给药剂量不当以及2例用药疗程不当;而对照组采用加强管理前的200例处方中,共出现了31例给药不合理情况;其中14例药物选择不当、7例给药剂量不当以及10例用药疗程不当;由此表明,加强药剂科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药物使用的正确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药剂科进行加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推进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高药物管理、调剂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意识,做好抗生素用量的监测,若发现药物用量较多时则应当立刻告知药剂科的负责人员;同时还需要针对现阶段抗生素使用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其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其次,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药剂科需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1)护理部: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需要让护理部人员做好皮试工作,对于为未做皮试的患者与为标明药品批号的患者不予发放抗菌药物;(2)感染控制科:与感染控制科联合调查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做好院内感染以及抗菌药物的监测工作;(3)信息中心:利用医院信息中心的网络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针对用量过大的患者需要对其抗菌药物使用进行限制,特殊情况则需要申请说明特殊处理;最后,药剂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了解各种不同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适用人群,并做好不同患者的药物分类工作;同时还需要辅助医师开处方,针对处方中出现中的问题,需要及时与医师沟通,确认修改之后再进行给药。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监督模式,加强药剂科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物使用的出错率,提高药物使用的正确率,在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佘晓雪,施海涛.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7,(21):291-292.
[2]公维群.浅议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332-333.
[3]刘越男.浅议医院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