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8-06-25李述刚李自强
李述刚 李自强
(1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合流中心卫生院 四川 广安 638506)
(2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在全身骨折中大约占比4%左右,尤其是以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比较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踝关节活动,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1]。手术疗法、保守疗法是临床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但临床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尚存争论[1]。对此,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特此比较了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疗效。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所以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建议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3月—2018年3月,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将之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各15例。保守组中8例男性研究对象,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8~66岁,平均(44.4±3.4)岁;手术组中9例男性研究对象,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9~67岁,平均(44.5±3.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排除手术禁忌证者。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保守组行手法复位,方法为:保持平卧,握住患肢足跟与足前部位,向上牵引患肢小腿近端,纵向对抗牵引,使内踝骨折块予以牵开,然后同时按住外踝部、胫骨内侧骨折线,对向扣挤内踝骨,使外踝部得以复合,调整分离、移位的下胫腓。成功复位后予以石膏固定,术后常规抗感染、止痛消肿处理,并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实施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为:若患者并发后踝骨折,经踝关节后方入路,向前外侧牵拉腓骨长短肌腱,使腓骨骨折端充分暴露,取防滑钢板治愈后侧,用可吸收钉固定后踝。若患者未并发后踝骨折,可取重建钢板置于外踝外侧,予以妥善固定,术后常规抗感染、止痛消肿处理,并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实施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1)优:X先提示踝关节复位良好,无移位,内踝内侧间隙与距骨正常,下胫腓联合等同于对侧。(2)良:X线提示踝关节有轻微移位且<2mm,后踝移位至近端3~4mm,相比于对侧,下胫腓联合增宽<2mm。(3)差:X线提示踝关节移位明显且大于>2mm,距骨后存在脱位现象。优良率=(总病例-差)/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n(%)]
3.讨论
临床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以保守疗法、手术疗法比较多见,其中保守治疗不需要侵入性操作,能够对患处血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手术风险,对骨折愈合也十分有利[3]。手术疗法具有侵入性操作特点,通过解剖复位内固定,帮助患者有效的固定骨折处,但针对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的治疗效果,临床尚存争议。对此,积极探索一种高效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促使患者踝关节早日恢复,改善其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本文特此对比两种疗法的效果,结果发现保守组与手术组临床优良率比较,保守组总体疗效86.67%,手术组总体疗效93.33%,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次研究,笔者体会到保守疗法对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求其掌握踝关节解剖结构,便于复位时,对脱位的距骨予以良好纠正,术后还需进行石膏固定。手术疗法存在较大风险,且患者经济压力较大,故而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
总之,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所以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建议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1]倪纲,黄伟杰,滕跃,等.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01):83-86.
[2]郭飞.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5):58-60.
[3]檀鲁健,杨伟.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71-72.
[4]哈朝晖.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S1):278-279.
[5]卢立军.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