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2018-06-23蓝旋妹黄玉婷钟燕萍许静敏
蓝旋妹 黄玉婷 钟燕萍 许静敏
[摘 要]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而针对影视产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性保险产品却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成本、风险、资金、专业人才4个方面是影响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探究了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发展中国影视保险,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要适合自己的国情敢于创新,既要有政策的引导、行业的试水,也要不断培养专业人才、设立影视保险经纪公司,一步步推进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影视保险;完片担保;影视保险业务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144-04
近年来,中国影视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影片生产总量大,票房收入挤进世界电影市场前10位,各大卫视热衷的户外真人秀节目也是各式各样。随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相关事故却频发,影视保险发展的重要性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影视保险的定义
学者王和(2009)结合国外影视保险的实践情况,将影视保险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制片人一揽子保险;二是制片人错误与疏忽责任保险;三是财产和责任保险;四是完工保险。”四种保险按照不同的主体和需求区别,存在一定程度交叉。吴曼芳,李思樾(2016)认为影视保险不仅保障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还可以保障投融资、影片发行等其他运作阶段的经营性风险。总之,高风险的影视行业需要影视保险保障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对影视策划、立项备案、筹融资、筹备拍摄、营销发行和放映、后银幕增值开发阶段等一系列风险活动运作过程的保障。
二、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成本因素
影视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电视剧的制作成本。2016年,投资过亿的电视剧有近20部,其中有几部科幻类电影投资近达3亿元,不断上涨的电视剧制作成本甚至超过了一般规模的电影。影视成本不仅包括期间的脑力创作、剧组工作人员、设备等,演员的片酬也更是占据总成本很高的比例。据公开资料显示,部分国内明星片酬已达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这也成为中国影视制作机构无力花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购买财产保险等险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严格的审查制度增加了制片成本。中国对影视采用审查制即剧本审查和完片审查的行政管理办法。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影视机构来说,影视作品要在中国大陆实现顺利发行、公映以及商业化开发,就得取得广电总局颁发的《摄制电影许可证》与《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两证。如果无法顺利获得这两证,影视团队就要通过延长筹备时间不断修改剧本,或是延长制片期重新编辑和修改影片,从而达到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6年,通过备案公示的电视剧总规模达1208部47802集,而获准发行的电视剧仅有334部14912集,由此可见,严格的政审大大增加了影视机构的制片成本。
(二)风险因素
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风险来源不仅包括影视创作本身,而且包括参与创作的演员、导演等主要人员和创作过程中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总的来说,影视产业在运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种风险:人身风险、特殊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1.人身风险
主要指在组织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身伤亡,包括医疗费用及相关赔偿等直接损失和由这类风险导致的间接损失。
2.特殊财产风险
指影视拍摄中使用的价格昂贵的拍摄设备、道具置景等,因意外事故损毁而招受重大的财产损失,并且影响拍摄进展的风险。
3.责任风险
主要指在组织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责任,如在景点取景时破坏文物、破坏生态环境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款。
4.信用风险
指在影视拍摄中存在的大量契约合同风险,包括偿债风险。
此外,中国影视保险市场由于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加之影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无法根据市场数据对影视作品的票房与收视率指数作出评估,也无法准确评估完成整部作品的风险指数,这使得影视行业的潜在风险无法通过体系数据有效地获得规避。
(三)资金因素
尽管我国影视产业的金融服务环境在不断好转,但受制于电影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和设施以及电影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尚未在整个电影产业实现。
影视资产“估值难”、影视项目“担保难”、影视产品“质押难”是影视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务目前缺乏既懂保险又懂影视的人才,无法对影视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对影视行业不熟悉的担保公司只能提供小额担保额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影视产业的“轻资产”特性,主要依靠创意、版权等无形资产,很难通过版权获得大额贷款。加上中国目前的版权评估体系仍不成熟,中小影视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便进一步增加。此外,若是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上市公司信息一旦公开透明,就难以避免会披露对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对普通的上市公司来说,股价受明星股东和八卦娱乐事件带来的股价波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顺利获得融资。
(四)專业人才因素
目前,中国影视保险业务不仅缺乏既懂保险又懂影视的专业人才,而且很少有专门针对影视产业提供保险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这使得影视产业所面临的制片风险、演员风险等难以得到规避。
相比之下,好莱坞电影保险公司有一群专业化的评估师和精算师,他们既能对风险进行专业的洞察及评估,又对影视产业的运作规律及市场环境非常了解,所以,他们能够准确地洞察与评估影视产业潜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理赔方案及控制建议等。在实践中,他们熟知影视作品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由此能够跟进影视作品的拍摄进度、跟制片方一起讨论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存在的所有潜在变数和风险,检查所有涉及到风险的人员行为、场地、特效等因子,从而有效地控制出险概率。中国正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才使得影视保险业务难以有效开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影视保险的发展。
三、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SWOT分析
(一)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优势
1.政策优势
虽然中国的影视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关于文化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却为影视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2010年起,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便从保险方面鼓励并实现影视与金融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同年初,中国人保财险等三家保险公司参与开拓影视保险业务试点经营;2011年,中国人保财险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第一批文化产业专属保险产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法案首次将电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这意味着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为应对中小影视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问题,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融资服务。在2017年文化部印发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知中指出,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广无形资产评估、流转和抵质押融资,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保险、版权质押等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文化企业投融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
2.经济优势
自2013年以来,全国电影總票房呈不断增长趋势和庞大的观影人数,世界最多的银幕数量和影院数量凸显了中国影视业强大的经济实力。
2017年,全年总票房559.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5%,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总票房达5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9%,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2016年,中国全年观影人次首次超过北美,达13.72亿,同比增长8.89%,中国市场的观影规模首次居全球第一。2017年,内地观影人次16.2亿,同比上年增长18%。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银幕总量和影院总数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影院和银幕的数字化水平,特别是3D放映条件,更是远高于全球其他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电影保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相应的投资规模剧增,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影视保险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根据国际惯例,保险公司的专家们会阅读电影剧本,浏览电影制作预算,并根据电影的类型、拍摄地点等决定最终的保费报价。保费一般约占整部电影预算(电影总预算扣除10%超额准备金后的净制作预算)的5%-6%。显然,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大的保险需求,将带动影视保险的发展,同时影视保险的发展也将推动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劣势
1.融资市场条件的不理想
中国大部分的电影项目融资采用股权融资,较少直接向银行融资或采用完片担保机制,这主要与中国影视的融资市场条件的不理想有关。一方面,中国缺乏为影视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专业担保公司,因此对影视行业不熟悉的担保公司提供的小额担保额度导致了影视企业无法融到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影视企业属于轻资产公司,主要是创意、版权等轻资产而缺少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不能充分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因此较少银行愿意为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提供贷款;在抵押融资方面,中国尚未形成版权评估体系和使抵押的版权变现的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因此影视企业无法通过抵押电影版权获得贷款。
2.险种单一,业务单薄
国外成熟的影视保险公司为电影投保的保险产品基本都是量身定做的,保险品种基本覆盖整个电影制作的全过程,为电影拍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相比之下,国内的影视保险险种主要包括演职人员意外保险和财产保险,通过简单的保险组合对风险事故所导致的直接损失进行赔付,而无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来保障人身、财产出险后所带来的间接损失,如设备损坏影响影片延期从而造成额外费用等,缺乏符合电影制作生产风险要求的特殊保险,而且即使是针对直接损失,其种类也很单薄,远远不够。
(三)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机遇
1.影视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越发凸显的影视风险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加强影视风险意识,防范影视风险将成为未来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017年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影视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论坛”上发布的《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从2016年开始,观众意识、政府监管、资本竞逐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使得影视产业的风险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影视产业风险已经逐步蔓延到包括生产制作、宣传上映、口碑发酵等全产业链,影视风控的重要性被高度凸显,将成为未来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电影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老师指出,针对电影产业存在的七大风险,即投资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产品生产风险、影院影厅建设风险、观影需求减弱风险、电影预测风险以及电影市场不规范的风险,必须及时应对。
由此可见,随着影视风险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基础的人身险和财产险已经不能满足影视行业出现各种风险的保障需求,为了获得影视融资、提高影视作品的安全与质量等,影视公司会提高保险支出,这势必催生出更多更丰富的影视保险需求,为影视保险的发展创造较大的机遇。
2.影视保险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不仅高风险的影视产业催生出较大的影视保险需求,随着中国影视业的工业化标准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投资运作模式的改变也预示着未来中国影视保险这一细分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这也为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机遇。
自2006年中国保险业第一次为影视行业提供融资担保后,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进入影视保险市场,尤其是完片担保。2013年底开始,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尝试与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合作成立文化产业完片担保公司,结合中国影视产业现状,采用“融资担保+完片担保”的形式。2015年,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和力辰光电影监理公司,已与太平洋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一些精通英美、大陆法系的法律团队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国内外影片提供制作监理和完片担保等服务。2017年6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FFI正式签约宣布,将共同推进中国影视完片保险和制作保险的本土化进程。人保财险组建了主攻影视保险的团队,主要针对影视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增加风险提供保障,引进并开发了市场首款完片保险,填补了国内影视保险市场的空白。人保财险与FFI的合作也标志着国际市场通用的电影完片服务和保险模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四)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威胁
1.导演中心制的行业背景
导致中国的影视保险起步晚、发展慢的一种重要原因是导演中心制的行业背景,即制片团队对生产流程的把控能力有限,影片的制作很大程度上是导演说了算,这与影视保险发展成熟的美国相比相差巨大。在好莱坞,完片担保公司是可以介入制片公司,并在整个影片的制作核心环节进行全面的进度监理和财务控制;此外,如果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逾期超支、高风险操作等现象且不接受完片担保公司的督促、不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情况下,完片担保公司有权从当地具有行业约束力的制片人工会中调换新的制片人及导演等,从而撤换掉原来的导演或制片人。
显然,中国的导演中心制使得好莱坞的运行机制很难在中国推行开来。一方面导演、制片人不愿意接受外来势力的监管,另一方面,国内目前的影视行业协会也不具备好莱坞强大的进行产业秩序调整的权利,加之财务信息的不透明,这无疑形成了中国影视保险发展的一大阻力甚至威胁。
2.缺少第三方监控
对于中国中小影视企业来说,“逾期超支”等现象极大阻碍了其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利获得融资,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剧组严重缺乏第三方监控。
中国制片业缺乏像好莱坞电影工业那样能够制定“行规”的行业协会,同时整个制片业信息透明度低,生产流程和财务监管都面临失控的威胁。相比较,好莱坞整个电影工业处于法律、金融等行业多重力量监管下,比如有专业的收账管理公司,而中国剧组的资金流动严重缺乏第三方监控,尤其是国内影视投资投机现象严重,他们对于项目是实现不了过程管控的。
中国影视制作的主流梯队是中小影视公司,而能对项目和投資方起到一个风险共担、项目增信的功能的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存在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影视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并有效保障了影视作品的如期完成。因此,发展中国影视保险,需要有效解决好第三方监管不足的问题。
四、中国影视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一)政策引导,推动影视产业标准化、工业化发展
影视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和保险意识的提升有赖于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在政府支持、政策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制片人在开展影视制作之处,就能有意识地考虑各项保险业务,透过专业金融服务公司的协助,降低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获得更多投资。在危机出现时,依据保险款项获得相应的补偿,从而减轻制片方承担的风险已成为电影投资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
此外,政府应设立相关的专业机构,担任市场宏观调控的角色,规范并服务影视保险市场,从而避免影视公司和保险公司一拥而上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鼓励专业的影视保险机构的创办,并支持其成长;引导并支持成熟的保险公司不断创新开拓与影视有关的业务,发展影视行业相关险种。
(二)行业试水,推进影视保险本土化发展
中国正引进美国良好的影视担保机制,由于国情不同,要想影视保险真正走入中国影视市场,不能照搬美国影视公司、制片方和投资方的保险制度,必须经由行业试水,将影视保险本土化,才能保证中国影视公司、制片方和投资方合作顺利,真正发挥效用。
影视保险本土化的推进要求影视公司既要熟悉好莱坞影视保险模式,助力中国电影更顺利地走向国际市场,吸取海外影视保险的优秀经验;也要清楚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相关影响因素,能够促成影视保险真正落地。因此,海外成熟的保险公司同中国本土保险公司或影视公司的联合,便不失为好的操作模式,如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宣布达成保险合作协议,联手推进中国影视完片及制作保险本土化。通过借鉴国内外合作推进完片担保中国化的例子,不断试水,国内也可以提供结合本土特色的影视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建立专业影视保险经纪公司
建立专门的影视保险经纪公司,提供涵盖多个阶段的保险服务,包括影视策划、立项备案、筹融资、筹备拍摄、营销发行和放映、后银幕增值开发阶段等,不同运作阶段需要的不同的对应保险保障。影视行业面临着意外伤害风险、责任风险、核心人员风险、信用风险、财产风险等,而且国内的影视产业比国外的电影行业面临更多风险,比如审查和政审风险。多种险种可以分散多元风险,专业的影视保险经纪公司设计的丰富多样的险种也有助于推进影视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多种适合本土产业的险种成为影视产业。专业的影视保险经纪人可以根据项目预算、增值空间及经营周期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为具体电影项目制定保险组合方案。
(四)培养影视保险复合型人才
影视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既懂保险业务又通影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影视保险在制定实施中需要大量的这类人才对影视剧本和场景以及其他风险进行评估和测算,他们需要根据该剧组制定保险产品和服务,还要能直接控制风险的发生。同时,他们又能专业地监督拍摄团队整个运作过程,及时准确防范风险或把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专门的影视保险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构,高校也未开设相关课程。即使有这方面研究的人才也只是进行学术研究工作,跟着剧组完成影视保险工作的大部分是从国外团队引进的人才。因此,影视行业、保险机构可与高校合作,通过联合办学、集中培训、去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
中国影视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视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顺应政策和经济的支持,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借鉴美国好莱坞影视保险的成熟经验,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需要结合影视产业背景和保险发展现状,既要有政策引导、行业的试水,也要不断培养专业人才、设立影视保险经纪公司,一步步推进中国影视保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和.我国影视保险研究[J].中国保险,2009(2):24-28.
[2]何圣捷.中国电影完片保险现状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77-80.
[3]仲谋,朱海威.中国电影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J].宁夏社会科学,2014(2):139-142.
[4]孙华.从《速度与激情》停拍浅谈电影保险[J].中国保险,2014(3):30-32.
[5]张辉锋,罗婷.论搭建我国影视产业保险体系的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保险体系为蓝本[J].新闻大学,2014(3):136-141+147.
[6]司若.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M].2017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2017:001-457.
[7]唐中君,崔骏夫,牛志嘉.基于发行商的完片担保供应链融资模式探究[J].管理现代化,2016,36(2):11-13.
[8]吴曼芳,李思樾.完片担保中国化的障碍分析与模式选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2):67-71.
[9]吴晓武.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J].长短辑,2011(1):94-99.
[10]中国电影票房后劲有多大?[EB/OL].http://www.chinafilm.com
[11]郑洁.“完片担保+电影监理”电影工业化再进一程[J].中国文化报.2017(007):1-3.
[12]徐亚萍,丁一品.以风险识别细化中国电影保险险种建设[J].当代电影,2016(2):81-86.
[13]冷翠华.《战狼》画外音:影视保险是外资险企的江湖[N].证券日报.2017(B02):1-2
[14]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www.mcprc.gov.cn;新传智库www.cc-smart.com[EB/OL].
[责任编辑:纪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