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合并HBV感染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8-06-23邓昭立梁富雄
邓昭立 梁富雄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HIV阳性感染者180例, 其中单纯HIV感染者150例(单纯HIV组), HIV合并HBV感染者30例(HIV合并HBV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发现的单纯HBV感染者50例(单纯HBV组)。抽取三组患者外周静脉血, 对其行肝功能进行检测,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水平,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结果 单纯HIV组患者的ALT为(26.78±12.12)U/L、AST为(29.13±10.51)U/L、TBIL为(11.67±4.98)μmol/L, HIV合并HBV组患者的ALT为(47.13±24.19)U/L、AST为(47.93±23.24)U/L、TBIL为(12.37±6.06)μmol/L, 单纯HBV组患者的ALT为(46.65±21.61)U/L、AST为(47.34±31.06)U/L、TBIL为(13.70±9.27)μmol/L;HIV合并HBV组和单纯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均高于单纯HIV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与单纯H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 有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应同时进行HIV、HBV抗病毒治疗, 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降低HIV合并HBV感染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肝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25
HIV是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毒,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血液(包括静脉吸毒)、性接触等。截止2014年底, 我国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的患者约有50.1万人, 且此数据还在不断增长[1]。目前临床尚未有完全治愈HIV的方法, 药物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HBV的传播途径与HIV相同, 据相关统计表明, 广西HIV合并HBV的感染率为13.41%,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5]。本案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确诊的HIV阳性感染者180例及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亭凉医院门诊体检发现的单纯HBV感染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HIV合并HBV感染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确诊的HIV阳性感染者180例, 所有患者均经AIDS初筛及確认实验, 确诊为抗HIV抗体阳性, 且与HIV感染相关诊断标准相符, 其中单纯HIV感染患者150例(单纯HIV组), HIV合并HBV感染患者
30例(HIV合并HBV组);另选取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亭凉医院门诊体检发现的单纯HBV感染者50例(单纯HBV组), 所有HBV患者均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 确诊为HBV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排除酒精性、药物性肝损害, 所有HIV感染者感染方式均为性传播, 排除静脉吸毒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单纯HIV组患者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2.1±11.0)岁;HIV合并HBV组患者年龄 18~56岁, 平均年龄(34.2±7.3)岁;单纯感染HBV组患者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33.4±7.9)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抗HIV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实施初筛, 并以免疫印迹实验实施确认。HBsAg检测以及排除标准中的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 试剂盒由厦门英科创新公司生产。使用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 试剂由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水平, 包括ALT、AST及TBIL。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IV合并HBV组和单纯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均高于单纯HIV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与单纯H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HIV是引起AIDS的病毒, 我国于1985确诊第1例AIDS患者, 截止2014年, 我国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的患者约有50.1万人[1]。HBV感染也是影响全球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HIV与HBV的感染途径相同, 均可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静脉吸毒等方式感染, 两者容易发生合并感染。据相关研究表明, 全球HIV感染者中约有300万人合并HBV感染。
HBV是一种嗜肝病毒, 且同时具亲淋巴细胞性质;HIV是一种非嗜肝病毒, 但两者的基因结构、复制能力和突变等均存在相似之处, 且两者均可感染T淋巴细胞。HIV感染会使人体CD4+T淋巴细胞遭到破坏, 使机体清除HBV的能力下降, 从而改变了HBV感染的自然进程。HIV合并HBV感染者更容易出现HBV感染的慢性化, 使肝纤维化进程加速。而HBV感染对于HIV合并HBV感染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检测显示转氨酶水平上升, 尤其是ALT及AST水平升高。本案对比了单纯感染HIV、HIV合并HBV感染及单纯感染HBV 3类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HIV合并HBV组和单纯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均高于单纯HIV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HBV组患者的ALT及AST水平与单纯H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多数同类型研究结果报道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研究均表明HIV合并HBV感染的肝功能转氨酶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不同之处是:本案研究HIV/HBV合并感染的肝功能转氨酶水平和单纯HBV感染无差别, 而国内有关研究表明HIV合并HBV感染的肝功能转氨酶水平低于单纯HIV感染[2-4]。分析其原因:国内同类型研究多采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而单纯HBV感染的住院患者多处性感染期, 肝功能损伤明显。本案的研究对象均来自门诊, 更能真实反映HIV、HBV感染者日常的肝功能状态[5-7]。
综上所述, HIV和HBV两种病毒会相互作用和影响。随着抗逆转录病毒(ART)的广泛开展, AIDS相关的机会性感染率大大下降, 而HIV合并HBV感染者的肝病相关死亡率是单纯HIV感染者的14倍。因此, 所有HIV感染者均应检测HBV病毒, 有合并HBV感染的应同时进行HIV、HBV抗病毒治疗。未合并HBV感染的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降低HIV合并HBV感染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健, 刘颖, 邹雯, 等. 2015年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报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 2016:263-265.
[2] 彭忠秀, 李晶, 汤恋花, 等. HIV合并HBV感染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6):3-5.
[3] Thio CL, Seaberg EC, Jr SR, et al. HIV-1, hepatitis B virus, and risk of liver-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MACS). Lancet, 2002, 360(9349):1921-1926.
[4] 陈念, 蒋忠胜, 温小凤, 等. HIV/HBV合并感染者的CD4+淋巴细胞水平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30(1):47-49.
[5] 冯丹, 姚添, 程雁鹏, 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12):
1624-1628.
[6] 卢新, 杨海珊, 刘道洁, 等. 抗病毒治疗对69例HIV合并HBV感染者肝功能和HBV病毒特征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9):42-46.
[7] 杨蓉蓉, 桂希恩, 熊勇, 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艾滋病患者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 31(9):533-537.
[收稿日期: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