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分权、人口红利与出口贸易

2018-06-23郑展鹏王丽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权红利财政

郑展鹏,王丽芳

(河南大学 a.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b.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c.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伴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有两个基本事实值得关注。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因收入与支出缺口急剧扩大而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个基本事实是,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尤其是低端劳动力供给非常充沛,导致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低,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发生转变,出口贸易增速也逐步回落,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人口红利动力在逐步减退。因此,在出口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针对财政分权、人口红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在已有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制度环境可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如白重恩(2011)对出口退税率引起的出口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1]。施炳展(2012)研究了补贴对企业是否出口及出口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规模[2]。谢孟军(2013)研究了制度质量和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发现制度质量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地理结构和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3]。范子英和田彬彬(2014)认为,加工贸易“不征不退”的出口退税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致使加工贸易获得了长期稳定发展的空间[4]。巫强(2015)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均对出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朱霖(2015)认为,财政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即期效应和滞后效应[6]。

另外,一些学者基于中国人口资源禀赋的特征,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围绕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相关性的研究。如汪伟(2012)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下降会形成经常账户余额,而老龄化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7];谢建国和张炳南(2013)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一国经常项目具有负向影响,而新生代劳动力的进入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提高则有改善一国经常项目收支的倾向[8];李兵和任远(2015)认为,人口抚养比对一国经常账户结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9]。二是研究人口红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如,陈松和刘海云(2013)研究发现,人口红利和城镇化均对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10];翟士军和黄汉民(2015)认为,工资刚性对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增值强度都具有显著负效应,而人口红利对加工贸易出口额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与加工贸易增值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11]。

虽然已有文献基于制度质量及人口资源禀赋的视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还存在继续拓展的空间:(1)虽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人口红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认为人口红利是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多数研究均为理论阐述,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还不充分;(2)虽有少数文献研究了财政分权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但将财政分权、人口红利纳入到同一个分析框架进行的研究还非常缺乏;(3)目前已有的少量关于财政分权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中,在测度财政分权时,未使用经济规模的缩减因子进行修正,这样测度出的财政分权指标不够准确,并最终可能影响计量回归结果的可信度。事实上,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既是由于财政分权引致地方政府在出口贸易领域激烈竞争的结果,也与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将财政分权、人口红利纳入到同一个分析框架,研究财政分权、人口红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这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而且在中国出口贸易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财政分权、人口红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一)财政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财政分权改革:第一次是1979年的财政包干制,这次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预算收支核定以后,在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地方财政收支自求平衡;第二次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通过划分税权、分级管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体系。在有中国特色的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分权作为经济激励因素,引致地方政府竞争,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首先,财政分权作为中央政府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激励手段,会促进地方政府的出口竞争。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发展绩效,从而在官员的“晋升锦标赛”中处于优势地位,会根据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企业,对辖区内出口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出口。

其次,财政分权促使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而FDI的引进会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域内经济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会对域外经济资源产生激烈的追求竞争,而FDI作为优质的域外经济资源,自然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追求的对象。FDI的进入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外资利用中国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把中国作为其全球重要的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直接促进了出口;另一方面,FDI的进入会为地区发展注入大量资本和技术,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本,并通过学习其先进技术,间接有利于本土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最后,财政分权通过促使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间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财政分权的激励模式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逐渐加强对当地金融机构的控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具备规模经济的行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这种配置能发挥出口导向行业的规模经济作用,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实现,从而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人口红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使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是中国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资源禀赋,对出口贸易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人口红利作为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对出口贸易及出口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各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及出口商品结构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生产要素禀赋论则进一步认为,资源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是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动因,各国应该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拥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禀赋,人口红利的大规模存在,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二,人口红利有利于吸引FDI,而FDI对出口贸易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自20世纪全球第一次产业转移以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FDI,而FDI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具有如前所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第三,人口红利会导致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引致企业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禀赋,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要素价格较低,但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不强,内需不足。而劳动力要素成本低廉意味着国内企业成本比较低,劳动力资源优势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提升了国内供给能力,这将导致国内生产过剩。国内生产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使得企业不得不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模型设定、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首先,将财政分权及人口红利纳入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方程中,得到:

lnexportit=β0+β1fdit+β2laborit+βiXit+vi+ut+εit

(1)

其中,下标i代表第i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t代表年份。β0代表常数项,vi、ut分别表示截面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是随机误差项。lnexport表示对数化的出口贸易,为被解释变量。财政分权(fd)和人口红利(labor)为核心解释变量,X表示控制变量。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FDI、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研发投入强度等控制变量纳入到该基本回归方程中,得到:

lnexportit=β0+β1fdit+β2laborit+β3lnfdiit+β4indusit+β5marketit+β6lntransportit+β7R&Dit+vi+ut+εit

(2)

在式(2)中,已有的变量与式(1)含义相同。外商直接投资(fdi)、工业化水平(indus)、市场化水平(market)、交通基础设施(transport)和研发投入强度(R&D)为控制变量。

为了减弱计量模型存在的异方差,同时为了显示出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式(2)将水平量表示的变量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二)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出口贸易(export)。出口贸易的度量采用各地区当年货物出口总额,其中货物出口总额按经营单位统计,并按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出口贸易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核心解释变量

(1)财政分权(fd):财政分权作为经济激励因素,可以调动地方政府为扩大财政收入而发展出口贸易的积极性,通过地方政府竞争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关于财政分权的测度,目前学术界有多种方法,主要有边际留成率(适用于分税制改革前)、财政收支法等。本文用财政收入分权程度来表示财政分权,属于财政收支法。该方法是把收入指标的分子项与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和作为分母,以更好地反映收入指标的地区差异和避免多重共线性。国内利用财政收支法来度量财政分权时,大多数的研究并未考虑区域经济规模的影响。因此,为了消除经济规模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本文对以收入指标度量的财政分权采用经济规模的缩减因子(1-gdpi/∑gdpi)予以修正[12]。由此,财政分权的度量表示为:

(3)

在式(3)中,fdi是i地区的地方财政分权程度;bri、popi、gdpi分别是i地区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规模及国内生产总值;brc、popn、∑gdpi分别表示中央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全国的人口规模及国内生产总值。财政分权收入指标的比值越大,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该地区利用财政收入补贴出口贸易的财力越雄厚。财政分权系数的预期符号为正,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

(2)人口红利(labor):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并迅速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人口红利(labor)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13-14],也是中国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以总人口抚养比作为人口红利的逆向指标,总人口抚养比指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及15岁以下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该数值越小表示人口红利越大。因此,总抚养比系数的预期符号为负。抚养比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控制变量

(1)外商直接投资(fdi):自20世纪第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进行代工生产,然后将在中国加工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从而直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干中学”效应,中国出口企业不仅与外商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供求关系,还可以学到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从而间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用各地区当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对数值来表示,系数预计符号为正。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工业化水平(indus):工业化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越高,经济发展越快。由于工业制成品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中国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出口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各地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其工业化水平,系数预计符号为正。相关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市场化水平(market):如果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说明该地区信息交流越通畅、制度性交易成本越低,这有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比较优势的培育与成长,从而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市场化水平越高,则地区间贸易壁垒越低,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交易成本越低,也有利于企业出口。本文使用各地区非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各地区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来表示市场化水平,系数预计符号为正。相关数据来自历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4)交通基础设施(transport):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降低企业建设新厂房和远程生产、营销基地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固定生产成本。所以,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越有利于促进企业开拓新市场,从而对企业出口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资企业更愿意在交通基础设施更好的地区设厂,也能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采用各地区的人均公路与铁路里程的对数值来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系数预计符号为正。相关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5)研发投入强度(R&D):新要素禀赋理论将研发活动视为决定比较优势和出口产品类型的重要因素,认为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出口会越多。一般而言,研发和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新的知识和技术,降低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促进新兴产业部门发展壮大,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采用各地区研发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研发投入强度,系数预计符号为正。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三)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所以,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数据获取原因,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样本数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层面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检验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程度,表1的最后一列为解释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检验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结果显示,在所有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中,最大值为2.73,平均值为2,均未超过10,这表明各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在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之前,首先要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进行判定,避免模型误设,以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随机效应(RE)和固定效应(FE)两种形式。对面板数据模型形式的选择主要是利用Hausman检验,其原假设是随机效应模型,如果拒绝原假设,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如表2所示,Hausman检验的结果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原假设,即应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表2中的Model1和Model3分别将财政分权与人口红利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在Model5中同时将财政分权和人口红利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回归。

1.核心解释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财政分权:财政分权系数在Model1和Model5中在1%的水平上均显著为正,与预期一致。在Model5中,回归系数为1.753,这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地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财政分权能显著促进中国的出口增长,其原因在于财政分权作为经济激励因素可以通过促进地方政府竞争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遵循“为增长而竞争”“为出口而竞争”的自然逻辑,会给予出口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贸易发展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在各种措施中,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是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为发展出口企业能充分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所以地方政府也会通过金融资源倾向配置等方式,给予出口企业各类补贴或财税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人口红利:总抚养比(人口红利的逆向指标)的系数在Model3和Model5中均为负,与预期一致,并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抚养比越低(人口红利越高),出口越多。长期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人口红利越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越显著,其国际竞争力越强,出口越多。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与资本有机结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镇化发展,而工业化和城镇化会直接促进出口增长。劳动力要素成本低廉意味着国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比较低,可能会造成企业生产产品过多,造成国内生产过剩。同时,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也会导致供过于求,使得劳动力市场扭曲,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内需不足。内需不足与国内生产过剩的矛盾促使企业不得不扩大出口,将过剩的产品远销海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表2 计量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

2.控制变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FDI:FDI的系数为正,与预期一致,并在Model1、Model3和Model5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FDI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FDI直接增加了中国的资本要素供给,同时还结合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直接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FDI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竞争力,还会通过技术外溢和促进竞争等方式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这一结论和FDI与国际贸易互补理论一致。同时,FDI的不断涌入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订单、先进的技术和海外市场经验,对中国出口具有促进作用。

(2)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在Model1、Model3和Model5中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夯实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础和出口基础,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提升了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进而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竞争力的优化与提升,对出口贸易的结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

(3)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的系数为正,并在Model1、Model3和Model5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企业积极参与国外市场的热情,从而有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对内及对外开放水平都比较高,与其他地区间信息交流也较为通畅,出口企业可以及时找到所需投入要素供应商,筹措资金的成本也较低,同时政府能够主动提供更多服务,金融市场也较为发达,从而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4)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系数为正,在Model1、Model3和Model5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各地区公路密度越高,即交通越便利,该地区出口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越低,贸易成本的降低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从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企业设厂投资,激发了出口贸易的产生与增长。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起飞的基础,而交通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设施越完善,越可以扩大市场服务范围、降低运输成木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社会总产出水平的提高,促使出口企业出口更多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5)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的系数为正,在Model1、Model3、Model5中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一致,这表明一个地区研发支出的增加,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和长久保证,从而有助于其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各地区研发投入增加能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省级出口增长有正向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出口竞争优势,扩大出口规模。

(二)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原样本中剔除北京、山西、内蒙古、江西、贵州,选取其余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2—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利用Hausman检验选择估计模型的回归形式,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财税体制及人口资源禀赋的视角,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人口红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扩大出口规模的经济激励因素,通过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人口红利作为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资源禀赋,不仅可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而且有助于吸引FDI,促使企业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FDI、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强度均对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中国财税体制及人口资源优势角度理解中国整体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调整财税体制,促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财税制度使财政分权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滑,在2012年和2015年两个年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骤增。因此中央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税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支配财政收入的权力,从而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继续采取政策鼓励企业出口,保证中国整体的出口贸易增长,预防和减小出口增长速度下滑带来的系统风险。

(2)提高劳动力素质,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中国虽然处于人口红利期,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压力逐渐加大。同时,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在国际生产分工中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中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提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转型,逐步实现中国在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

(3)重视研发活动,充分发挥研发活动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研发投入强度对中国出口的效果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各地区要重视研发投入,增加研发支出,对有重大贡献的研发人员进行奖励,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中央政府可以对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使研发活动真正成为决定中国出口比较优势升级和出口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白重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10):800-819.

[2]施炳展.补贴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J].财经研究,2012(5):70-80.

[3]谢孟军.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我国出口贸易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6):3-15.

[4]范子英,田彬彬.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世界经济,2014(4):49-68.

[5]巫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我国出口增长的制度解释:理论与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142-151.

[6]朱霖.FDI对我国各省区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5(7):37-41.

[7]汪伟.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顺差:理论与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8):26-37.

[8]谢建国,张炳南.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项目收支调整[J].世界经济,2013(9):3-24.

[9]李兵,任远.人口结构是怎样影响经常账户不平衡的[J].经济研究,2015(10):119-133.

[10]陈松,刘海云.人口红利、城镇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3(6):57-66.

[11]翟士军,黄汉民.人口红利、工资刚性与出口贸易增长强度[J].国际贸易问题,2015(11):39-50.

[12]龚峰,雷欣.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测度[J].统计研究,2010(10):48-55.

[13]王颖,邓博文,王建民.第二次人口红利:概念、产生机制及研究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2):3-13.

[14]李建民.对人口红利的再认识:来源、结构与机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6):1-6.

猜你喜欢

分权红利财政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