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的可视化评析

2018-06-23高鸿瑞

运动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可视化赛事

高鸿瑞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为51场,2015年马拉松赛事官方注册场次和参与人数增长迅猛达到134场,2016年在体育总局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数量翻番达到328场,成为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的的新生力量。除马拉松外,足球赛、广场舞赛等大众型和综合型体育赛事也因其商业适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受到大众青睐,在近年来蜂拥而起,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体育赛事的不断走热,其相关的负面新闻被广泛关注,尤其是马拉松猝死事件的频发,成为马拉松赛事赛事推广的一大难题,使办赛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现象引发学界对赛事风险管理与防控讨论。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具有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影响广泛、财政参与程度高等特点,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事件,在这种复杂的风险环境中,一旦发生不好的突发事件,都可能对办赛方、参赛人员,观众甚至是投资方等造成巨大损失,能否完善合理的处理赛事风险,对体育赛事发展至关重要。对体育赛事风险问题的探讨,国内以董杰、王子朴、霍德利为代表的学者对体育赛事面临的风险做了大量分析,并借鉴风险管理理论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合理并具有操作性策略,但史悦红(2016)在研究中指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中还存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不全面、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以及赛事保险不健全等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的可视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CNKI)的236篇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设定体育学科,设置检索表达式为主题“体育赛事”并含“风险”或者主题“赛事”并含“风险”,检索时间为2017年10月26日,经过文献检查筛选,最终获得236篇,时间跨度为2004—2017年。

1.2.2 可视化方法 本文采用可视化方法对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进行提炼评析,发现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特征,以期为未来研究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的可视化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教授陈超美(Chaomei Chen)研发的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是国内可视化研究中采用的主要软件,其本身具有功能多样,便捷快速、以及生成的图谱客观清晰、直观鲜明等特点,受到各大期刊和学者的青睐。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以我国体育赛事风险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构为参考,根据关键词频次越高则说明学者的关注程度越高,以及关键词中介中心度越高,节点的重要性越大,对网络传输影响也越大等为依据,对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进行评析。

2.1 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重大体育比赛

从图1可知,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重大体育赛事等高频词主要体现了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所指向的赛事规模差异。经过文献反复检索对比和分析发现,体育赛事涉及文献约200篇,从检索逻辑上来说,其包含后两者并涉及一些高校赛事、大众赛事、商业性赛事等,研究内容覆盖最为广泛;大型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赛事分别涉及文献约102篇、10篇,研究内容上没有明显界限,主要指向奥运会、青运会、冬奥会等国际性大赛,部分研究会指向省市级举办的最高级别赛事,如厦门马拉松赛事、高校举办的大学生联赛等。

2.2 风险管理、赛事风险、体育管理

从图1可知,风险管理、赛事风险、体育管理等高频词是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主要内容的体现,其中风险管理以0.60的高中介中心度体现其在研究内容集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育管理所涉及的文献以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为主。据相关文献显示,受到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自2001年后我国体育赛事相关研究开始明显活跃,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在2004年兴起,早期主要以李国胜(2005)、董杰等(2005)为代表的学者以备战北京奥运会为目的,对赛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赛事风险的管理程序或模式、应对策略进行了丰富探讨。随着研究深入和文献数量的膨胀,从2007年开始,研究呈现2种发展方向:一是以董杰等(2007,2008)为主要代表的学者继续对体育赛事风险进行更为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应对研究,主要包括体育赛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场馆运营风险、电视转播风险等;另一种是以霍德利(2010,2011)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对体育赛事风险的管理技术和理论发展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如风险评估方法的多样化尝试,风险识别、评估与信任等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从图1可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高频词主要体现了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在深化发展中对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的探讨。研究显示,风险管理作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的主流方向,风险评估是其关键环节,为了更精准的实现对赛事风险的量化评估成为赛事风险管理的,不少学者着重对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丰富探索。研究中霍德利(2011)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建赛事风险的判断矩阵,将赛事风险因素分为目标层、构造因素层、构造子因素层等分别进行判断矩阵不一致性检验。安俊英等(2011)指出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建模简便,对因素变化适应性强,适合推广应用到其他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中。除此外,吴勇等(2012)、胡良玉(2013)等学者发现使用数学模型建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模型更为科学客观、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以霍德利(2010,2011)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有效节约评估成本,提高风险评估效率,而且还决定着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赛事举办的成败。

2.4 研究内容演进分析

从图1可知,我国体育赛事风险整体研究还是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从高频词汇的分布来看,核心关键词主要出现在2004—2005年间,其数量并不多,但是均成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之后的研究中仅“风险识别”“马拉松”等关键词陆续出现,再无其他明显热点;从研究内容来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大型体育赛事”等关键词的出现,受到后续研究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长为研究热点,基本确定了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的主体方向,经营风险、风险评估、体育管理、马拉松等关键词的在研究发展中陆续出现,是研究内容在深化具体中“裂变”而成新热点,大量低频词出现,这是研究内容不断的零散具体化的表征。从整体演进来看,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尚在发育阶段,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是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研究发展中,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体育赛事风险分析、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优化等问题的研究不断地“裂变”递进是其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仍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对社会热门赛事的讨论是研究发展的重要助力。

3 结 论

图1 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时区图

3.1 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研究内容集中性强,尤其是在2005—2007年间,以“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为主题文献大量出现,但不少研究因侧重学科、赛事规模、风险类型等差异而稍显不同。由于缺乏权威的理论体系评判和衡量,许多研究结果难辨优劣,研究发展效率低下。张大超等(2009)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已然对此有所思考,其通过国外体育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考察,详细梳理了国外的体育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不同领域的风险管理及运作模式,也揭示了国外体育风险管理发展优异的背后是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国内研究中,霍德利等(2011)、任天平(2015)等亦提指出构建体育赛事风险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为后期的理论体系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构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了理论体系应当在未来研究中受到重视。

3.2 从研究的方法上来看,为了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实效,学者们对风险评估的体系完善和方法尝试做了很大努力。但石岩等(2014)研究发现,我国体育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使用仍存在认识模糊、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成为我国体育赛事风险乃至整个体育风险研究的瓶颈之一。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来看,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赛事风险评估方法是探索的主要方向,从前文的分析中也可看出,这2种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笔者认为,模糊层次分析法有一种逻辑优势明显的评估方法,他对风险因素权重的划分能在整体资源分配和概率计算中有的放矢,数学模型则在概率计算中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精准客观,这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会更好地发挥彼此的作用。石岩等(2014)也认为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在以往研究上有所突破。

[1] 龙苏江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J].体育与科学,2010,31(3):66-68.

[2] 史悦红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1):360.

[3] 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 霍德利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1):49-53.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可视化赛事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本月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思维可视化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