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的批判分析
2018-06-22赵启文
赵启文
摘要:《河童》是芥川龙之介晚期的一部作品,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的故事。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讽刺和批判却处处指向现实,生动的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的真实的一面。
关键词:《河童》;芥川龙之介;社会
一、《河童》对现实的批判
《河童》这部小说讲述了精神病院23号患者在河童国内的见闻与经历,河童国与人类社会有很大不同但某些地方又与人类社会很相似,在河童国内,所有的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河童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故事的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类社会,但是由于已经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被人们当作了精神病。《河童》中的河童国是芥川龙之介虚构出来的一个世外桃源,但是在河童国内,仍旧能看到丑陋的一面,然而即使是河童国有着缺陷,也比现实世界要好,这也是故事主人公想再回到河童国的原因。《河童》中有很多虚构的因素存在,从这些虚构的因素中,也能看出芥川龙之介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在小说《河童》中,芥川龙之介借用河童的嘴来对生育、遗传、恋爱、法律、人口、粮食、艺术、战争、自杀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其中有一些问题是他非常关心并且困扰着他的,芥川龙之介将他的苦恼和不幸都表现在《河童》中,他只是展现出自己的观点,没有进一步去寻求改变。
在河童国中,河童的出生是自己选择的。河童国内生育的时候,河童父亲会问河童母亲腹中的胎儿,问他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并请他仔细考虑后再回答。而胎儿对此的回答则是否定的,他说他不想出生,因为父亲是个精神病,仅此一点就让他难以接受,其次他认为河童的存在是不正常的。河童胎儿可以自由选择出生,这存在着明显的虚构因素,现实中没有生物能够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在河童国内能行。反观现实,人的出生是没有选择的,即使他的父亲是个精神病,他以后的生活可能会面临许多影响,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芥川龙之介对遗传非常重视,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造成的。芥川龙之介的母亲患有精神病,母亲的疾病让芥川龙之介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担心,他担心自己可能会因为遗传到母亲的疾病而在未来变成疯子。河童胎儿害怕遗传到父亲的精神病而选择不出生,他的选择也是芥川龙之介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河童胎儿还说“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方便是可笑的”,在芥川龙之介看来,“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方便”而出生的孩子是一场灾难,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将来,这样让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将会过得十分痛苦。
河童国中的法律也与人类社会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新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大批河童失业,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河童国内并没有出现职工罢工的现象,因为那些职工都被杀掉当作肉食品了,并且职工不会闹或者说闹了也没用,因为河童国有相应的“职工屠宰法”。在河童国内,河童可以明目张胆的吃自己的同类,并且还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河童们吃着别的河童的肉也毫无感觉,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即将被吃掉的河童也毫无反抗之意,任人宰割。在现实社会中则不同,人类的生存是受到保证的,法律也不允许出现人吃人的状况,但这只是明面上,而真实的情况也许和河童国内差不多。主人公在看到河童吃河童的消息时非常愤慨,对这样的行为进行了反驳和批判,但审判官对此却毫不在意,并且反驳说人类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女儿也会去当妓女,觉得主人公为吃职工的肉而感到愤慨是伤感主义。审判官的回答让人们忽然发现,其实人类社会也是人吃人,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人类社会的剥削、压迫也是在吃人,在慢慢侵蚀着职工们的利益,這一切都很正常,在人类社会中也没有人会为此而伤感。并且,人类社会中,职工失业之后面临的将会是无助和不知所措,人类会对自己未来的生计而发愁,可能会挨饿或者自杀,而在河童国中,职工失业后则没有这么多顾虑,他们由国家出面来解决他们的麻烦,闻一闻毒气就死了,并且也不会痛苦。芥川龙之介认为人类与河童相比,同样是失业,在失业之后人类可能会面临着挨饿或者是其他的苦难,因此人类的生活其实比河童更痛苦,因为不肯直面死亡,不肯将职工失业的麻烦给解决掉,结果反而比被吃掉的河童们过得更加痛苦。我们把吃人看作是一种很残忍很暴虐很无人道的行为,但是这只是一个表象形式而已,实际上,我们人类也在变相的“吃着人”,只是人类总是过分的注重这种形式,却忽略了这种形式的实质。在当时,人们对河童吃人感到恶心,对于资本主义对下层阶级的压迫却看作理所当然,甚至于连资本阶级自身都把这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
河童国在恋爱方面,是雌河童追雄河童,并且雌河童追雄河童的时候手段非常残忍,完全不顾及雄河童的感受。雌河童为了捉拿雄河童,会不顾一切手段,即使最正直的雌河童也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鲁莽的追雄河童。但也有雄河童追雌河童的时候。这些雌河童非常的令人讨厌,因为她们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书中有描写雄河童在追雌河童的场景,一只小雄河童在追一只雌河童,雌河童诱惑性地跑了。这时走来一只大雄河童。雌河童大喊:“不好了!救命啊!这个河童要杀我!”于是大雄河童便杀死了小雄河童,而这只雌河童便和打雄河童在一起了。明明在享受着被追的过程,但看到有更优秀的人出现的时候,便直接放弃了之前的对象,这种行为让人不耻,可是在河童国内却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没有人会去指责雌河童。而在现实社会中,恋爱往往会有很多束缚,没有河童国中的那么自由,在人类社会中,要抛弃之前的对象,总会去找些理由,而在河童国内则不需要这些理由,河童们凭借自己的喜好去追求对方,与人类社会相比,河童国中的恋爱更加自由。并且雄河童也不是完全讨厌被追求,雄河童既害怕被追求也渴望被追求,他们存在于一种矛盾之中,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男女恋爱心理差不多,现实生活中男女恋爱总是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但是人们不敢直截了当的说出口,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芥川龙之介在《河童》中对雌河童恋爱的描写,也能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这些雌河童在恋爱中大多都卖弄风情,并且心机很重,从中可以看出芥川龙之介对于女性的厌恶,在小说中也有提到对女性的评价,认为女性是处理不了的物品,完全不需要的东西。
河童国里的也有着自己的宗教。主人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直言说自己没有考虑过宗教的问题,表明了自己对于宗教的不信任。《河童》中所描述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等,而最受欢迎的则是近代教,也叫做生活教。生活教在教义上看十分合理,并且具有人性化,他们的教义是“生机勃勃的活下去”,但是生活教实质上却存在着混乱与丑陋。在主人公告诉大寺院长老关于诗人托喀的事情时,大长老的评价是托喀是不幸的,因为他没有信仰,大长老的回答充满着对生活教的尊敬和信仰。但当主人公对大长老的信仰表示羡慕的时候,大长老却告诉他一个秘密,那就是他自己也不信仰他的神。大长老的信仰只不过是打着信仰的幌子,招摇撞骗谋取私利而已。不仅如此,这个河童大长老还会投自己妻子的钱,完全没有一个大长老该有的样子。河童国内最有势力的宗教也如此不堪,它的教义如此的具有人性化,可它却只是一个伪装,借此来牟利。现实中也存在着这种状况,借着宗教的名义来为自己获利。宗教本应该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然而现实确并非如此,充满着虚假。
总的来说,《河童》这部小说表现出了芥川龙之介对近代社会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芥川龙之介面对这个世界所感到的苦恼、悲哀与不安,在现实中芥川龙之介看到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他将这些东西表现在《河童》中,从各个方面对社会进行批判。
参考文献:
[1]王传礼:《河童》中的芥川龙之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于丽萍:芥川龙之介及其晚年作品《河童》,辽宁大学外语系,日本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3]芥川龙之介:《河童》,秦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9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