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他们感动中国
2018-06-22
2018年3月,黄大年、卢永根、卢丽安三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英年早逝的黄大年教授再也听不到为他响起的掌声,但这位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却让无数人感动。87岁的卢永根,是在病榻上领到奖杯的。“以台湾的女儿为荣,以生为中国人为傲”的卢丽安,则坚信“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
2017,他们的事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1982年黄大年在大学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一句话。那一年,他24岁。
26年后,黄大年成为了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一年,他50岁。
就在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千人计划”,得知这个消息后,黄大年说服妻子卖掉经营的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凌晨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出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了国家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方面的制造能力。
黄大年充分挖掘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
黄大年曾说:“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卢永根——将毕生积蓄捐给教育事业
有人说他“小气”,为省钱楼顶种菜;但他又很“大方”,毕生积蓄捐教育。
卢永根,8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上个世纪60年代開始研究稻作遗传资源,保存了华南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他1980年至1982年,他被国家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
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13年间,他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2017年3月,卢永根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他们一共捐出880.9446万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卢丽安——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不完整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卢丽安和丈夫在英国完成学业回到台湾任博士后研究员。当时的台湾“绿化”迹象严重,岛内形势愈发复杂。反观大陆,改革开放已见成果,香港回归在即,整个社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面貌。卢丽安夫妇对现状不满,有了去大陆发展的想法,并毛遂自荐,向祖国表明希望回大陆服务、进入高校任教的意愿。
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2013年7月,卢丽安当选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为身在上海的台湾同胞们服务。2015年,卢丽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她被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
谈到两岸关系时,卢丽安真诚地表示,“我的家族历史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坚信:和平发展一定是两岸关系的主要走势,这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她认为,没有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没有融入祖国的台湾梦是黄粱梦。
“我爱台湾,也爱祖国大陆。”“以台湾的女儿为荣,以生为中国人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