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报国 助力伟业

2018-06-22王永利

神州学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留英教育处全英

王永利

留英学生学者的报国传统

自1849年广东青年黄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成为近代第一个留学英国和欧洲的中国学子以来,一代代留英学子谱写了一曲曲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歌,积淀了历久弥坚的怀乡爱国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英国作为中国海外留学的主要目的地,向来是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的重要输出地。

当代留英学者的杰出代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倒在归国后的工作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以留英学者黄大年为代表的留学归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以黄大年为代表的新一代留学归国学者的留学报国高尚品德。

留学报国,是百年来留英学子的初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初心”始终未变,而且在新时代光辉照耀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上更加熠熠生辉。

新时代留英学生学者的特点

新时代大背景下,留英的中国学生学者也有诸多新特点,深入理解和理性看待这种变化,才能更加贴近留学人员,做好服务、团结和引领等各项工作,才能更好更深入地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人员工作多次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的精神。留英学生学者数量大、观念新、想法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我们改革和转变工作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实践机会。

特点之一:更加自信。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腾飞,不仅让更多中国学子有机会走出国门,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走出国门后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从晚清光绪初年留美幼童开始,中国近现代留学人员的历史已有130余年,按照当代史学家戴逸教授的划分,中国留学人员大致可以分为10代,而改革开放后的留学一代就是第十代,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代,超过了之前9代的总和。

相较于前9代留学人员,第十代留学人员,尤其是在2000年后成长起来的这批留学人员表现得自信很多。这种自信首先体现在物质上,其次体现在知识上。然而,如何将个体自信转化为集体自信,将一般自信升华为文化自信,将对内自信转变为对外自信,让中华万里河山之峻拔感染更多人,让民族百年事业之壮丽激荡更多人,让更多中国青年成为积极传播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的排头兵,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特点之二:年龄、学历结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来英国学習的留学人员主要以国家公派博士生、访问学者等成年人为主,人数也仅有几千人。如今本科以下群体已占到所有在英留学人员人数的近20%,其中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根据英国移民局的数据,2013年至2014年间,英国发放未成年人学生签证12280份,其中 23.01%发放给了中国学生,而且这一数字近3年还在持续增加,在2017年达到近30%。

低龄留学现象,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催生了一批可以负担费用高昂的私立教育开支的中产阶层。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英国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出台各种吸引学生的政策,“拉动”了这一现象的发酵。可以预见,在今后数年内,这一现象不会减弱。如何应对低龄留学趋势,尽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在英国的人身安全,建立覆盖到他们思想的引领体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特点之三:主要需求转变。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转变在留英学生学者身上有着具体体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留学人员的需求较为单一,主要是在英国高昂的生活学习成本下,在异国陌生的环境下,如何平安顺利地完成学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总体增强,当代留学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尤其是站在全球化浪潮中与全世界人才同场竞技的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服务者对自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这份事业,如何用思想引领让他们找到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的先机。

答案不言自明,对于所有当代中国青年,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可以与腾飞的祖国绑定在一起,中国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一大使命,就是让留学在外的学生学者都认同这个道理,自觉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将自身价值的实现植根于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新时代留英学生学者的使命

中共十九大报告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中国青年,尤其是作为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中智力高地之一的留学人员群体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使命之一:积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九大制定的战略布局之一,参与其中是每个中国青年的责任,也是所有在英国的中国留学人员的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示着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仍将长期是发展的主题;科学技术发展仍将长期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性实业仍将长期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中国目前主要矛盾的转化,这就要求所有建设者,尤其是专业以理工科为主的留英学子将目光放长远,将自身发展与祖国需求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促进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

使命之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大家庭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英国是西方国家中较早积极响应该倡议的国家,目前,“一带一路”与欧盟和英国相关的各项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经济、文化、政治效益显著。在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留英学子有着语言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等诸多天然优势。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每个留学人员都应将传播中国理念、弘扬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等,和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适应新时代背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生动力。

教育处组应当发挥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留学人员需求转变的挑战下,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职责应当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凝练。

职责之一:服务作用。服务,是教育处组工作的本职和初心。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和完善服务留学人员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到留学人员有困难就想到教育处组,应该是教育外组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国在英留学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已经超过17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达到7667人,每年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超过3万份。2013年-2017年,有800余名自费留学人员经由教育处申请转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有131名自费留学人员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有54人获得“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我们还积极推荐留学人员申报“国际组织公派实习项目”。除了上述日常性服务工作,教育处还与领事部合作,积极开展“平安留学”“领保进校园”活动,2013年9月设立启用全英中国留学生24小时服务热线。

职责之二:引领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思政教育工作。对于留学人员,思政工作的开展一直是一个难点。第一,留学人员分散在留学所在国的各地各校,难以统一进行学习;第二,国外文化、政治、学习、社交环境与国内完全不同,我国主流文化的渗透缺乏通道,存在阻力;第三,现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留学人员更愿意主动接触娱乐化的非主流文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就放任留学人员群体成为青年思想引领的真空地带。为此,教育处探索出一套基于新媒体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和思想引领体系,致力于占领留学人员文化高地。

职责之三:桥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祖国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留英学人选择回国发展,但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内资源之间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岗位和行业求贤若渴但门可罗雀,另一方面一些留学归国人员盲目选择甚至水土不服。一些高校企业为了引进人才,远涉重洋来招聘,但覆盖面窄,往往效果不佳,还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教育处统一部署下,我们以全英学联等学生组织为骨干,以全英高水平人才创业大赛等各种大型对接活动为依托,以全覆盖的信息通道为武器,集约化、常态化为国内输送人才和创业项目,为留英学生学者创造机会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等多类人才计划及各个产业园区。仅2017年一年,经由教育处和全英学联对接的归国创业项目已有10个,总投资规模已达上亿元;各类高水平归国就业人员数百名,其中超过50%进入国家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如何更好地搭建桥梁,让更多有志于创业的留学青年将创业激情和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是教育处今后重点关注的方向。

驻英使馆教育处的举措和实践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留学人员工作的各种特点、新时代下留学人员需求的转变,以及我们工作环境、目标的变化,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人员工作多次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处探索性采取了以下举措。

举措之一: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社团作用。驻英使馆教育处向来重视留学人员社团工作。经过30年不间断努力,全英学联和各大学学联已覆盖全英有中国留学人员的地方,学联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全英所有学联由全英学联一张网联动起来,建立了全英各地学联资源共享、交流互助的平台。新时代下,全英学联倡导将学联网络打造成学联系统的标杆、旗帜和名片,让学联网络形成一个扁平化的生态系统,将所有留学人员纳入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英伦学子的集体认同感。截至2017年底,在教育处指导和支持下的各地方学联已超过150个,对英国排名前150名的大学实现了百分百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支持留学人员学术专业协会10个、校友会20余个,鼓励支持成立全英华裔教授协会,为在英大学近600名华裔教授搭建互助交流及与国内合作的新平台。

举措之二:建设留学人员宣传大平台。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上述引领、服務等工作,是教育处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依托全英学联的宣传团队,教育处2017年开通了英伦学人微信公众号,不到一年时间,已推送微信400余条,包括教育处新闻、招聘信息、学联活动、安全警示等,月均5万人次阅读量。除教育处网站外,教育处还支持全英学联改版了学联网站,以更加平易近人、贴近留学人员生活的方式吸引留学人员关注,目前学联网站一年内发布300条条新闻和通知,月均10万阅读量。

举措之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2017年,我们申请成立第十二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英国分赛区,与全英高水平人才创业大赛统筹举办,并取得可喜成果。全英共征集到500个参赛项目,创历史新高。教育处不仅搭建展示和表彰平台,还积极利用各种相关渠道支持项目发挥作用,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2017年的一个创业项目已在广西成功落地,并获得3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在第八届全英高水平人才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北京八分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在今年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他们都是留英学生学者创新创业的缩影和优秀代表。

新时代,需迈新征程;常思考,方可得真知。十九大的强音依旧振聋发聩,17万留英学子已然踏上新的征程。(作者系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

猜你喜欢

留英教育处全英
贾云飞:留英硕士乡村振兴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