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我诊断到自我教育

2018-06-22苏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诊断书课间操跑步

苏敏

有一天,课间操跑步,一个学生与其前面同学打闹,下操后,我向他说明我看到的情况,但没有过多指责,而是让他写一份“诊断书”。他写好之后交给了我,具体内容如下。

病症:跑步不认真,胡闹。

病因:跑步时跟别人打闹,不顾班级队形,只顾自己高兴,忘乎所以。

處方:要有集体荣誉感。我是班级的一份子,不能因为我的放纵行为而使班级的队伍不整齐。今后我要服从体委和老师的管理,跑步时与队列保持整齐,不打闹,不掉队。跑步时若再出现此类问题,自己留下来重新跑六圈,以正班规。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观察他课间操的情况,发现他的确改掉了打闹的毛病。

他不是我第一个采用“诊断书”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学生,这种方式是我进行班主任管理的常规教育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之所以钟情于这种方式,是基于我对它的以下理解和认识。

1.“诊断书”化喋喋说教为无形教育

“诊断书”把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变成了学生内心的自我再教育。这种无形的自我再教育,更像是一种心灵对话。在“诊断书”的书写过程中,学生通过那三个环节足以把问题说得很清晰,那三个关键环节有时像教师在与他对话,有时像自己与自己对话,学生或思绪万千、或内心波澜起伏、或良久沉思……无声的教育或许比正面交锋的教育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表面上,教师似乎像退让了一步,没有当面指责或教育学生,但恰恰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让学生多出许多缓冲的时间,同时也留给了学生更多的反思空间。书写“诊断书”的过程,是心与心的触碰和较量,这种触碰与较量将喋喋不休的说教变成了无形的教育。

2.“诊断书”化正面冲突为内心震撼

班主任应学会“示弱”,它其实是一种“以守为攻”的策略。向学生“示弱”是一种艺术,既避免与脾气火爆的学生正面冲突,又让教师有机会思考更多的教育策略,一举两得,何乐不为?此外,“诊断书”让师生的交流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让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诊断书”化反思为成长动力

成长需要智慧——思考是智慧的土壤。教师会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其实学生也一样,他们也一样需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当他们有了不断的反思后,心灵的天窗就会变得更加明亮,能更好地看待周围的事物。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一种成长动力,而“诊断书”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又多了几分看待问题的经验,所以,写“诊断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

一篇小小的“诊断书”,沟通着彼此的心灵,缩小了心灵的间距,让教育变得更加温馨,也让师生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诊断书课间操跑步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愉快的课间操
第四期招募任务:审稿
带表跑步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课间操
重生意——汽车后行业诊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