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不可忽视德育
2018-06-22王笑梅
王笑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这是我国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也成为各个地区开展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依据。
从2017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高考改革,其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考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说明高考将不再是升学的唯一决定因素。根据高考改革的变化,学生将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及自身特长进行选考。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统一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选择参加不同科目的考试。如何根据自己兴趣、特长、潜能,选择课程,报考专业,确定方向,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这就使得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以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现实需要。
对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学生发展指导,泛指学校通过有组织、有特定目标的指导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整套个体发展指导服务,主要聚焦于学业、个性、生活、社会性以及专业领域的必要指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健康成长与发展。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系统化、专业化的过程。最初集中在职业指导、心理指导、学业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随着高中课程改革选修课、学分制的全面实行,学生发展指导还增加了课程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内容。由于学生对课程指导、选课指导、职业指导等方面的需求度较高,因此,很多学校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也更多地集中于这几个方面的指导,而忽略或弱化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的德育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采取“行政领导牵头、科研项目引领、学校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以区域推进的力量,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在给予学生学业和职业指导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品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认同、如何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发展等德育方面的指导。
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
品德指导应该是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是非善恶的教育,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意识,能够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从而能够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同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的教育,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高中生尤为重要。因为高中阶段学生会面临多种选择,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道德情感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面对选择时首要的参考因素;学生理想的达成,必须依靠信心、决心和恒心及言行一致来助力实现,这些又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处于从自觉到自律的过渡阶段,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也处在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品德的指导,就会使学生形成自觉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為的能力,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指导学生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把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逐一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觉遵守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一项匹配教育,需要把学生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匹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相匹配,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追求相匹配。匹配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也就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匹配的前提是让学生了解和认同,所以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了解和理解我国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和国策,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社会责任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求,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的情感,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要加强高中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等的深入了解和讨论,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这些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生活和活动中较稳定的习惯和形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嗜好和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历代有识之士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照出人的灵魂,照出人的美与丑。
指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指导学生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和思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地做保护环境的事情。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依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还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导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这使高中阶段成为个体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生涯困惑与问题的高发时期。针对高中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要进行适当及时的心理预防、干预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发展阶段所需的能力与体验,促进其积极、全面发展。当代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辅导不仅是当个体遇到心理问题时的诊断化治疗,包括危机指导与补救性指导等,更多的是通过预设的课程、活动使学生获得一般心理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能力不断提升。心理发展指导应包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在面对抉择时,能积极主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生命,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现阶段,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体现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是现代学校必备的基本职能和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在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