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健全生命周期警戒制度”
2018-06-21
“随着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加入ICH,以及优先审评政策的逐步推进,今后进口药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将成为常态。”
过去一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上市的进口药有116个,药审中心接收进口化学药创新药注册申请37个品种,而2016年只有13个品种。从类别上看,肿瘤药是优先中的优先。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四季
2018年6月15日,中国首个PD-1抗体药物——欧狄沃(英文商品名Opdivo)在中国获批上市,引发业内热议。这款针对经过系统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不包括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的药物实现了中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市场“零的突破”。
2017年11月,欧狄沃向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提出上市申请,得益于药品审评提速,9个月后,该产品即获批。
同样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药,还有备受关注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下简称九价HPV疫苗),从提出上市申请到获批只用了8天时间。而海南省在6月1日,已接种注射了第一针。
短短几个月,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了7个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药,并采取了一系列加速进口药上市的措施,让“中国患者尽快用上好药”的承诺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就在欧狄沃获批的两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支持更多进口老百姓迫切需要的药品、日用消费品和服务等,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有多样性的选择。
“随着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加入ICH(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详见2017年6月2日报道《中国正式加入ICH,真正融入国际药品监管体系》),以及优先审评政策的逐步推进,今后进口药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将成为常态。”南京应诺医药董事长郑维义评价道。
用药选择会变多
家住广州的刘清(化名),在得知九价HPV疫苗内地获批时,因为香港疫苗断货导致第一针尚无法注射的焦虑有所缓解。“既然海南已经可以接种了,内地其他地方应该也会有,我就不用专门去香港了,直接等内地的预约就行。”而她身边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
过去,由于国内审评效率低下,以及对中国市场规则不了解,很多已经在境外上市的药品无法进入境内,特别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由此也衍生出境外就医、印度药代购等群体,这个群体发展庞大,也存在着不少用药隐患。
如何解决患者的用药可及性的问题,满足患者临床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成为了中国药审制度改革的重点。
提速的结果,除了上述提到的欧狄沃和九价HPV疫苗,治疗丙肝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复方制剂等产品也在近期相继获批。
从数据上看,2017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423件注册申请中已有272件完成审评,占比为64%。过去一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上市的进口药有116个,药审中心接收进口化学药创新药注册申请37个品种,而2016年只有13个品种。从类别上看,肿瘤药是优先中的优先。2015年12月—2018年5月,CDE公布了28批优先品种,其中57个是肿瘤药。
CDE的相关审批人员预计,未来一年有多个新的抗肿瘤产品申报和获批,包括多个PD-1抑制剂。
WPP旗下健康传播公司施达勒的中国区负责人沈飞雁感受到,这阵子接手的进口药策划案增加了不少。“我们主要为外资原研药企做市场营销策划,而这一年多来公司业务明显的变化是进口新药上市的活动明显加快了许多。”
他介绍,选择哪个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外企会根据中国政策鼓励的方向,结合自身企业的需求,从治疗领域是否有突破性技术含量、是否具有明显的治疗和临床优势的角度切入。
医药数据服务商咸达数据此前发现,优先审评制度加快了进口药的上市速度,多个进口批件的获批与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有相关性。南方周末从2018年以来公布的拟纳入优先审评的药品名单中发现,外资产品的申请理由也多为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包括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等。
科学监管思路的回归
“进口药短时间内快速高效进入中国市场,是此前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结果。”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教授分析,“这是监管思路的进步和升华。”
▶下转第13版
2016年初,《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发布,标志着优先审评制度在国内正式落地。
一年后,《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发布,鼓励临床急需和有明显价值的进口药尽快进入中国市场,也进一步加速审批审评改革的落地。文件提到,为满足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使用需求,允许可附带条件批准上市,上市后按要求开展补充研究。
九价HPV疫苗正是通过“有条件批准”上市的。邵蓉认为,“有条件批准上市也是为了满足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的药审改革关键的一点在于对药品获益和风险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观,在风险和获益的不断权衡过程中去确定产品能否上市,比起过去‘要保障万无一失的相对稳妥的监管理念,而今改革所释放的监管理念更趋向科学化。”
在儿童药领域,由于国内儿童用药品种较少,而研发难度大。在《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中提到,对于临床需要并已在美国、欧盟及中国周边地区上市的进口儿童药品,其在境外完成的相关临床试验数据可用于在中国进行药品注册申请。这也促进了外企对中国儿童用药市场的关注。
依托这样的科学监管理念,相关技术指南也陆续发布。如《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此前也相继公开征求意见,以缩短新药临床审评审批周期。
国家药监局注册司副司长杨胜对此表示,对于境外已上市的、防治严重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以及罕见病的药品,同时经研究确认不存在人种差异的,申请人无需申报临床试验,可直接以境外试验数据申报上市,药品上市时间将加快1-2年。
而就在本月初,另一个好消息传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当选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管理委员会成员。业内一致认可,加入ICH促进了中国药品研发与国际标准统一,进一步缩短境外新药在境内的上市时间,也让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
“从进口药的角度看,加入ICH,促进监管部门和国际接轨,大家在同一个规则下做事,自然可以做到数据共享互认,加快进口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郑维义说。
另外,在进口通关流程上,新政取消了进口化学药品的口岸检验,并增设济南、长沙航空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大大缩短了进口化学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而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自2018年5月1日起,中国对28类进口药关税降至零,其中包含了治疗癌症的常用药。
重视药物警戒系统
在产品风险和获益点之间做出平衡,加快进口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整个中国药监系统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上市后的监管,“进口药加快上市后,监管方还要注意上市后的跟踪,及四期数据的收集和监管。在国外,这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果发现任何不良记录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郑维义说,国内目前做得是否到位还有待观察。
在邵蓉看来,挑战不仅仅是上市后的监管——《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说明科学监管理念转变下,还需要建立围绕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警戒制度,而不仅仅是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这点在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公告的征求意见稿中也特别提到了。
“我们要用科学的理念和手段建立对风险带来的后果的正确认知,对其有科学的包容度,创新才能够保持,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监管部门对药物警戒系统有了重视。尽管目前停留在政策研究层面上,但也在按照步骤准备中。现在,我们的监管原则和改革方向已经确定,相信陆续会有更多技术层面的指南会落地。”邵蓉说。
除此之外,需要完善的还有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药品的定价和可及性如何增加,这都需要药监部门和卫生、司法、专利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