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话(29)

2018-06-21刘一达

北广人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京韵土话侯宝林

刘一达

第二十九辑

侯宝林也爱玩「现挂」

侯宝林先生是明白人,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意识到相声要生存和发展,要想活下去,首先得让桕声语言活下去。这是他否定相声演员说北京土话的初衷。老北京的桕声演员在演出时,说北京土话可以没顾虑,尤其是在北京的地面儿上“撂地”,观众听不懂,演员正好可以直接玩“现挂”(相声术语:现场设包袱)。当然很少有听不懂的,因为听相声的大都是老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受到了重视,演出从过去的“撂地”,走进了剧场,作为正式的节目演出。原来“撂地”时,观众听不懂,您可以现场互动,玩“现挂”。在剧场表演就没这种机会了,而且当时提出要说新相声,即提前写好相声段子,排练后再上台表演。与此同时,电台还要录制播放,全国亿万听众都能听到。所以,相声首先要求观众能听懂,不但口齿要清楚,而且发音要准确。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侯先生提出了用普通话说相声的倡议。他在相声界的知名度高,自然,他的建议在相声界得到了响应。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相声作品,宣传了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实际上,侯先生说的相声演员要说普通话是相对而言,您想相声是北京“土产”,离开北京话,还叫相声吗?就跟上海的滑稽表演一样,它也离不开上海话。侯先生所强调的是不说或少说北京土话,比如“吃饭”,您说吃饭就得啦,没必要非要说“开喽”、“吣了”、“點补了”。您如果满嘴都是这些土话,外地听众听了肯定得愣神。

老北京说相声的大都在京城的地面儿上刨食,所以没有谁听不懂的顾虑。解放后,相声通过电台和每年的春节晚会(当时也是电台办的)的广泛传播,已经变成全国听众喜欢听的曲艺形式,所以侯先生提出说普通话是有眼光的。事实上,北京的桕声演员每年都到全国各地演出,有的还加入了外地的曲艺团体,侯先生等相声演员还把相声带到了美国、欧洲,当然在那儿也是当地的华人听,老外是绝对听不懂相声的。

您别瞧侯宝林在演出时,普通话说得那么标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他嘴里也是京腔京韵,时不时蹦出一句北京土话来。您别忘了他可是老北京人!

侯先生活着的时候,我跟他接触过几次,也写过他的专访。老爷子幽默和善,平易近人,好像他天生就是说相声的,浑身上下都是笑料,张嘴就是“包袱”,跟他在一起,总是让人开心。

记得有一次侯先生到老舍茶馆做客,茶馆当时有相声专场,经理尹胜喜先生想让侯先生给指导指导,为此还特意把我这个记者叫过来采访。我赶到茶馆的时候,侯先生已经在那儿喝了半个多小时的茶了。见到我,他呵呵一笑道:“哦,你这个记者还亲自来采访呀!”这个“现挂”把大伙儿都逗乐了。紧接着,他又来了一句:“‘跟包儿的没过来吗?”我笑道:“侯先生您真是高看我了,当记者的上哪儿找‘跟包儿的去?”侯先生马上接过话茬儿:“噢,没‘跟包儿的,有挎刨儿的。”因为我是背着挎包进来的,所以这句话又逗大伙儿哈哈大笑。

在开聊之前,侯先生说:“您瞧尹老板多看得起我们说相声的,给我们办了个专场。”尹先生在一旁笑道:“瞧您说的,北京人谁不爱听相声呀?”“是呀,可您这个专场,它不出砖呀!”您看生活中的侯先生多幽默。

那天,我因为来晚了,跟大伙儿一个劲儿道对不起。侯先生听了,反倒觉得絮烦了,他非常谦和地对我说:“得了,别紧自地赔不是了。不就在尹老板这儿少喝两杯茶吗是不是?哪儿就那么多的不是呀?”我笑道:“让您老等了。”他摆了摆手笑着说:“我等‘跟包儿的呢。得了,你先落(音lao)座儿,把气儿喘匀喽,咱们再聊。”您瞧,他是不是一口的京腔京韵。

猜你喜欢

京韵土话侯宝林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侯宝林巧胜华罗庚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湘南濒危土话的程度分级及其性质
侯宝林的幽默
Study on Kinetics of Iron Oxide Reduction by Hydr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