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8-06-21孟晓惠王东徐秀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展望研究进展

孟晓惠 王东 徐秀平

摘 要:从历史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综述了国内现有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问题及研究热点两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观;景观空间;研究进展;展望

一、研究背景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印证,历史遗产的保存不应该像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如何让历史遗产焕发生机,生动地存于民众生活之中,是建筑及环境设计师要关注的要点。事实上,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早已被社会及专业人士所关注,但对于与其相关的空间环境——其形成、发展的生存空间环境及其背后的文化资源关注不够。在2013年苏州市推出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中强调“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并举,除了延续上基本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外, 还拓展了保护内容,提出对遗产本体周边的环境的保护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同时,常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30)提到关于保护内容,除遗址本体保护外,强调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由此可见,关注遗产本体周边环境的保护,强调精神文化要素传承已成为当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历史文化遗产环境记录了历史遗产形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环境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又一策略,而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基础。

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导致千城一面、地方特色的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引发对本土化和地域性的思考,如何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是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记录了城市的成长过程,因此,在打造特色城市风貌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特色景观环境。近年来,陆续涌现出一些实际案例,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民俗风情街、传统建筑商贸区,如苏州斜塘老街、苏州平江传统文化步行街、台州市椒江北新椒街等,分别突显了苏州、台州市的文化特色和地方性,并成为其所在城市典型的地方性和传统文化的代表。

因此,基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更新和当下景观建设对地域文化的追求,对历史文化景观的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重塑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成为目前专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历史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一)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1992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16 屆大会将“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定义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兼具了“有形”的自然与“无形”的文化的特点,有学者将文化景观解读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各种活动而形成地表文化形态,是人类活动塑造的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二)历史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从属于文化景观范畴,强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为了某种需要,而刻意设计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景观设计作品,如古代园林、陵墓、祠堂、藏书阁、长城等。美国学者罗伯特认为历史景观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景观。“是与具有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活动、人物相关的地理区域,包括了区域所拥有的全部文化和自然资源”。因此,历史文化景观包括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表形态这个三个关键词,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景观。

(三)历史文化景观空间

基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保护,主要包括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建筑。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是历史建筑、古遗址本身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影响要素,和物质实体周边的建筑环境的保护。

三、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国际研究

在全球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作为历史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备受关注,经历了从单一的遗址地到整体环境保护,从保护内容的局限性扩大到隐形文化资源的综合保护的研究。1987年《华盛顿宪章》明确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到对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开启了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新篇章;2005年《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维也纳备忘录》再一次强调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保护重要性。从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遗址地的再现与重建。主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致力于微缩景观、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或者选择主要空间环境恢复性重建。2.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遗产地的周边环境的再利用设计。3.历史文化遗址低景观框架整体化保护。主要表现在生态景观建设、绿色廊道建设、遗址公园的建设,强调历史文化与其空间环境的再现与人的参与,突出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国内研究

虽然国内关于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相关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也涌现了诸多研究学者,获得不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研究方面,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学科为主,自2002年以来有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吴良镛)、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阮仪三)、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李其荣)、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张松)领域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分别提到关于历史文化空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保护方法的探讨,并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保护理论。2.国外相关成功案例的解读,顾军、,苑利的专著《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英、法、德等国家在实施历史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方面,探讨了各项保护内容、保护原则、多种保护方法。如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及保护原则(朱光亚),探讨了关于明城墙遗址环境保护方法(陈薇),结合大量成果遗址保护成功案例的调研与实践且归纳了不同类型的遗址的保护方法(常青)、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吕俊华、邵磊)。此外,国内比较成功的景观空间保护案例有苏州水乡周庄、同里,传统街区改造的有北京烟袋斜街、浙江台州北新椒街、重建的陕西西安曲江文化园等,这对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再现、传播、评价,但由于文化景观的地域特色决定了历史文化景观空间存在的问题的独特性和解决途径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内外涉及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建设的理论体系较多为宏观,多规划和建筑学科,鲜有从微观角度,从地域性文化景观的角度深入研究。2.在研究内容上,偏重于个案规划,区域性整体研究的较少,关注单个孤立保护,而缺少对历史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有机性保护,忽视空间网络保护,直接导致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 “破碎化”与“孤岛化”。3.在研究方法上,其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没有将定性、定量和推理分析等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现阶段我国对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遗迹保护的研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但对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尚显薄弱,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在保护方法上延续古建筑、古城镇的保护方法,直接导致保护内容的局限。活态保护的方法和原理,还没有普及应用,更多的还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

(二)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研究热点

1.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连续性”与“孤岛化”。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保护内容上存在很多短板,也就是碎片式、孤岛式保护,缺乏延续性。当地民众是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传承与保护的活的载体。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中,除了对物质环境的协调规划、整体环境历史风貌的传承和延续,还应该考虑到对原住居民生活的保留与延续。通過他们生活的延续,更好地将现代的元素融洽、自然地融合进传统环境当中,而非外力人为地强加引入。

2.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地方性”与“现代化”。历史文化景观具有高度地方性的特点,与当下新技术、新材料结合后生成“现代化”的新地方性文化景观,给“地方性”景观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技术的引用。现代工业技术能够成就各种景观空间,让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更加丰富与多样。2.现代材料的应用。现代材料的应用成就了不同景观肌理,改变了景观构筑物的基地特征。让“历史”换“新颜”,为“地方性”创造一个适应当下的“现代化”文化景观。

3.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真实性”与“商业化”。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反映人们在历史某一时期的活动形态,是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有利于当代人们了解过去生活、生产的宝贵资源。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再生,有利于增加当地的文化魅力和特色新引力,强化地方特色,同时通过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的生产性再生,让游客在商业化空间中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但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高度的“商业化”,导致景观空间的过度开发,又误导游客对地方性景观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体验。

五、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研究展望

基于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地方性与地域特色的危机引起各界学者们对历史文化景观发展的关注,并积极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今后的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整体保护与协调、评价体系的建构、数字化再现研究等。因此,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研究的趋势总结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类型,借鉴文化景观的分类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类别细致,有规律可循。2.建立区域尺度上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整合模式,建立区域景观的整体性与地方性保护示范基地。3.运用VR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再生与创新的理论体系,建立历史文化景观信息获取与集成技术,推动历史文化景观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海胜,唐代剑.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09).

[2]李和平,肖 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02).

[3]张十庆,文化遗产环境的整治与古典园林氛围的再造——无锡薛福成故居西花园环境整治设计[J],华中建筑,2008,(04).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展望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