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

2018-06-21谢光

科教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原则目标

谢光

摘 要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创业教育实际现状看,存在目标模糊、原则不明确以及教育方法不完善等弊病,极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更无从谈及在创业教育上不断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本次研究对创新创教育相关理论进一步阐述,并剖析具体的教育目标、原则与路径优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目标 原则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73

On the Aims, Principles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XIE Gu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actual status quo of the tradi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re are such shortcomings as ambiguous goals, unclear principles and imperfect educational methods, which greatly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reover, we cannot talk about innovating continuously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more high-quality talent. The research further elaborates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analyzes specific education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path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oal; principle; path

1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述

关于创业教育,其主要由“enterprise education”译文而来,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后,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看,既往研究资料中对其给予多种解读,如部分研究认为以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的强化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为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融社会、家庭与学校于一体的教育模式便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再如有分析认为,集多种教育理念如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创新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便为创新创业教育。而从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内容看,则表现在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现行大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其课程内容均围绕上述几方面开展,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内容。[1]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分析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本文在研究中主要由教育功能指向性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种教育功能指向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为由创新创业价值角度出发,分析创新创业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从事实判断角度出发,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包括具体的实践过程与方法等。将这两方面功能指向细化,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则可分为知识、意识与经验等目标内容。

2.1 知识内化

教育实践活动中,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任何教育活动,其核心目标均表现在知识掌握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设定中,应将知识的掌握作为首要目标。需注意的是,这种知识掌握并非体现在简单的显性知识掌握层面,更需要在培养中将意会知识内化。所谓意会知识,亦可被理解为缄默知识,指无法用言语系统表示的知识。这种知识内容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强调的主要部分,以OECD年报为例,侧重于缄默知识的理论研究、实践运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应注重学生缄默知识的丰富,教育中做好知识的内化。

2.2 意识养成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基础性目标为创新创业观念的形成,即意识养成。该目标设定中,应从两方面关键内容进行把握,具体包括:第一,逻辑先在性。大学生是否有創新创业意识,主要考量其在创新创业价值的认识与态度层面,需以这种认识态度对自身的行为活动规范调整,有助于人才素质结构的形成。同时,在创新创业意识导向下,学生在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方面得以提高,积极性因此被调动。第二,层次性。若以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创新创业意识剖析,价值观、理想信念、兴趣、动机等都可作为创新创业的意识层次表现,其中价值观为最中目标,兴趣为意识核心,而动机则是创新创业的着力点。

2.3 经验生成

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便可发现,操作性、实践性是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对能力目标的一种表达。其中的能力在概念上较为复杂,既涉及知识的掌握,也包含知识技能养成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能力的形成、实践操作与知识内化目标相近,但事实上却完全不同于知识与意识的培养形成,更强调经验的生成。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设定中,应正确认识到经验的生成应在实践中实现,其意味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被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经过不断理解、构造,使经验形成。[2]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层面,也非意味仅通过几项实践活动便实现创业教育过程,要求遵循具体的原则。具体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原则,包括:第一,广谱原则。教育活动中,应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避免出现仅针对少数人就业教育、创业实践情况。第二,一体化原则。该原则下,要求所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都需被纳入教育实践中,包括专业课程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协同运作多个要素,达到创新教育目标。第三,特色化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各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保证将中国特色体现出来,同时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同专业情况,将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凸显出来。[3]

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相关建议

4.1 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关注的焦点,若单纯从课程角度出发,在广义方面,课程可别理解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各类教学活动统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都被囊括其中。而在狭义层面,课程主要为学科课程。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狭义的课程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包括:(1)课程内化,现有课程体系中,侧重于以知识作为中心,亦可理解为课程体系的内容本身便为知识的结构与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是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这种情况下,知识内容并无实际创新表现,与“知识内化”中的意会知识掌握目标完全脱离。对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考虑除将知识结构作为参照外,还需保证课程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适应,帮助学生在认知图式上形成;(2)综合化方向,现有课程体系更倾向于以某个具体学科为主,教学内容也完全停留在该学科上,其直接导致学生在综合素养上不高,所以需在改革中对学科界限淡化,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3)选择性方向,当前课程体系设置下,学生仅可对自身专业学科学习掌握,接受的教育模式完全相同,这样可能产生“千人一面”效果,这就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除自身专业课程学习外,也可赋予学生一定的课程选择权,依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的科目,以此优化知识结构。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何设立是当前大多研究与实践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中主要综合大多学者研究结论,总结出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中应遵循相关的原则,具体表现为:(1)学科站位,从大多发达国家课程教育体系看,创新创业教育已被作为独立学科呈现,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一定启示,需保证学科站位,将其以独立的学科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2)学科层次性特点,受年级阶段、学历层次、高校类别等影响,学生在知识能力水平、身心发展特征上都有一定差异,课程设置中也需有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尽可能保证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3)混合性,其主要指在课程开发中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凸显出来,同时注意结合相关的专业学科内容,如经济学内容等,这样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可发挥重要作用。

4.2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除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外,更依赖于实践,在实践教育下,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对于实践教育,需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实现。具体可实施的策略包括:第一,人才培养链条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融入。尽管现有的教育模式中也提及在实践活动上加强,但其中的形式主义色彩也极为明显,如部分高校建设的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相割离情况,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对此问题,便需考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将实践作为其中一环节,做到实践与其他教育环节的融合,且综合考虑学生身心情况与学科背景,使实践活动更具创新性特点。第二,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当前较多高校已进行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如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以及科技园等,需注意的是,这些平台都带有明显的粗放式特点,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可考虑进行个性化实践教育平台的创设,尽可能满足学生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培养需求等。第三,实践教育引导。高校在沿用传统创业论坛、讲座、模拟实践等方式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在社会实践上强化,如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入,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4.3 良好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的关键。从当前校园文化环境看,更注重“崇尚权威”,学生的个性能力在该环境下被明显压制。而改变这种文化氛围的关键在于“挑战文化”的形成。高校可定期组织举办全校赛事,通过“挑战杯”刺激学生的挑战意识,这样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更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校园内适时举办学科竞赛如计算机设计大赛,或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这些赛事活动,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且在创新创业能力上将得以提高。另外,高校教师也需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如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具体的商品,形成良好的学术与创业氛围,有助于創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4]

5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研究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及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现状,从目标、原则与路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2] 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3] 王静.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 商云龙,王芳,王陶冶.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52-15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原则目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