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大战”为何疯狂?
2018-06-21董忱
董忱
“补贴”和“烧钱”是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话题。“补贴大战”从何而来,又为何疯狂?为什么有些行业可以烧起来而有些却不行?烧完之后的后遗症有哪些,谁又是最大的赢家?
4月10日,滴滴、美团、饿了么在无锡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外卖补贴大战。
先是滴滴外卖推出下午茶20元减18元的优惠,美团随即给出20元减15元的红包,上演到最后,甚至都出现1分钱的外卖,简直是点外卖不要钱的节奏!
“一分钱吃一份炸鸡,一元钱喝一杯奶茶,一块钱买了6听雪碧。”这么便宜的价格跟白送差不多了,对于消费者来讲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于是乎近期无锡一夜间掀起了全城市民点外卖的高潮,外卖订单骤然暴增,超出商家的接单能力,外卖小哥也忙得不可开交。后有知情人士爆出美团从苏州派遣200名骑手,来支援无锡市场。但双方即使是做足了准备,在这种大幅度的满减优惠之下,还是出现了部分外卖系统的瘫痪。
先是不少餐厅爆单,暂停营业。后又有不少外卖骑手和顾客爆出外卖爆单,未能成功送达的情况。
这场补贴大战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经过一天的酣戰,滴滴外卖宣布当日订单达33.4万单,市场份额跃升至第一。
但马上美团外卖就反击称:“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第一的情结,美团外卖无锡市场稳居第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双方可谓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
可俗话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之所以如此廉价,完全是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刺激所致,等战火平息后,恐怕又要恢复原样了。
其实,经过前几年的补贴大战,外卖平台成功教育了消费者,培育了大量的客户,很多人已习惯订外卖。在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后,市场逐渐趋于平静,滴滴外卖的加入,再次令外卖进入“三国杀”格局。作为新进入者,滴滴外卖选择高额补贴来抢占市场份额,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套路。从市场反馈的效果看,滴滴外卖很快就抢走近三分之一的市场,并引发饿了么与美团的阻击,这说明外卖行业的壁垒并不牢固。
不过,补贴大战虽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后遗症也很多,且很难持续。毕竟,互联网用户增长率趋缓,外卖行业已经普及,现在处于存量竞争为主,烧钱引流的效果非常短暂,无法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补贴大战对资金的消耗太大,平台为了保住市场,都要发放大量补贴券,如此就会形成烧钱游戏,比拼谁的资金实力强大,谁都不敢轻易主动停战。
美团、滴滴在外卖领域展开的“补贴大战”,主要目的都是争抢市场份额。在市场拓荒期,“补贴大战”或许能够起到教育用户、快速打开市场的效果,可如今外卖的市场早已成熟,再搞“补贴大战”的话,其中的负面效应就不容忽视。
后来无锡工商局约谈三家外卖平台,叫停不规范经营,平台均取消了补贴。上海、南京等监管部门亦约谈网约车平台,加强对非法网约车的打击,随后滴滴、美团相继取消了打车补贴。由此说明,“补贴大战”已经不合时宜,被叫停乃在预料之中。
外卖平台疯狂补贴,除了圈用户以外,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就是想拖死对手,最后剩一家才好呢,独享垄断红利,记者个人认为,这又是平台的一厢情愿了。外卖和打车毕竟不同,供应商一个是B端性质——餐厅,一个是C端性质——个人司机,打车是行车效率的提升,而外卖则不光是效率提升的问题。
那么外卖平台如此夸张的用户补贴运动,他们真的想好怎么赚钱了么?记者认为,双方谁先考虑赚钱谁就输了,问题是,你可以先不挣钱,但你设想的那些盈利模式,真的那么靠谱么?
我国已进入消费升级阶段,简单的价格战,令企业疲于奔命应付,难以静下心来改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无益于产业的良性发展,遭到各方的批评。取消“补贴大战”后,平台也应适时转变发展思路,依靠精细化管理完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关切自身竞争力,更加重视消费体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有序竞争刺激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