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造价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探索
2018-06-21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是针对高校传统人才培养弊端,并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企业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课堂实验化、实践化,管理模式工厂化、学生职业技能岗位化,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员工化。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和岗位人才需要,实现校内岗位模拟、跟岗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形成以工作坊模拟实验室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高校传统教学中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不对接的窘境,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以及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对接,并对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进行多元考评,发展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1]。
1 基于企业人才匹配的工程造价人员知识和能力结构设置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重要分支,随着市场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根据工程造业职业技能的实际需求,培养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法规和职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质量逐渐提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和模式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不匹配等问题[2]。
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企业需要。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多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该类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需求量大,且对人才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施工单位不仅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工程造价员,更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外语能力并了解工程法律和工程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表1 工程造价专业能力结构
因此,基于企业教学模拟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了解和细化工程造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可将工程造价人员按照能力分级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三个等级,并从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技能要素进行分类。详见表1。初始级别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基本工程造价从业能力和技能的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建筑技术、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熟知工程经济、统计学和财务管理类经济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项目沟通、人际关系管理、项目组织和商务管理的能力,并对工程建筑法律和相关规章基本了解。高一级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执业能力,在技术应用领域具备工程计价和造价控制技术,对工程项目制定可行性研究,从战略角度制定规划,并具备合同和采购管理能力。更高一级的从业人员需要拓展信息管理和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知识和技术,具备会计、审计以及项目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集成管理知识,并能对项目各环节发生的争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并熟悉新的法规和规章[4]。
2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模拟企业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2.1 以工作室为模拟实验室的实践教学
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模拟企业教学模式的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实现实训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的真实对接。根据企业实际操作环境对模拟实验室进行改造,实现从理论验证型实验室向技能实训室的转变。贯彻循环往复的理论与实际教学模式。模拟企业教学模式下,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工程造价设置的不同岗位内容进行分析,对于系统化提升执业能力和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有显著效果。
为了使实验室环节更加贴近真实的企业环境,根据课程设置和企业工程造价工作内容,划分四大工作室:工程计量工作室、工程计价工作室、招投标工作室和合同管理工作室。实验室功能分区见表2。各工作室的硬件设备都以企业实际工程造价一线实践环节为基础,办公环境则以与真实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为范本模拟,使学生能真实的学习并深层了解工程计价、招投标管理环节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更适应实习和毕业后的真实工作环境。功能工作室主要由建筑车间和造价工作室两大独立空间组成。建筑空间又详细布置讨论区、建筑器材和操作区、建筑材料展示区、建模和图片展示区以及信息查询和展示台。造价工作室分为讨论区、模拟训练区文献资料检索和造价软件应用区、工程过程管理自习区、造价管理自习区以及休息区,工作室内并配比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和投影仪等办公设备。
模拟实验室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教学平台,教师以项目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情景对接,实训内容改变了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习模式。根据专业岗位技能的分项任务要求设计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概算能力培养为例,根据一级项目(专业大类项目)细分到三级项目(分部分项工程),以三级项目的每一个小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任务内容并查找相关知识尝试解决工程计量与计价问题,并提前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之中[6]。团队讨论,教师指导完成针对性讲解,并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和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讨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展开授课并延续下去,一个个小项目不断完成,不断总结,最终完成项目造价任务。
表2 工程造价实验室功能布局结构
教学过程应优先使用校本教材,以项目和任务形式呈现。教师的教案和学生学案以任务书形式呈现,培养学生感受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识。
2.2 岗位技能实践化
为了提高工程造价实验室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实训内容与工程造价岗位技能标准的精准对接。学校建立并依托产教融合平台, 与多家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公司和项目咨询公司行业对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定岗分析,对岗位技能要点进行梳理,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教学课程。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教学和实训内容,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3 师生角色企业职能化
由于教学过程和企业实践环节结合紧密,在产学深度融合的情境下,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和带头人受邀到企业参观并进行内部培训,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更好地指导教学。教师在企业挂职,通过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搭建交流平台,形成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多元的人才培养基地。师生角色模拟企业设置,专业研究室主任以企业总经理身份负责工作室总体运行,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任部门负责人 ,骨干教师以主管身份负责具体管理和教学。学生担任普通职员,也可以选派出小组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在日常学习和实习期间学习和掌握工程造价全周期工作。企业单位负责大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有专人负责实习期间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做真项目,亲自参与建筑、装饰、市政、水电等工程的概算、预算、决算等相关文件编制。通过实习单位的工程招标和调研活动,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研等诸多实践环节,发展学生协作能力,完成工作任务,锻炼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
3 模拟企业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实现订单化学生培养
通过直接与就业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实现订单化学生培养。学校取得与多家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公司和项目咨询公司的培养协议。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定向培养教学。签订就业培养协议的企业通过派遣专业的培训师定期到学校对所在班级进行职业能力和生产技能的培训,对企业规范和管理等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提高学生人认识。企业订单培养与校内模拟试验教学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企业岗位的认知,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课堂从学校教师延伸到模拟实验室、实训基地再到企业实习岗位,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协同管理[7]。
3.2 实现双向化校企管理
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培养专业学生,实现学习和就业的双向对接。学校打破固有编制的束缚,形成教师流动制,并建立校企兼职教师制度,活跃学校教学氛围。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培训,学习和了解工程造价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并指导企业科研和专项技术攻关。企业专家和培训师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教学和实训工作室以及基地建设,指导教师和学生。
3.3 学生考核和企业评价对接
实现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的多元化对接。学校与多家建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签订长期的顶岗实习协议,并与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实现联合管理,建立起长期有序的工程造价岗位实习群,并不断完善校企联合的实习管理机制。实现以企业为主导的跟岗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考核与评价。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既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指明方向,也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提供发展平台。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就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行完善。产学结合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工作阅历经验,可提前实现迈进社会的转变。
3.4 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对接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务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学校主动联合企业培训部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研究室、德育工作室以及就业指导中心成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小组。经过与专业课教师的反复商讨,打破原有课程的束缚,围绕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素养。形成以素养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职业导师及阳光导师的团队作用,从学生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实现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契合。
4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模拟教学实效与推广
笔者所在学校基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整体调研分析,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调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企业、社会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建立课程体系,完成了教学内容选取以及知识内容的确定,实践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依托企业实训平台,构建多模块工程造价的课程体系。并确定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包括对师资的培养,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准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尤其重视实践教学,并对该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创新性地将知识融入项目中去,以典型项目为导向,布置任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接收知识为思考探究知识,开拓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几年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工程造价专业改革的同时,其他专业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等也在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程造价专业采用模拟企业教学模式,通过积极促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推动校企人才输送和接收直接对接,推进了校企产教深度融合,营造了工厂化的企业氛围。开发适用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岗位技能需要,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共享共赢。产学深度融合,实现模拟教学,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直接对接,旨在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出路。
参考文献:
[1] 王 东.模拟企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5,(35):61-65.
[2] 宋士忠.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3] 郝 敏.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 尹贻林,白 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01):114-119.
[5] 张显国.与岗位对接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24-27.
[6] 张 颀,杜天瑞,徐延峰.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7):54-55.
[7] 王秀英.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