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微创治疗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2018-06-21黄燕群罗敏朱惠玲
黄燕群 罗敏 朱惠玲
腹部手术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外科手术,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 有临床研究发现, 腹部手术后>90%的患者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1,2]。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 该病的发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微创治疗是临床中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式,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等优势, 患者接受能力较强[4]。本次研究中患者经综合护理后, 病情均有所好转,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3例粘连性肠梗阻微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常规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8例;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4.84±10.26)岁。常规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5.25±10.03)岁。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如病情监测、日常饮食指导、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明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 并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引导患者树立对疾病的自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流程,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提醒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胃肠减压护理。护理人员应观察并记录胃肠减压引流液的具体情况, 包括颜色、性质、液量等,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胀等症状。置管时, 为了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性,应定期对减压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用生理盐水对胃管进行冲洗, 避免出现堵塞, 2次/d。保证胃管的良好固定,并预留出一定的长度, 避免患者翻身、活动导致胃管脱落;④营养支持。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 给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 通过0.5%碘伏液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用透气性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皮肤, 根据患者创口的实际情况更换敷贴。治疗后, 要利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另一方面, 还需要注重对肝素帽的消毒与清洁,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及时更换敷贴。若患者由于导管因素而出现全身污染,则应在拔除导管前, 先对导管头细菌进行培养, 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⑤治疗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直到恢复稳定。分析患者早期是否存在内出血症状。微创手术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但毕竟属于有创性治疗, 若患者病情较严重, 例如腹腔内广泛粘连、分离创面大等, 术后会直接影响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的频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宣教策略, 使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肠鸣音等情况, 若发现患者存在早期症状或发病预兆, 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并告知临床医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1±1.26)d短于常规组的(6.36±1.8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49,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3%低于常规组的1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常规组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明显、预后良好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为粘连性肠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5]。粘连性肠梗阻的微创治疗一般在非急性发作期, 此时腹腔的操作空间较大, 不仅降低了手术难度, 同时也能保证探查的全面性, 缓解手术的副作用[6]。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微创治疗的效果,还能保证患者术后的康复, 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如下:①粘连性肠梗阻一般是由于腹部手术引发的, 患者已经经过一次手术, 心理压力较大。微创治疗虽然创伤较小, 但毕竟属于有创性治疗, 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8-10]。因此, 通过心理护理, 有效缓解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保证了治疗效果。②通过胃肠减压护理、营养支持、病情监测等护理,消除了治疗中的风险因素,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改善了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微创治疗后综合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能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改善患者预后。
[1] 吴耀华, 张博焱, 梁佩韶, 等.基层医院腹腔镜微创技术配合腹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6,23(11):1649-1652.
[2] 钱俊甫, 卢书信, 牛国浩.腹腔镜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7):559.
[3] 陈颖, 刘玮.经腹置入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对黏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63-65, 69.
[4] 江长安, 杜丽.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8):3473-3474.
[5] 都敏, 张环, 黄海球,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9):3640-3641.
[6] 吴仕和, 张炎, 黄云,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8):5514-5516.
[7] 陈丽君.浅析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康复的影响.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3):409-409.
[8] 葛雪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6):193-194.
[9] 罗莉, 张爱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5):748-749.
[10] 张小英.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1):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