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阿糖胞苷与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018-06-21蒋官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中位骨髓

蒋官忆

因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群体的体能状态较低和骨髓增生度不良、恶性克隆的低增殖方式造成治疗药物不仅敏感性较低, 且耐受性较差, 目前尚未发现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1-3]。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的200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主要比较分析了小剂量阿糖胞苷与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的200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阿糖胞苷组以及地西他滨组, 每组100例。阿糖胞苷组中男54例, 女46例;年龄31~69岁, 平均年龄 (49.38±11.24)岁;血红蛋白水平76.85~90.23 g/L, 平均血红蛋白水平(84.32±10.35)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20~1.79)×109/L, 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59±0.4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6.43%~16.94%,平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10.92±2.01)%;其中中危-Ⅰ39例, 中危-Ⅱ40例, 高危21例。地西他滨组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31~70岁, 平均年龄(49.21±12.38) 岁;血红蛋白水平76.43~90.52 g/L, 平均血红蛋白水平(84.17±11.26)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20~1.79)×109/L, 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60±0.4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6.42%~16.95 %, 平均骨骼原始细胞比例(10.95±2.00)%;其中, 中危-Ⅰ39例, 中危-Ⅱ41例, 高危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护胃、保肝以及止吐等常规支持治疗。阿糖胞苷组患者静脉输注阿糖胞苷(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84072, 规格:100 mg)20 mg/(m2·d),静脉输注的时间> 4 h, 连续输注14 d, 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地西他滨组患者静脉输注地西他滨(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382, 规格:10 mg)20 mg/(m2·d),静脉输注的时间> 1 h, 连续输注5 d, 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血小板最低中位数、粒细胞最低中位数以及骨髓抑制持续中位时间。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进展、未缓解、稳定、部分缓解以及完全缓解。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地西他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00%(73/100), 明显高于阿糖胞苷组的51.00%(51/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2.2 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血小板最低中位数、粒细胞最低中位数以及骨髓抑制持续中位时间 阿糖胞苷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3例, 占13.00%, 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3~19)×109/L, 中位粒细胞计数为0.39(0.15~0.94)×109/L,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2(6~29)d。地西他滨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4例, 占14.00%, 中位血小板计数为7(2~19)×109/L, 中位粒细胞计数为 0.15(0~0.68)×109/L, 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1(8~25)d。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作为一种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一系或者多系血细胞降低、病态造血以及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较高[4-6]。临床上对于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常常采取小剂量化疗或者支持治疗。阿糖胞苷是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可以有效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目前的研究发现,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肿瘤抑制基因被高度甲基化而失活, 使得DNA甲基转移酶上调, 加速肿瘤的生成以及进一步发展, 而地西他滨作为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去甲基化药物可以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7-9]。地西他滨能对DNA甲基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逆转, 使得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受到重新激活,恢复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 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者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细胞, 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抑制[10-14]。且低剂量地西他滨即能有效诱导去甲基化, 促进细胞发生分化。本研究结果发现, 地西他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00%, 明显高于阿糖胞苷组的5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阿糖胞苷。阿糖胞苷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3例, 占13.00%, 中位血小板计数为 8(3~19)×109/L, 中位粒细胞计数为 0.39(0.15~0.94)×109/L,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2(6~29) d。地西他滨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4例, 占14.00%, 中位血小板计数为7(2~19)×109/L, 中位粒细胞计数为 0.15(0~0.68)×109/L, 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1(8~25) d。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和骨髓抑制, 因而应当密切监测并加强输血和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 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阿糖胞苷。

[1] 杨雪良, 吴亚妹, 曹永彬, 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4):1056-1061.

[2] 张宇, 叶宝东, 钱丽丽, 等.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5(1):53-56.

[3] 马肖容, 王瑾, 张王刚, 等.GHA及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队列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2):369-374.

[4] 伍俞霓, 罗治彬, 王琛, 等.6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特征对预后意义的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1):150-154.

[5] 王旭萍, 苏丽萍.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观察.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5):15-16.

[6] 余燕, 王伟.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A和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2):2004-2008.

[7] 陈亚丽, 郭荣, 李英梅, 等.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8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6):620-622.

[8] 范华, 付榆, 张宣, 等.地西他滨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比较.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6):152-155.

[9] 邢丽娜, 任金海, 蔡圣鑫, 等.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肿瘤, 2015, 35(5):544-549.

[10] 吕卫群, 周路遥, 赵懿清, 等.紫杉醇与地西他滨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水平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35):6867-6870.

[11] 陈祥云, 冯献启, 聂淑敏, 等.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 10(13):1890-1894.

[12] 雒雪萍, 徐泽锋, 秦铁军, 等.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治疗疗程数的关系.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 37(10):870-875.

[13] 张娜, 贾永前, 青胜兰, 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IFN-γ, HBDH与LDH水平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5):4963-4966.

[14] 吴迪, 郝锦霞, 李静, 等.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IA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的临床观察.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 25(5):1477-1481.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中位骨髓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跟踪导练(4)
赞美骨髓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裸露
减量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