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2018-06-21黄伟军王伟李子元张小松梁炳锋
黄伟军 王伟 李子元 张小松 梁炳锋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目前医院抢救过程病死率较高的病症之一, 急救时不仅需要对直接的诱发原因进行及时了解, 同时可能出现多种急、危重病共同作用的情况[1]。在抢救CA患者时, 核心因素是保证抢救到位时间, 根据相关研究经验, 急救时间每提前1 min, 可提升患者15%以上的存活率, 反之亦然[2]。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心跳和呼吸, 保证机体氧气供应, 是心肺复苏提高患者成活率的关键[3]。本文将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肾上腺素注射、电除颤与心肺复苏有效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4]:所有患者均意识丧失, 心电图显示为心室颤动或严重缓慢心率,心音及大动脉停止搏动。患者均经过肾上腺素注射、电除颤与心肺复苏治疗, 并根据心肺复苏的最终结果分为成功组(心肺复苏成功, 45例)和失败组(心肺复苏失败, 49例)。其中成功组患者院内抢救28例, 院前抢救17例;男28例, 女17例;年龄14~85岁, 平均年龄(42.0±15.1)岁;发病原因:呼吸系统疾病15例, 心血管疾病13例, 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7例。失败组患者院内抢救29例, 院前抢救20例;男38例 , 女11例;年龄 5~88岁, 平均年龄 (36.0±18.4)岁;发病原因:呼吸系统疾病13例, 心血管疾病18例, 消化系统疾病9例, 其他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
1.2 心肺复苏判定标准[5]心肺复苏失败为连续30 min无自主心率或自主呼吸。心肺复苏成功满足以下标准, 即具有自主心律:治疗后患者出现自主心率, 并且持续时间>30 min;具有自主呼吸:治疗后患者不仅形成自主心率, 无减退迹象, 同时产生自主呼吸;具有意识:心率恢复正常值,意识恢复。
1.3 治疗方法 参照《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6]关于心脏骤停的治疗方法,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即时进行以下操作:对患者立即进行盲电除颤并判断心电图类型, 如是心室颤动, 立马行电除颤, 第1次电击量为200 J, 第2次为200~300 J, 第3次为360 J;如患者心搏已停止或呈直线状心电图, 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并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并搭建静脉通道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 使用多功能生命指标心电监护仪对心脏骤停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救治情况(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辅助机械通气情况), 分析不同开始复苏时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比较 成功组患者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组, 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明显少于失败组, 辅助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不同开始复苏时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情况比较 心脏骤停<5 min开始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3.33%, 心脏骤停5~10 min开始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7.14%, 心脏骤停>10 min开始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1.11%,不同开始复苏时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比较, n(%)]
注:与失败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脏停搏时间(min)抢救时间(min)心肺复苏循环次数(次)肾上腺素剂量(mg)电除颤次数(次)辅助机械通气成功组 45 0.91±0.22a 26.41±13.25a 18.23±5.46a 5.84±1.33a 1.72±0.63a 27(60.00)a失败组 49 2.83±0.72 59.74±24.16 29.75±7.75 13.25±4.90 3.82±0.75 13(26.53)t/χ2 17.161 8.190 8.263 9.814 14.630 10.74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不同开始复苏时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脏骤停产生原因相对较多, 心脏骤停发生时, 本身血氧饱和度处于较低水平, 身体容易出现头晕、烦躁的症状,证明脑部血容量已经不足以满足正常的生命体征要求[7]。发生心脏骤停前, 脉搏次数会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8], 许多患者心脏骤停前脉搏>100次/min。因为一旦进入心脏骤停, 患者已经失去意识, 这时再治疗直接加大了病者的生命危险系数。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诊的根本性方式, 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最终生命挽救率不尽人意[9]。心肺复苏中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肺泡通气, 在缺氧状态下的组织, 是特别重要的脑组织, 即使恢复顺利, 患者仍可能有脑功能丧失的悲剧产生, 甚至成为植物生存。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症状时, 应当及时进行心脏复苏, 间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肾上腺素是目前公认的良好的辅助心肺复苏药物, 在相关文献中具有相对全面的研究和报道[10], 通过肾上腺素注射能够提升心肌收缩和舒张能力, 保证脑部血液流动速度,使冠状动脉灌注压接近或达到正常标准, 机体自主循环功能逐渐恢复。同时, 肾上腺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患者使用后会降低心脏血液输出量, 复苏恢复后患者容易出现高血压或者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虽然肾上腺素注射能够提高心脏复苏的效果, 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24 h存活率方面难以起到明显作用, 无法有效改善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心脏电复律是用电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 可以将之转化为窦性心律, 从而用来消除心室颤动, 相关研究表明, 每延迟1 min除颤恢复成功率下降8%左右, 与本次研究数据接近[11]。一般情况, 在发生心脏骤停1 min内, 采用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操作, 前者恢复率达90%以上。
综上所述, 心脏骤停5 min内采用注射肾上腺素、电除颤及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具有有利作用, 可较大幅度提升早期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
[1] 何宗保, 柯蕾, 嵇霆.早期肾上腺素注射、电击除颤及体外起搏与心肺复苏有效率的关系: 185例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2(10):584-585.
[2] 张孝钦, 王兴祥, 丁晨彦, 等.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全科医学, 2016, 9(10):828-829.
[3] 孙斐予.心肺复苏中电除颤后心电观察时间窗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s8).
[4] 廖正寿, 唐云, 唐诚江, 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3):279-280.
[5] 张莹, 张海伶.16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体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6, 25(6):616-619.
[6] 陈永华, 张广潮, 陈子清, 等.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 23(2):130-132.
[7] 黄海燕, 宋维, 丁毅鹏, 等.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20(1):38-39.
[8] 周凤兰, 李晓青.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1):45.
[9] 赵先, 宁泽琼, 王婧雯, 等.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西北药学杂志, 2016, 12(1):86-91.
[10] 邹勤华, 钱会银, 徐波, 等.成人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疗效的 Meta分析.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6):539-546.
[11] 崔耿, 徐华.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海南医学, 2016, 27(13):2138-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