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果研究
2018-06-21武丹兵
武丹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的一种并发症[1,2], 多是因为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宫内窘迫、产期窒息导致其脑组织出现神经缺血缺氧, 遭到损害, 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新生儿死亡[3,4], 即便抢救成功, 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 导致儿童出现后天残疾[5]。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包括控制惊厥现象, 降低患儿的颅内压, 消除脑干症状, 尽量将所有的对症治疗在新生儿出生3 d以内完成[6]。想要合理提升治疗效果, 就需要加强影像学的诊断。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按照不同方法进行检查, 对比分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且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区出血,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7例。实验组男22例、女25例, 日龄1~7 d, 平均日龄(3.5±1.2)d, 轻度23例, 中度17例, 重度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 日龄1~7 d, 平均日龄(3.7±1.1)d, 轻度22例,中度17例, 重度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②日龄≤7 d。排除标准:①新生儿黄疸;②先天代谢性疾病;③低血糖;④产科因素导致患儿颅内血肿。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本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CT诊断方案。通过德国的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 参数设定为120 kV、350 mA、层厚5 mm、螺距(3.0~3.5)∶1、矩阵512×512, CT覆盖部位为患儿的病灶, 记录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实验组患儿行MRI检查方案。通过美国出产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器进行扫描,患儿保持坐位, 扫描参数设定为T2轴位、T1屏气、T2冠状位、7~8 mm层厚、2 mm层间距。对患儿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自动回旋扫描, 记录扫描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以及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CT检查标准:病灶影像表现为点、片状, 灰白质信号清晰,病灶位置在患儿的大脑额叶部位, 判定为轻度;患儿病灶影像表现为大片状, 病灶分布不局限于大脑额叶, 灰白质信号不清晰, 判定为中度;患儿病灶影像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密度影像, 灰白质界限不明显基本消失, 患儿的脑池、脑裂、脑沟基本消失。MRI检查标准:在脑回走行处能够看到点状和迂回状的信号, 或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微量信号, 判定为轻度;深层的脑白质处可以看到信号稍高的影像, 脑室周围有条带状的信号出现, 判定为中度;除了上述表现以外, 一旦出现下述3种情形之一, 就可以判定为重度, 具体包括:皮层下囊状信号较低;深部的脑白质有弥漫性信号出现, 有脑室内出血现象;基底节区或是丘脑的部位有高信号同时内囊后肢后低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对比 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出6例, CT检出14例;基底节区出血MRI检出15例,CT检出4例。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12.77%低于对照组的29.79%, 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31.91%优于对照组的8.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阳性检出率对比(n, %)
表2 两组患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新生儿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 经研究, 我国一年由于该疾病致残的新生儿数量能够达到30万。新生儿刚刚出生, 自身的脏器发育还不够完善, 若是受到了电离辐射会导致患儿遭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往往会比较常见颅内出血类的并发症[7-9], 而CT检查方式能够将脑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有效显示出来, 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进而帮助医生尽早发现新生儿是否出现脑积水现象。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出CT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更高, 可见螺旋CT的诊断价值较高。近年来, 低剂量的CT扫描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能够保证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而且新生儿脑组织密度对比成人更低, 颅骨厚度也比较薄, 因此新生儿的脑室、颅骨、脑实质之间能够在CT影像中表现出明显的对比, 低剂量辐射条件下能够很好的成像。
MRI影像诊断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诊断方法, 能够对患者的全身进行系统成像, 其中诊断价值最高的就是颅脑MRI。MRI能够准确分辨软组织, 准确显示大脑灰白质信号, 准确清晰的展现出颅脑的解剖结构[6]。同时, MRI对于流动的液体并不会产生信号, 能够将血管表现出灰白色的管状结构,流动的血液就是无信号的黑色, 能够帮助分辨患者的血管和软组织。另外, MRI能够将患者脑组织的变化显示出来, 发现大脑中的损伤, 对于脑水肿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对于颅脑中的微小病灶, MRI也有着较高的检出率, 同时该方案没有辐射, 安全性高, 更适合用在新生儿的检查中[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MRI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更高, 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也高于CT检查(P<0.05)。
在早期, 利用CT进行脑水肿检查或是局限性的小缺血灶检查, 并没有MRI敏感度高。轻度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利用CT检查假阴性率相对较高, 但是对于早期的颅内出血, 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CT的优势更为明显, 多用在急性期。若是亚急性、慢性颅内出血、脑积液, 则更适合利用MRI进行区分鉴别。
综上所述, 对于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检查, 应用MRI检出率更高, 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脑出血, 可以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1] 赵飞.MRI与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6):3031-3032.
[2] 师红莉, 杨静.核磁共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 26(3):661-663.
[3] 何莎莎, 韩福刚.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和MRI表现及诊断比较.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6):79-80.
[4] 汪峰, 王学林, 吴胜才.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初探.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2):69-70.
[5] 孙耀辉.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5):129.
[6] 刘莺, 周卫萍.MRI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8):61-62.
[7] 郭振, 胡晓萌, 朱笑年.CT与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对比.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2):2160-2161.
[8] 宋彩虹.头颅MRI检查对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价值探讨.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3):348-350.
[9] 方文亮, 石安斌, 杨秋云, 等.MRI不同扫描序列组合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临床应用.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5(2):11-13.
[10] 姜磊.磁共振影像与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