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观察
2018-06-21李科陈竹林卫艳红
李科 陈竹林 卫艳红
胃肠息肉作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严重伤害,胃肠息肉多见于中年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慢性刺激及遗传因素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严重者可能会发生癌变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为确保患者生命健康,需对该病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为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疼痛,目前主要利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对息肉组织进行麻醉以减少患者痛感,缓解患者紧张程度,提高手术的流畅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息肉的治疗采用内镜微创技术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科学有效地运用联合医疗手段已逐渐成为胃肠息肉治疗的新的发展方向[3]。本研究旨在分析胃肠息肉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的效果,为该病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胃肠息肉的相关诊断标准[4];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医学委员会批准同意开展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内镜治疗禁忌证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4.38±2.27)岁;其中20例息肉位于十二指肠,19例位于胃部,7例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直肠。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为(45.11±3.21)岁;其中22例息肉位于十二指肠,16例位于胃部,6例位于左半结肠,4例位于直肠。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构成和息肉位置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血常规、血型、筛查感染指标等方面的检查;为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治疗前患者需保持至少10 h的空腹状态,其中下消化道息肉患者还要进行治疗前的清洁灌肠或硫酸镁粉(60 g)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的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选择适当的圈套点将患者的息肉提起悬于腔中,在强力宁的辅助下,利用初始功率设为30 W的内镜自动凝切分别进行电凝和电切。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具体步骤为:术前3 min通过消化内镜将芬太尼0.6~0.9 μg/kg和丙泊酚0.9 mg/kg送达患者息肉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再通过内镜活检孔将金属圈套导入选择合适的圈套点,并将息肉提起悬于腔内,对设置好的内镜自动凝切(纯电凝电流指数为3.5,初始功率为30 W)通电进行电凝和电切。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24 h的禁食,术后3 d内仅给予流质食物,3 d后可视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半流质食物,严禁患者进行剧烈活动,并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一定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或其他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息肉一次清除率、创面愈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创面愈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性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息肉一次清除率均为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创面愈合率95.83%高于对照组89.58%,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22.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率为4.17%,穿孔率为2.08%,胃肠胀气率为6.25%,出血率为2.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16.67%、18.75%、8.33%(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肠息肉是较为常见、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消化道黏膜出现病变,引起胃肠黏膜上皮向胃肠腔内隆起,引发的一种良性疾病,常会伴有息肉出血现象,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8]。如治疗不及时,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症状进一步明显,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并发症甚至癌变,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说,对该病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有必要。
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一直是治疗胃肠息肉患者首选方案,常见主要是射频电流、热探头和微波,但由于患者在普通消化内镜下治疗时精神容易高度紧张、胃肠蠕动加剧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剧烈疼痛,往往造成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并且患者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等情况也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胃肠息肉治疗提供了更加完善和有效地治疗方案[9]。无痛技术的产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慢了患者的胃肠蠕动,为消化内镜成像开阔了视野[10]。本研究对48例患者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前利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对患者息肉组织进行麻醉,提高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镇静和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精神紧张程度和减少肠胃蠕动,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并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去除患者病灶组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疗效更好,并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使患者得到更有效、安全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刘全军.胃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56-57.
[2]石兵,陈江,吕琳,等.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70-71.
[3]张小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3-4.
[4]李华.内镜下氩气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134-135,139.
[5]彭文梅.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14(9):6-7.
[6]李华,黄海辉.内镜下氩气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9):205-207.
[7]陈蕊,韩晓云.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息肉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43-144.
[8]费翔,于鹏飞,杨海瑞,等.Peutz-Jeghers综合征肠道息肉恶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5):598-600.
[9]吴小红,王霞,何淑波.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203-204.
[10]贺勇.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