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2018-06-20左海燕
左海燕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意识不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提升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途径,以便为实现高师院校体育教育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师院校;体育教师; 教学科研;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3-0084-02
一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的教育。内在素质主要是受教育者对世界、环境、人生的整体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外在素质就是受教育者具有应激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行为及能力。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受教育者的潜能,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个性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1 创造能力意识的培养
人类的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类的创造性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高师院校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特别要注重高师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师院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及理念的创新。
2 自学能力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具有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相关的社交、为人处事及抗挫折的能力,因此,作为从事高师院校任教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同时教授给学生通过教师所教知识而获取其它方面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的途径或方法——自学能力。鉴于此,为了使当今的师范生能够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在学习,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对高师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3 社会公德意识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社会公德主要可概括文明礼貌、敬老爱幼;保护环境、讲究卫生;遵纪守法、勤恳敬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正直向上。只有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们遵守社会基本公德,我们的社会、经济才能健康、稳定、科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全国人们的伟大梦想——中国梦。
4 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培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必须在不断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只有对受教育者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今后才能更好的认识社会和合理规划人生观,以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 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意识不强的原因
1 学生方面
通过对近5年有关学生身体发育期刊相关资料分析可知:首先,目前对学生的体型分为健康型、标准型和运动型三种体型。然而,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可以掌握,运动技能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许多学生为了维护自身的自尊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较差,体育课堂心理氛围很淡漠;其次,学生认为体育课没有其他文化课重要,学生对体育课的功能认识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淡漠消极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双边性教学活动,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目前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欲望不强。
2 学校方面
2008年共青团、党中央以及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一年来,各地各类学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便真正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但是,各学校在年终各方面的考核、评职等考核方面对体育教师考虑的甚少;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够,新兴体育项目的器材几乎没有,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能保证学生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影响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最终影响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积极性。
3 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健康理念被人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新的健康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四方面。然而,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是当今社会健康的基本保证。高师院校体育教师必须有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以便有效满足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理、心理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宁愿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三职业或兼职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他们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于是便形成目前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意识不够积极。
4 教师自身方面
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不仅来自身体方面,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心理、精神、社会等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于是,体育教师就更多注重人们对体育的健身需求方面进行研究与投资,由于这种投资对教师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能优于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因此,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意识不强,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及能力问题,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必须考虑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同时结合体育专业实际为体育教师创设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的环境氛围,以便逐渐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的意识及能力问题,最终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三 提升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途径
1 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积极性,必须在教学中有效转变学生不良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识、观点及评价的综合体验。目前学生不良体育态度包括对体育课地位的偏见;对体育课职能、内容、形式的偏见;对体育课可情感倾向的偏见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怠倦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及管理者必须转变学生不良体育态度。根据凯尔曼态度转变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必须遵循“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于是,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遵循“服从、认同、内化”三阶段对学生进行不良体育态度的积极转变,以便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最终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积极性。
2 创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目前接受的知识信息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体育教师应注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以便体育课授课内容满足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需求。体育与健康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文化创新、传承知识和教书育人而且是培养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及道德等方面健康发展,以便从本质上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从而激发学生上体育课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动机和体育兴趣,最终改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怠倦的现状。
3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物理环境是指教学赖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体,它是体育教与学互动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学物理环境是一种人为的环境,它的创设要以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为基本依据。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物质的联系,又有心理的相互作用,这种心理作用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维护正常教学持续,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意识。
4 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優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是体育课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特点之一,是课堂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也是集体内部促进或阻碍师生共同活动,以及促进或阻碍全面发展的各种心理条件。由于课堂心理气氛对体育教学具有效应功能、信号功能和教育功能,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教学技巧、美化教学环境、设立适宜的教学目标等手段给学生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氛围能造成一种感染力强的、催人奋进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有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智,陈镇雄,倪安琪.大学生应对效能、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282-284.
[2]端木义万.高校英语报刊教学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7.
[3]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9-283.
[4]陈小筑,姜澄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12-114.
[5]http://sports.sina.com.cn/s/2006-12-25/10311064713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