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与法治视角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

2018-06-20赵世磊朱宏雁杨桂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诚信

赵世磊 朱宏雁 杨桂香

[摘 要] 诚信与法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在诚信、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但现实中无论知识讲授还是实践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确、全面认识诚信与法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 诚信;法治;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3-0004-03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发布和实施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教育部也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1]无论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还是校内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学院的设立等,均表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已由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2],大学生已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基于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突出诚信和法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想,若偏离了诚信与法治的轨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做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吗?这显然不可能。但因多种原因,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现实需要尚有差距,未将诚信与法治教育摆在应有的高度,便是其一。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从重点本科院校试点然后在本科院校层面铺开的,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3]但无论从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都不能忽视该群体。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本科层次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尤其国家级大赛中可清晰地看到,如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32个获得金奖的项目中仅有1个出自高职院校,115个银奖项目中仅有3个出自高职院校。此外,在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课程建设等方面,整体上看也不及本科院校。有的高职院校还仅是增加了一两门课程而已,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全面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考核与评价机制也不健全、不科学。

(二)没有将诚信与法治教育摆在应有的高度

诚信与法治有区别,但又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不可偏废。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讲授和实践教育中对此均重视不够。这是缺乏系统设计的表现,更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中对诚信与法治教育没有多少表述;教材中也没有专门体现;创新创业实践中更未将其较好地渗透进来。这有背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衷的可能,易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亟待提高

部分高職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其重视程度均不高。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但真正完全付诸实施的偏少。并未将其放到推动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去对待,并未做到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更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有的高职院校对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甚至存在为应付上级有关部门考核而被动应付的现象。这表明,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强。

三 诚信与法治教育缺失的原因

当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诚信与法治教育上还存在不少缺陷,这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很不匹配。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因素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录取政策下,高职学生与本科层次学生相比,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较差,综合素质偏低。旷课、考试作弊、简历注水、不履行就业协议等行为在高职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易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同龄人群中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加上缺乏社会阅历,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出现了诸多不诚信甚至违法的事情。

(二)学校教育因素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上也存在针对性不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等问题。故高职学生的诚信、法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更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虽然有一些教育活动开展,但存在或针对性不强或流于形式的问题,效果欠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虽涉及诚信、法治教育的内容,但还远远不够,也未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较弱,高质量教材偏少,课程体系不完善,诚信与法治教育未摆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总之,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三)家庭教育因素

高职学生来自非城镇户口家庭的比例较大,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笔者曾在任教班级调查显示,有的班级学生中父母一方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不足10%。显然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多有不足。父母的素养、家庭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从笔者此前近五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历看,但凡有问题的高职生,背后一定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有的甚至就是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影响酿成的结果。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子女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了某些不良习惯,如诚信、法治观念不强等。

(四)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和法治建设在深入推进,但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各类市场主体售假造假、偷税漏税、恶性竞争等失信甚至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部分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它们谈何诚信、责任、守法等理念?再者,政府在推动诚信与法治建设方面,尚有不少问题。部分冤假错案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小,执法人员知法犯法以及执法不严、不规范等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高职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影响。这将直接冲击其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进而对其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不能有效治理,这对高校进行的有限的诚信、法治教育势必造成巨大冲击。这也是与诚信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背道而驰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四 诚信与法治对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将诚信与法治教育融入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诚信与法治是创新创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去开展。而这必然要求守诚信、讲法治。诚信即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法治相对于人治,强调依法办事,是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维系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强调实践体验,做到诚信和守法经营才是我们所主张和强调的。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含有诚信、守法等要求,这从诸多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上也能寻到。创新创业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将诚信、法治理念置之不顾。

(二)诚信与法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诚信、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告诉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诚信与法治的轨道。强化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诚信与法治教育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现。所以,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角度看,也得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诚信与法治教育。

(三)诚信与法治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创新或创业都会经历诸多失败。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强调实践体验,这就难免有挫折和失败,而高职学生的素养、心理状况是否能承受这些?如果不重视创新创业诚信教育、创新创业法治教育,特别是那些进入到创业初期的高职学生,若遇到经营方面的困境还能否做到诚信、守法是值得怀疑的。社会上多次创业的人士遇到困境,为了眼前个人利益将法律、道德置之脑后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将诚信、守法理念贯穿其中,千方百计强化学生的诚信、法治意识,从而造就更多诚信、守法的市场主体。

(四)诚信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无疑是走向法治经济,也应该是诚信经济。所以,高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其诚信与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4]

五 将诚信与法治教育贯穿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过程

要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做到诚信、守法,做到有责任和担当就必须将诚信与法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

(一)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将诚信与法治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

仅仅是新增设几门相关课程不等于搞创新创业教育。它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等,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有学校的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务必做到健全机构、人员到位,职责明确,部门內部、部门之间要做到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否则再好的决策、方案没人执行或执行不力均无济于事。在设计和规划各自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时就要将诚信和法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与其他课程一道形成教育合力。立足专业,建构起整体的课程观念,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其定位,牢固扭住诚信和法治的底线。

(二)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合格的教师何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该明确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校内教师为主,校外的一些专家、成功创业者为辅。据此,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的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组织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坚持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的原则。建章立制,让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职业发展有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诚信、法治意识,增强其思想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否则施教中又怎会突出诚信和法治教育呢?然后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并身体力行。

(三)组织编写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目前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编写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极少。教育部先后公布的两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约有12种,但有的已经落后于当前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组织精干力量编写适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专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而且最好是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让诚信、法治理念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拥有高质量的统编教材是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起步阶段的重要保障。

(四)在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中彰显诚信与法治教育特色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而这两者均强调重视实践教学。因此,需要将诚信与法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始终,要在行动中诠释恪守诚信、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在实践教学中,哪怕是一项专业技能训练、一次创业路演,都要强调讲规则,守诚信,否则就要予以惩戒。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并使之与社会个人信用信息库对接。[5]只有出实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才能增强和提高其诚信、法治意识,进而上升为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要通过组织好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诚信和运用法治思维的前提下持续扩大参与面,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五)积极构建具有诚信与法治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积极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两者是会相互促进的。要结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在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突出诚信与法治的文化因素。立足本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生源状况和区域历史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途径深入、细致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亲身体验。充分利用好并深入挖掘区域传统商业文化(如鲁商文化)中的优秀基因置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大力培育具有诚信和法治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

六 结束语

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要将诚信与法治教育渗透到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中去,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要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及生源状况,勇于实践和探索就一定能打造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也必将对诚信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

[2]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还在争议“靠不靠谱”?每年20万大学生创业者作出回答[N].中国教育报,2017-06-28(01).

[3]赵世磊,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7(02).

[4]姚建龙.大学生法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10).

[5]陈承财.高校诚信教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诚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