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18-06-20张宝柱
张宝柱
摘 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真情语文”主题学习紧紧围绕“读—析—链—写—展”五环节,有效推行。在推行过程中,重点要抓好四方面:思维的引领是前提、设计的成败在取舍、学生的主動是关键、真情的参与是灵魂,以期达到让语文教学畅行于自然之道、回归本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真情语文主题学习;四方面;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11-0008-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面对当前高考改革,语文学科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做为农村初中的学生,经历范围和生活阅历都是非常有限的,课外阅读少、接触空间小。很多语文教师中规中矩地教,学生枯燥无味地听,效率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也指出“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语文的本质是阅读。近年笔者根据农村现状,以两所基地校为依托,在全市推行真情语文主题学习,取得了四方面心得,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思维的引领是前提
引领在教研员。面对语文教学现状,通过对江苏、山东、内蒙、北京等多地观摩学习,发现我们无法企及先进省市的教学条件,更无法统一购置成熟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外读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走自己的“真情语文主题学习”之路,自选资料、自研方法。
主导在校长。推动伊始,即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动员会、培训会、每半年一次推进会,对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不遗余力地宣传当前课改形势、宣传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强调学校要着眼文化内涵,而不只是教学成绩;要着眼于学生长足发展,而不是短期分数。
推行在教师。语文教师的改变是主体,教师必须走出固有思维,“简化自己,轻松学生”。通过带领教师外出学习、主题培训和阶段推进,以点带面;努力让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带动一个备课组,进而带动整个语文组,最终打造有内涵的学校文化。即形成“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整校提升”的语文主题学习推进模式。
二、设计的成败在取舍
语文主题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舍得放手。传统的语文教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太多,所以学生学的累,还不见成效,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总把他们当作什么也不会的孩子。其实,如果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能做的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每节课45分钟到底能完成什么,要提前设计好。舍弃不可能完成或不相关的内容,轻装上阵,暂时的舍弃,能赢得更大的收获。
语文学习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主题学习必须走单元主题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读一篇学一篇,逐一推进的教学方式。每节课只完成一个主题,着眼能力、吃深砸实;节节相连,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单元整合,一课一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简单扎实。每周要先安排一节或一节以上的时间集中阅读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所有篇目,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性地批注、列表,进而达到初读感知的目的;进而设计不同课型的小主题,尤其围绕主题设计好核心问题。一个单元一般链接四篇左右为宜,主要侧重讲读课的链接。
三、学生的主动是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长期以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短期内较难转变。于是在实践中,笔者引导教师做好以下关键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教师必须要变“领着教”为“追着教”。何谓“追”?即以主题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深度思考却不干涉,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不能理解的才适当点拨——教师是“守望者”、参与者的角色,是居于学生之后,若即若离的。变“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给学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选择。
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会有意外惊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着眼点。其实这本应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到底是谁在学?是学生在学,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在学或是代替学生在学。
三是要面对所有学生,鼓励“进步”,而不是“优秀”。教学中,教师更多欣赏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无可厚非,但若想让学生整体提升,就要更多地关注“进步”这个关键点,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机制,真诚地关注每名学生的进步,恰当地鼓励他们,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真情的参与是灵魂
“言为心生”,可学生读的少情、写的缺情、背的无情,造成许多语文课堂乏味少趣或虚情假意。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围绕“真情”去设计课堂教学。
一是“用情读”。课堂一定要依托文本,以读为中心,读出语文味;要读中品、读中悟,读得答案呼之欲出;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感共鸣,读要用情,背也要用情;不论平时还是考试,都要在“精读”后再做题。
二是“敞开说”。要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不论对错,都要表述清楚、情感饱满、态度鲜明、铿锵有力。
三是“动情展”。学生围绕问题和任务,理解文本,领悟主旨,会有较强的表达欲望,这就要求他们融入情感,动情展示。
四是“真情写”。教师设计写作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在写作时,务必要引导抒真情、写实感,不矫揉造作,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很难,这次“真情语文主题学习”紧紧围绕“读——析——链——写——展”五环节,五次“走出去”、三次“请进来”、半年一次“推进会”,化繁为简,在探索中前行,努力让语文教学畅行于自然之道,致力让语文回归本真。